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

阿母奠下的走味人生

想不到平常遠庖廚的爸爸,卻是帶來味覺文明大躍進的傳教士。他在工廠上班,廠內設有員工熱炒食堂,聽說伙房是外省人,阿爸在阿母轄下也只能帶便當上班,但總比孩子們多一些外食機會,每當他描述起食堂的菜,我心想那應該是天堂吧?

說到味覺發展,活生生就是童年的歷史回顧。

當時不愛媽媽的味道,是我生活中的大困擾。阿母是位盡職家庭主婦,三餐準時,就菜色一成不變。她的飲食理論諸如「三餐營養夠不要吃零食、外面東西貴在家煮就好….」。南台灣常年炎熱,我的哀愁是一早必須頭冒大汗喝完白稀飯,走進學校教室看著同學帶著外賣的三明治,心中好生羡慕。更不用多言,下課時間大家逛福利社,帶回滿嘴通紅的芒果乾,我只能嚥下口水,想起每次跟姊姊吵架時,她對我的氣話:「你是我們家從路邊垃圾桶撿回來的小孩!」

照片提供/簡國書
照片提供/簡國書

以瞎子摸象、問道於盲方式 點滴滲入我的味覺資料庫

家管甚嚴,卻總渴望著牆外自由的芬芳。想不到平常遠庖廚的爸爸,卻是帶來味覺文明大躍進的傳教士。他在工廠上班,廠內設有員工熱炒食堂,聽說伙房是外省人,阿爸在阿母轄下也只能帶便當上班,但總比孩子們多一些外食機會,每當他描述起食堂的菜,我心想那應該是天堂吧?

週六還要上半天班的年代,星期天的午餐是隆重的家庭團聚。阿爸會在孩子的央求下,複製傳說中外面的味道!腰果蝦仁、外省麵、酸辣湯….都是用這種瞎子摸象、問道於盲的方式點滴滲入我的味覺資料庫。

阿母注重營養(地方的媽媽舉凡廚藝不精皆奉此教條),在海港城市的餐桌自然少不了魚,應是上帝對我的救贖。新鮮海味無需精良烹飪技巧,清蒸上桌就供不應求。從小訓練我的嘴巴,就像一部魚刺產生器,魚肉大口挾進嘴巴,根根魚刺就會慢慢地再吐出來。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要吃的比別人多速度就要快。貪快被魚刺哽到的經驗不勝枚擧,輕則吞飯喝醋(偏方勿學),重則送醫急救。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

思索料理的邏輯一直奔走在吃不到的渴望

我倒是對阿母的家族聚會很有好感,童年的美食經驗,從中占了大部分。外公定居在高雄,卻是來自台南安平的大家族。阿姨舅媽們的廚藝,跟媽媽好似不是同一家人,她們會聚在一起灌香腸,偏甜的口味好吃的不得;大人們回安平掃墓順路帶回來的土魠魚羹跟蝦仁肉丸,是我一年一度的期盼;舅舅結婚的中午,會準備給自家人吃的打滷麵,晚宴辦桌時候的八寶炸肉丸,都跟著我的味蕾記憶一輩子。

人生志向一直跟吃有關,沒有零食的童年,渴望當個麵包店老闆;長大就業,心目中最想經營熱炒海產攤;現在五十歲副業變主攻,是個半調子的俬廚料理人。細想,我的料理線索有三:台南味、海港味、外省味。顯然,我思索料理的邏輯一直奔走在吃不到的渴望,伴隨我自立自強的人生挑戰。

最後謹以此文感謝阿母,我走味人生的強大基礎,妳功不可沒。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