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豆腐呈現也讓我愛不釋手,是日本料理中的一種技法——白和。白和的白指的豆腐泥,和則是混合的意思。通常會將豆腐泥與汆燙冰鎮過的蔬菜混合一起,最常見的便是白和菠菜。當然,既然是種烹調手法,食材組合也就因人而異、無所限制。
已經連續好週高溫不下,白天一走上街道熱意四面八方而來,無處逃。用日本人「猛暑」的說法來形容這個夏天,一點也不為過。街道上冷飲店前總是排滿人龍,冰店裡也是座無虛席,大家都渴望幫自己降降溫,清涼一下。
回到家,更體驗到猛暑到威力,發現食慾跟著攀升的溫度背道而馳,又或說沒冷氣的廚房在夏天一點也不討喜,溫度在爐火的加溫下,成了真正的火爐,任誰都不想為了煮一頓飯而滿身大汗、揮汗如雨。不過,日子還是得過,飯還是得吃。總在山窮水盡,又見柳暗花明。

豆花也能吃鹹的 一碗鹹鮮滋味
夏日吃食也有救贖,涼菜便是法寶,不僅可以涼涼地吃,多半還能一次備料、烹調,分次享用,實屬便利。當中最為多變的又屬,黃豆家族的各種面貌:豆腐、豆花、生豆皮、炸豆皮、腐竹……。走進豆腐店,琳琅滿目的總類已讓人大開眼界,更不用說每個品項都還能細分,光是個豆腐便還有嫩豆腐、板豆腐、烤豆腐、芝麻豆腐等,不勝枚舉。這或許是黃豆製品家族的魅力——一顆顆的黃豆經由泡水、磨碎、去渣、烹煮後,竟可以衍伸出一大票樣貌不盡相同的產品。
豆花與豆腐,是兩樣有點相似的品項。凝固狀,滑嫩爽口,差別只在於豆花是在豆漿加凝固劑後即完成,而豆腐則再經由重力壓榨去水。說白些,兩者即是含水量多寡所造成的質地與口感差異。
普遍來說,豆花被視為甜品,但實際上豆花很中性,可甜可鹹。如果想要嘗到比豆腐更為水嫩的口感,我會將豆花做成鹹食。少許的蝦皮、辣渣、香菜、蔥花、乾鍋炒過的榨菜和菜脯,再淋些上乘的醬油及些許的辣油,既能呈現豆腐素材之美,亦能靠鹹鮮食材讓豆花有另一種呈現。這樣的食材組合,換成了嫩豆腐、板豆腐也能成立。有時候,手邊缺了某樣食材也就作罷,依舊能在炎炎夏日換來冰涼滑嫩爽口、豆香與鮮味兼得的開胃聖品。

把豆腐搗成泥 最搭時蔬水果
豆腐之所以迷人,大概是其清淡不失風味的本色,能扛得起素顏美人的主角架勢,也經常是最佳配角,例如拿來與肉燉煮,便吸滿肉的香氣,又成了截然不同的風貌。這是為什麼夏日的冰箱裡,常備豆腐真是一大幸福。不用特別開火,端看手邊有什麼材料,隨意組合就是一道涼爽的菜。有時候,什麼重要食材也沒添,僅僅在豆腐上磨上些許的薑泥,擱點辣渣,淋上醬油,就相當美味;有時候,把炒過的絞肉和蔥花放在豆腐上頭,淋上醬油,亦能收服夏日有點食慾盡失的胃口。
還有一種豆腐呈現也讓我愛不釋手,是日本料理中的一種技法——白和。白和的白指的豆腐泥,和則是混合的意思。通常會將豆腐泥與汆燙冰鎮過的蔬菜混合一起,最常見的便是白和菠菜。當然,既然是種烹調手法,食材組合也就因人而異、無所限制。甚至看過,把水果也拿來白和。正當季的無花果搭上西式火腿,再與調味過的豆腐泥一起食用,鹹甜鹹甜,清爽又不失風味。蔬菜的種類也不拘,我也把硬脆的毛豆與豆腐泥拌在一起,同樣爽口無負擔。

看似簡單的白和,在製作上是有些許講究之處的。先是豆腐的選擇,多半會以板豆腐為主而非嫩豆腐,避免水分過多讓豆腐泥太過稀薄。製作前,還會以重物壓上些許時間,讓豆腐可以流去多餘的水分。而為了讓豆腐泥的口感細緻,專業的廚師甚至會將豆腐不斷地的過篩。若怕麻煩,不計較口感,以湯匙或抹刀將豆腐搗成泥也無不可。
變成泥狀的豆腐,還要去幫襯別的食材,滋味稍嫌不足。於是,在裡頭調上芝麻醬,抑或淡色醬油,任何想得到的風味皆可。我則喜歡把數種味噌調入豆腐泥裡,赤味噌、金山寺味噌,偶而也添點柚子味噌,一點一點慢慢地加,試到自己也喜歡的鹹度與風味,豆腐泥就完成了。至於要拌入的食材,多半會以熱水汆燙至適合的熟度,再浸泡在冰水之中。要和豆腐泥合體前,瀝乾水分是必要的。

帶著煙燻味的豆皮 最佳涼拌風味
跳脫固態的豆花與豆腐,夏日涼菜裡,豆皮也是很好發揮的食材。豆皮是熬煮豆漿過程中凝固在表面的薄薄一層。一張張的豆皮相疊成了生豆包,再拿去油炸則是炸豆包。將豆皮再拿去乾燥,則成腐竹。這些都是龐大豆製品家族裡的一員。在日本,豆皮則被稱為「湯葉」,京都地區的居酒屋更流行吃生湯葉(指未再經過烹調的湯葉)。看得出是生腐皮疊起的厚厚一疊,比起台灣的腐皮更加滑嫩。通常,店家會附上新鮮山葵,只需沾上些許醬油就能食用。生湯葉不耐放講究鮮度,豆味鮮明濃郁,口感滑順,是極為難得的小食。
近來我則著迷於豆皮的變化版——煙燻豆皮。這真是太高明的作法,透過燻製讓豆皮染上一股煙燻味。簡單地的汆燙放涼後,我將煙燻切成細絲,再將汆燙冰鎮後的銀芽與切成斜段的四季拌在一起。些許的醬油調味,重點是以花椒油為此增添香氣與麻感。煙燻、花椒的香麻感在嘴裡迸發,彷彿在夏日的味蕾中施放煙火,頗為暢快。
以往豆腐、豆製品是市場裡的便宜貨,取得成品極低,隨著大家對風味的講究與追求,從黃豆的來源、品種,到製法等都有不同的等級可選,講究點的豆腐價格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一塊豆腐甚至可高達百元。雖然優質的豆製品所費不貲,也代表著,有人專注在豆腐等豆製品上的製作,不失為一件美事。當然,也就更期待豆製商品可以越來越多元,像是台灣市面幾乎沒有的豆渣、生湯葉都能輕易取得。如此一來,夏日吃豆製品的變化也更多,煩躁的夏天,也就稍稍的不再那麼的煩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