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憶人生

阿母的粽料簡單三樣:鹹蛋黃、五花肉、香菇。偶爾吃到別家的粽子還有花生跟栗子,好奇為什麼我們家的不用更豐富的餡料呢?

雖然從小我一直抱怨阿母的菜色過於簡樸單調,但她有幾樣料理卻是我打從心底痴愛的,其中前兩名是「告」潤餅跟「綁」肉粽。

食物是小小阿國認識時序的教材:吃了潤餅過了清明,南台灣可口的綠竹筍就紛紛上市;五月五呷肉粽,再來就準備放暑假了。(從小精硏吃喝玩樂,顯然人生沒有輸在起跑點上)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

肉粽要紮得緊實,串繩頭要有穩固的錨點

綁肉粽是大事,前置作業要先洗粽葉。生活節儉的年代,阿母會回收前一年用過的粽葉洗淨曬乾收藏好,綁粽前要先拿出來再泡水、清點、挑去破損的,最後找來新葉補足數量再洗乾淨備用。印象中,她總是坐在小板凳上綁粽,是個腰酸背痛的苦差事。直到我自己也學會綁粽,才瞭解肉粽要紮得緊實,串繩頭要有穩固的錨點方便粽繩末端收尾時用力拉緊,小時候我家廚房的最佳固定點就是牆壁上的菜刀架,遷就此再順著粽繩長度下垂,難怪她只能蹲坐著工作。

阿母的粽料簡單三樣:鹹蛋黃、五花肉、香菇。偶爾吃到別家的粽子還有花生跟栗子,好奇為什麼我們家的不用更豐富的餡料呢?阿母總打發似地回答「哎呦,那個吃起來還不一樣就是粽子」。今年認真地算了一顆阿國版的阿舍粽成本,內含:香菇、花生、栗子、金華火腿、蚵乾、小鮑魚、鹹蛋黃、綠竹筍,還用了台灣本產的長糯米跟農家媽媽手工處理過的月桃葉。光材料錢攤下來,約莫150元/顆。現今我們好像衹要花得起,想吃什麼就買什麼。試想當時阿母買菜的預算有限,跟著上市場,我總是羞於聽她3塊5塊的跟人殺價,要張羅全家伙食樣樣不少,還要三不五時跟著時節變出應景的料理,真是不容易。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

粽子串起從小到大的味道記憶以及人情世故

南部粽從生米水煮開始,會在大灶上滾煮2到3個小時。我大概每隔15分鐘就會跑去問阿母到底好了沒?接近完成之際,她受不了我的吵鬧,就會答應先拆一個來吃吃看到底熟透了沒?這個戲碼年年上演,直到國中二年級阿爸因為生病過世了,那年端午節,外婆特別打電話來交代説家中有喪不能綁粽,因此我家收到各方親戚送來不同口味的粽,但我依舊想念阿母剛從灶上撈起冒煙的粽子,以及有阿爸的日子。

粽子,對我來說不衹是一串奢華的食材總匯,它還串起從小到大的味道記憶以及人情世故。第一次吃到有栗子的粽,來自於醫生世家的舅婆送的;把花生換成米豆,是我跟農家媽媽們學的;加了蚵乾,是認識彰化沿海的朋友之後才懂的口味。綁粽,讓我一直記著阿母教的手藝,以及阿爸消逝的14歲那年。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
攝影/簡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