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攝影/曹銘宗)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攝影/曹銘宗)

撐起基隆廟口的兩隻腳

基隆廟口的豬腳都使用前腳,因為前腳比後腳肉厚、皮Q,口感較好。在那吃豬腳,你不能只跟頭家說你要點豬腳,因為這裡的豬腳分成三種部位,你最好先知道每種部位的台語俗稱。

看到本文標題,讀者應該知道我在講豬腳。沒錯!基隆廟口美食琳瑯滿目,但單價高又生意好,從早上十一時接力賣到凌晨一時,就是仁三路第22號攤的滷豬腳,以及愛四路夜市的紀家原汁豬腳。

吃豬腳 先認識豬腳的部位及定義

雖然大家都知道豬腳,但很多人還是弄不清楚豬腳的部位及其定義,尤其不懂為什麼說豬的前腳比後腳大?豬的前腳,廣東人稱「豬手」,就是著名「德國豬腳」使用的部位。

豬的四肢,可分成後肢與前肢。後肢分成上下兩部分,上方是肉多而肥的「蹄膀」,下方是骨大肉少的「後腳」。前肢則統稱「前腳」,所以比少了「蹄膀」的「後腳」大。「前腳」上方因肉多又稱「小蹄膀」(相對於後肢較肥大的蹄膀),下方的肉也比「後腳」多,所以每斤的價格較貴。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想吃得到要有秘訣。(攝影/曹銘宗)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想吃得到要有秘訣。(攝影/曹銘宗)

基隆廟口的豬腳都使用前腳,因為前腳比後腳肉厚、皮Q,口感較好。

在基隆廟口吃豬腳,你不能只跟頭家說你要點豬腳,因為這裡的豬腳分成三種部位,你最好先知道每種部位的台語俗稱。

豬前腳上肢肉多的大腿部位,稱之「腿庫」或「腿包」,下肢則包括豬蹄部位,稱之「跤蹄」(kha-tê),以及小腿部位,稱之「中箍」(tiong-khoo),台語「箍」指圓形的塊狀物,即整隻前腳的中段。

豬前腳的「中箍」,以其筒狀內有四根骨頭、可看見四根骨頭的切面,也稱「四點仔」;又因可以切稱四塊,故稱「四周」(sì-tsiu)。台語「周」指圓形物縱切成弧形的一片,因此有切做四周、六周的用法。

這三種部位,雖說人各有所好,但以其皮脂肉均勻的「中箍」(中段)最受歡迎,加上量少,所以最早賣光,想吃得趁早。

基隆廟口滷豬腳半世紀

上午十點半,基隆廟口第22號攤尚未開張,就有人坐在攤前等吃滷豬腳。半小時後開張,頭家就不停的快切豬腳,小攤不到十個座位總是客滿,還有很多人排隊外帶,一直賣到晚上八、九點賣光為止。

此攤主人姓呂,戰後即在此擺攤,從1971年賣滷豬腳至今,已經五十年了。客人點一份豬腳(用秤的)約一百元,加上滷肉飯、蝦仁焿,在基隆廟口算是高消費額,但愛吃的人永遠不會嫌貴。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攝影/曾銘宗)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攝影/曹銘宗)

我曾在1997年訪問此攤的第二代攤主呂芳寶,他講出滷豬腳的方法:

一、 整隻豬腳火烤去毛,再泡水刮掉部分皮層,這樣滷時才不會黏鍋,吃起來也才會Q彈。

二、每隻豬腳切成腿包、中箍、腳蹄三種部位,分成三個鍋來滷。

三、滷汁僅用醬油、鹽、冰糖、味素,不加香料,只靠滷的火候和功夫。

四、滷時不斷撈掉浮油,才不會油膩。

他還自薦本攤滷肉飯,因為滷汁使用滷豬腳的原汁,帶有豬腳筋的黏性,大概

是全台唯一。

三十年前,我有一位台北企業家朋友常來基隆廟口,他特別稱讚這家滷豬腳不但好吃,頭家切豬腳的快刀手法也是絕技。他還交代,頭家味自慢,千萬不要跟頭家說吃起來很像萬巒豬腳。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之滷肉飯(攝影/曹銘宗)
基隆廟口第22號攤滷豬腳之滷肉飯(攝影/曹銘宗)

吃到本攤豬腳的撇步

我帶客人來基隆廟口,都會推介這攤滷豬腳,吃到的人皆大歡喜,但也常因客滿、沒時間等候而放棄,即使外帶也要排隊很久。

本攤因為太小,所以排隊有點混亂,我經過多次觀察,細聽頭家與客人對話,歸納如何吃到本攤豬腳的方法如下:

一、頭家以內用優先,然後處理外帶。

二、內用排隊沒有動線,請站在食用者的後面等候。

三、等到位子坐下之後,不要急著點菜,等頭家問你再回答。

四、外帶請在攤前排隊,先弄清楚排隊的方向。

訣竅:想要內用的人,一到場就看哪個位子的客人快要吃完?然後站在他的後面等,他會感到壓力而趕快吃完。不必內疚,因為下一個客人也會這樣對你。

廟口夜市原汁豬腳一甲子

基隆水煮豬腳,看牆上公告,就知生意有多好。(攝影/曹銘宗)
基隆水煮豬腳,看牆上公告,就知生意有多好。(攝影/曹銘宗)

台灣常見滷豬腳,少見水煮豬腳,其中又以基隆廟口夜市紀家「原汁豬腳」最負盛名,自1964年開業至今,除了愛四路的攤位,旁邊的二樓、三樓還有座位,從下午四點到凌晨一點,近年並發展宅配業務。

所謂「水煮豬腳」,與「滷豬腳」相比,不只是清燉與紅燒的差異,還包括不加任何材料,就只是純粹的水煮。水煮看以簡單,其實處理過程非常複雜,洗淨、除毛、去腥、撈油都要功夫,還要注意火候,必須煮得Q軟卻不能太爛。因此,在沒有醬油掩飾、香料壓味之下,水煮豬腳要做得好,其實更加耗工費時。

基隆紀家水煮豬腳。(攝影/曹銘宗)
基隆紀家水煮豬腳。(攝影/曹銘宗)

紀家豬腳第一代紀文良,苗栗後龍人,十幾歲就來基隆廟口發展,賣過幾種小吃,後來以原汁豬腳成名。

紀家豬腳第二代紀柏宏說:「原汁豬腳是我父親在基隆廟口發明的!」他還補充,他去過福建很多地方,包括福州,都沒看過這種不加藥材、蔬果等調味料的純水煮豬腳料理。

我想,或許水煮豬腳未必是紀文良原創,但他費工讓豬腳「美白」、沒有腥味,並因賣量很大才有足夠豬骨以小火熬成濃郁的「白湯」,可說就是創造了。

我看台灣其他地方的水煮豬腳,包括台北大稻埕(許仔)、屏東里港、新竹城隍廟附近(老黃),似乎與紀家豬腳有所不同。紀柏宏說,紀家豬腳每天豬腳用量很大,至少在熬湯上占有優勢。

我也探查水煮豬腳的源頭,包括有福州人說他們也吃水煮豬腳,中研院台史所翁佳音說琉球人也有水煮豬腳並稱來自福州。但我後來認為,清燉是常見煮法,也會加入不同材料,所以未必要說從哪裡起源?

基隆水煮豬腳專屬沾料辣椒醬油從何而來?(攝影/曹銘宗)
基隆水煮豬腳專屬沾料辣椒醬油從何而來?(攝影/曹銘宗)

原汁豬汁最大的特色就是呈乳白色的湯汁,無油不膩卻充滿膠質,放冷就會「堅凍」(kian-tàng)呈固體狀。因此,很多人吃原汁豬腳就是為了喝湯,後來店家也提供免費加湯。

早年,客人在攤前滾燙的熱湯中挑好豬腳,由店家撈起秤重,每塊價格不同,然後去骨切塊,再放在大碗裡,加入豬腳湯。雖然湯汁濃郁,但店家還會再加味素,以及一種無色醬油,台語稱「白豆油」,即戰後初年台北商人陳順天所稱的「鬼女神味原液」。近年來,紀家豬腳已改為小碗(200元)、中碗(300元)、大碗(500元)。

至於水煮豬腳專屬沾料辣椒醬油從何而來?紀柏宏說,大概是為了與麵線、燙青菜的蒜蓉醬油區別,紀家豬腳一直使用早年最好的金蘭醬油至今,但如何不死鹹總有點祕訣。

林家豬腳停業是大新聞

紀家豬腳開業二十年後,有員工出來創立「林家豬腳」,在廟口附近田寮河對岸義二路二巷開業,長達三十六年,但已在2021年1月18日停業。

水煮豬腳攤(攝影/曹銘宗)
水煮豬腳攤(攝影/曹銘宗)

林家豬腳的營業時間似乎刻意避開老東家,從早上十點至傍晚,假日常在下午四點前就賣完。但林家豬腳以相對湯汁較清爽、價格較便宜,口碑很好,後來媒體報導基隆原汁豬腳都以林家為代表。

基隆冬季濕冷的天氣,林家豬腳提供豬腳湯+麵線的早午餐,這是基隆人特有的窩心美食記憶。

林家豬腳的店面不算小,但外帶很多,中午時間常見二十多人排隊,讓頭家夫婦後來加上兒子都快應付不過來。

停業的前幾年,林家豬腳在攤前貼出「雙手難敵眾人口,還請耐心多等候」的大字報,「眾人口」包括兩種:一是內用吃肉啃骨喝湯之口,一是外帶因不耐等候而碎碎念之口。我覺得這樣應該能夠博得顧客同情,歡喜吃就要甘願等。

2020年10月,我聽說林家豬腳準備停業,心裡一驚,早上十點專程前往探查,果然為真。掌店的少年頭家說:做到農曆過年前。頭家娘說:忙不過來,身體愛顧。

我問少年頭家不能接下嗎?他說兩老都不做了,他一個人做不來。

我再問不能請人嗎?頭家娘說:請不到合適的人。

隨後我在路上遇見老頭家,他說他咳嗽一直沒好,醫生說是過勞,果然如果休息症狀會有改善,因此決定停業保養身體。

我問不能請幫手嗎?他說找不到,「不能把品質顧好,不如停業!」

原汁豬汁最大的特色就是呈乳白色的湯汁,無油不膩卻充滿膠質,放冷就會「堅凍」(kian-tàng)呈固體狀。(攝影/曹銘宗)
原汁豬汁最大的特色就是呈乳白色的湯汁,無油不膩卻充滿膠質,放冷就會「堅凍」(kian-tàng)呈固體狀。(攝影/曹銘宗)

我隨後去店裡拍下七十二歲老頭家工作的身影,在臉書預告林家豬腳將要停業。後來的三個月,媒體不斷報導此事,林家豬腳的排隊人潮卻愈來愈長,直至停業的前一天。

相對於林家豬腳停業,紀家豬腳第三代已經接手。基隆廟口近年有幾家著名攤店因無人承繼而永久停業,所以我特別跟紀柏宏說,請他一定要好好傳承下去。

以上,我以基隆年輕耆老的身分,講了基隆兩種豬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