攤販把蒸過的豆子浸在獨門醬汁裡,放入四方型有把鐵網,手腳麻利地不停地翻烤,醬香與豆香氳氳繞著攤車,如吹笛人般把小孩們逐一牽過去。只要這攤一到,必定要買個一小袋…
[dropcap]常[/dropcap]被調侃說是「囓齒科動物」,豆類與堅果,幾乎來者不拒,花生、黑豆、蠶豆、筍豆、豌豆、鷹嘴豆等,無論是烘烤得酥脆或熬煮得柔綿,甚或愈夯實的口感,愈是嚼得齒頰生津,不覺中,邊就著書,一人嗑掉大半斤毫不為奇。
眾豆之中,有種原住民慣食的樹豆,偶爾在嗑花生或蠶豆時,想頭一起,挺思念的。
一粒粒醬汁入味的黑寶石,愈嚼愈香
自己讀的小學與首善之都一衣帶水,相隔一座橋,學童們既不那麼都會,也不那麼農村,卻不時有幾些不知打何來的小攤踩著改裝過的三輪車,販售著罕見的小零嘴。標準配備大抵有一卡架在後面兩輪的訂製木箱,畫寫了簡單的圖案和手寫字,告知人們他賣得是什麼料,各種生財器具置於木箱上,木箱的門通常開於上方或側面,像個神奇百寶箱似地,源源不絕地補給物資,滿足所有小客人的口欲。
小攤販們無一不精於行銷之術,透過烤烹炸煮的裊裊香氣,誘得甫下課的學童衝出校門時飛奔群聚攤旁,吞著口水,引頸探看,最後掏出銅板。小攤販們各個都有獨門配方,烤玉米、烤魷魚不僅烤得噴香,關鍵在於特調沾醬;還有椪糖,不見得多可口,但製程如變魔術般,往往吸引孩子們哇哇叫地讚嘆,眾孩童眼睛滴溜溜注視著砂糖被少量水加熱,當溫度上升破攝氏百度時,攤老闆加入一點點小蘇打,鏗哩摳喽地迅速攪拌,泡泡頓起,冷卻後,硬化成一塊膨凸的圓餅,過程炫目,縱或不嗜甜的自己偶也深受誘惑,忍不住要膨一個。
這些現做現烤的小零嘴中,對豆類控的自己,印象極深刻的就屬「烤觀音豆」,豆型圓圓滾滾一小粒,口感扎實,吃多了就劈哩啪啦放屁,孩子們都戲稱為「放屁豆」。
攤販把蒸過的豆子浸在獨門醬汁裡,放入四方型有把鐵網,手腳麻利地不停地翻烤,醬香與豆香氳氳繞著攤車,如吹笛人般把小孩們逐一牽過去。只要這攤一到,必定要買個一小袋,盯著小攤老闆取出以電話簿黃頁做成一個個不同尺寸的袋子,勺起剛烤過的豆子秤重,小孩們既怕燙又急於伸手接過來,與同學們走著聊著啃著一粒粒醬汁入味的黑寶石,愈嚼愈香。那個年頭,校方禁止孩子邊走邊吃,嘴裡忙兩眼還得東張西望地擔心被老師逮個正著。
金桔汁熬蜜樹豆 酸甜果香徹底解了肉膩
粗淺認識各種豆類後,曾在部落食肆裡喝過勇士豆排骨湯,湯汁熬得透明略帶淺褐色,撈食其中的豆子,質地堅實,勾連起兒時小零嘴的觀音豆,正是湯裡的樹豆無誤。查閱資訊得知,樹豆係唯一木本食用豆,尚有多個別名:蒲姜豆、木豆、米豆、樹荳、柳豆、白樹豆、花螺樹豆、觀音豆、番仔豆、山豆根等,阿美族人稱Omai,泰雅族人叫Syungutu,排灣族人說Puuku,太魯閣族喚sungut。小攤商以「觀音豆」之名,或許因為此處民間信仰裡,普渡眾生的觀音大士香火鼎盛,人們既熟悉且可庇佑其生意暢旺。
然,這座多山的小小島嶼,飲食仍是涇渭分明於原住民與所謂的平地人;問了十個平地人,九個人沒聽過樹豆,其中幾位還是擅烹勤煮的庖廚高手。而拜訪任何原鄉部落,每個人家空地院落田間,必定要種個三、五株到一林子樹豆,自來就熬煮成深入山林打獵必備的精力湯,部落裡人人都可數算出自家那本樹豆經。
其實少有平地人知道如何吃樹豆,儘管於亞、非、拉美各洲的乾旱地區,樹豆早已是取代小麥等主食的作物,也證明其營養價值及其耐旱特性俱高,粗蛋白質含量高達20%,並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等優點,因接觸太有限,平地人多數不諳如何享食這種豆類。那年,友人輔導原鄉有機農作,樹豆收成卻乏人問津,大膽自告奮勇將蒸煮過的樹豆納入罐沙拉裡,澱粉豐沛,一罐即飽足,節制了食慾。此後,看到各色樹豆必買,櫥櫃裡,總有幾袋躺在角落裡。
喜歡嘗鮮的豆類控,結結實實設法將樹豆做各種可能的呈現,或有人以為熬煮不易爛的樹豆過於棘手,但廚房本就是自己的化學實驗室,自詡為要當「醬匠」的我,不嫌繁複地剁碎了來自台東的原住民鹹豬肉,爆得香氣四溢後收乾,與白曝蔭油底、紅藜一起油漬成鹹豬肉樹豆醬,以備匆慌間無法好好煮一頓時,勺一匙可速速拌麵配飯炒菜。
二砂糖熬成甜味的蜜樹豆則打成泥狀,入鮮奶熬煮的茶汁,文火微微攪拌,收呀收地成就了茶香奶香豆香俱足的抹醬,佐著麵包,喚起晨間的疏懶身心。還耐著性子,榨出柑桔與檸檬汁,放慢手腳與樹豆泥在鍋裡搖呀搖地,這款醬品恰似在瑞典Goteborg中央市場那盤肉丸旁的越橘醬與蔓越莓醬,入口的酸甜果香徹底化解油膩,提升肉質的爽口度。
廚房裡的大小實驗,讓自己與樹豆有了更深層接觸,不知那些對樹豆珍而重之的原住民友人聽到反應將如何?但於我而言,充滿咀嚼勁味的樹豆,既饜足口腹之慾,復羼雜著兒時一丁點冒險心緒,若懸絲般牽連著味覺記憶樂土,望著顆顆細圓的黑、黃、白、灰、棕色豆子,好似回到當年午後小攤上,斜陽酥麻麻亮洸洸地罩著童年的我們。且讓我在樹豆裡,再耽溺幾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