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劉振祥

走讀我的人文地理

[dropcap]任[/dropcap]職的學校座落於台灣外來殖民與移民最早地區,府城台南鄉鎮都市化的腳步很快,市郊工業區浪板鐵皮或石綿瓦廠房屋頂早與市區連排販仔厝樓宇連成一片,可資以區隔的就是幾條如脈動心臟外粗血管的大馬路了,。

省一號縱貫公路在學校南邊逆鋒北轉,與另三條聯外主幹道交織成犄角之勢,不知規劃之時是否配合這裡「六甲頂」之行政區名?

「六甲」,該就是幾百年前墾田家戶數與地畝單位吧?而「頂」該就是學校南面畚箕底地形的那陡升坡,坡頂台地幾株大榕,濃綠傘蓋,蔽日遮蔭數百坪,氣根垂地,地根縱橫,被冠上觀霞覽勝校園一景。

層層疊疊,來來去去,近四千年的稻穗穀粒、魚勾與石簇

我偶或走後校門前往奇美醫院搭公車;由學校北邊的低地往南到此坡頂下,須用力抬腿,大步拾級上幾個高水泥階;上了陡坡,轉身回望,還真的看出彼時從北邊一二公里遠的鹽水溪津渡上來的行旅見著的一片綠秧田,阡陌間幾戶人家,往南坡頂上綠蔭如巨傘朵朵,密林子後頭該有下一個可歇腳的村落……。

連接到水岸邊水洲濕地,或竹藪叢聚,或白芒連綿,鷺鳥盤旋起落,水岸雜林縫隙露出竹籬竹牆紮草覆頂的希拉雅族人家……,立腳處右邊有延伸向水岸的隆起地勢,從鹽水溪南來,遇此兀然突起的地勢,土坡上密匝匝的草樹裡會不會箭簇咻咻,竄出駭人的土著或劫匪喊殺震天?此處有出學校大門左轉的第一個公車站「南大崎」,恢宏壯闊、凌空跨越的當代流體力學設計大門外卻是印證早期移民生計與生產艱辛的古老「姑婆廟」。

攝影/劉振祥

再往北去,有省一號公路邊的「洲仔尾」與「鹽行」等地理或產業交易的地名,越過公路,在工業區街道旁竟有罕見遊客的鄭成功墓葬處紀念碑址,雖隔著廠房,但到訪者用力嗅聞,神思遠揚,上溯溪流也上溯歷史,南邊的大灣有上古內海的地質史證據,善化與新市一帶科學園區開發掘出大量的希拉雅族先民的生活遺址;層層疊疊,來來去去,近四千年的稻穗穀粒、魚勾與石簇……,竟還有明白無疑的一具是家畜是主人寵物的台灣犬骸骨,竟就挨在先民的遺骸邊呢!

原住民族群隱沒於殖民化的滾滾歷史塵土中

我站在這想像的「六甲頂」的「頂」上,駐足片刻,東望東山,那方向有漢移民與駐軍的「」「後壁」與「左鎮」,而一路被迫後撤入山的各原住民族群則隱沒於「善化」、「新化」等被前仆後繼的入侵殖民者,一再強勢教化的滾滾歷史塵土中──幸好近年來已有如新化虎頭啤旁萬長老的希拉雅文化園區,致力恢復自己的語言與生活文化。

出了後校門,越過省號公路的市區聯接道,橫跨台鐵的大跨度陸橋上的汔機車流轟隆隆下衝;奇美醫院後方有與鹽水溪交會卻早已退化為市區大排的「柴頭港溪」,這溪可是有個津渡「港」呢!這二條溪流交會處南方原該也有濃綠密林,而今僅剩被與省公路交會的幾條大馬路與住宅區切割成零碎的路旁畸零綠地。公車未到前時段,我偶會走到差點被官商勾結的建商所開發的綠地,貼著工地鐵皮圍籬間隙往裡瞧,瞧瞧那成林的高大榕樹,瞧不見地上是否有被考古學者指認為有挖掘先人遺址價值證據的陶磁片,然後,默默離開這位於溪流南岸土坡上的飛燕新村舊址,也是更久遠前的先民生活遺址──我相信,因為這裡是我腳下真實踩踏步履的河邊,高低起伏的水岸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