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海拔的黃昏,已經沒有烈日當空的太陽籠罩了。(攝影/林翰羽)
中高海拔的黃昏,已經沒有烈日當空的太陽籠罩了。(攝影/林翰羽)

森林夜間部

夜幕低垂的森林似有陰森與孤獨之感,然當你放下與自然的芥蒂,緩慢地行走於夜間森林,用著唯一的照明來打亮周遭的任何物體,就會發現在這個暗夜裡不是只有你一個生命。

太陽的落幕,是早期人類準備休息的時鐘,卻也是夜中生物的早晨鬧鐘。

夜幕低垂的森林似有陰森與孤獨之感,然當你放下與自然的芥蒂,緩慢地行走於夜間森林,用著唯一的照明來打亮周遭的任何物體,就會發現在這個暗夜裡不是只有你一個生命。

夜晚的森林一樣也是蟲鳴鳥叫,不過鳥變成了貓頭應罷了。在中海拔森林的樹幹上可以看到小型昆蟲在樹幹上棲息著,有的可能在獵捕其它昆蟲,有的可能在啃蝕著樹幹上的苔蘚、地衣或是真菌;許多膜翅目昆蟲也會夜晚時出來活動,像是許多姬蜂只在夜間會飛出來,有的螞蟻也在夜晚中才出來活動筋骨。

在朽木上啃食真菌的球擬步行蟲(Derispia sp.)。(攝影/林翰羽)
在朽木上啃食真菌的球擬步行蟲(Derispia sp.)。(攝影/林翰羽)

有的昆蟲則出沒在天幕是墨藍色的深夜,如天蠶蛾科與大圓翅鍬形蟲通常於晚上11點過後,陸續出來走動梭巡,像日間早上、中午、下午各有不同生物進進出出,而牠們就像在暗摸摸的中午出來活動般,觀察上顯得沒那麼容易,非得屏氣凝神動作輕盈,才有望得以一見。

蝴蝶是白天出來的蛾,而暗暝正是這些蛾類的活動時間,甚至可說是夜間觀察的主角呢。牠們在台灣的物種多樣性極高,目前已記錄的物種已達4600多種,且直到近幾年都不斷有新種與新紀錄種現蹤,做好夜觀準備時,何妨將蛾類納入觀察選項。我們放緩呼息置身其間,與這些愈夜愈美麗充滿生氣的鱗翅目相處,觀察牠們每隻的似眼花紋,夜觀何其美?

晚上出來的姬蜂(Leptophion sp.)在白天非常難觀察。(攝影/林翰羽)
晚上出來的姬蜂(Leptophion sp.)在白天非常難觀察。(攝影/林翰羽)

除了小巧可愛的昆蟲們以外,許多爬蟲類也是在夜間出來活動的,不管低、中、高海拔都有夜間出來活動的蛇類,其中最容易遇見的就是赤尾青竹絲了,尤其在超濕的環境中很容易觀察到到牠。

遇到蛇類通常大家都感到害怕,然而恐懼通常來自於無知與偏見,大自然就是在牠們的家,我們需要放慢腳步,仔細觀察周遭,通常都能在驚動牠們前就先發現牠們。這些蛇類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畢竟我們並不是牠們的獵物,不需要耗費能量來攻擊我們。

除了蛇類,在臺灣的中高海拔中有一種冬天下溪水產卵,其它時候都在森林中活動的兩棲類,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山椒魚。臺灣的山椒魚有五種,皆是台灣特有種,也同時都是保育類。牠們也都是夜間出來或動的小可愛,移動緩慢,也不像青蛙一樣會跳來跳去,但牠們一樣是肉食性生物,主要以一些小型生物為食物。

當我在進行夜間觀察時,不像白天一樣光照明顯,因此我們要更謹慎的行動,除了是保障自身安全外,也可以防止嚇到野生動物們,這樣才會有好的夜觀品質。

高山鋸針蟻(Odontomachus monticola)的工蟻有著非常誇張的大顎。(攝影/林翰羽)
高山鋸針蟻(Odontomachus monticola)的工蟻有著非常誇張的大顎。(攝影/林翰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