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透過望遠鏡看見許多星雲在我們年輕時看起來是藍色,但隨著年齡增長,看起來可能就會變成綠色。

當我們變得和蝙蝠一樣眼盲時,夜空會告訴我們;而當我們有如一隻又老又瞎的蝙蝠時,夜空也會讓我們知道。

文/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

夏季傍晚,如果你發現武仙座高掛空中,且沒有光害,那麼試著進行以下測驗。仔細觀察武仙座的身體,換言之,觀察形成其軀幹之四顆星中間,武仙座的軀幹內有一些五星等或六星等的星星,也就是用來形容「靠腰地難以看見,但不是不可能」的天文學用語。如果你看見這些星星當中任何一顆,那麼你的眼睛便可在夜晚執行任何合理要求的任務。

我們永遠看不到綠色的星星……

我們也能利用星星,來測試自己的辨色能力,進而衡量生命的階段。晚上測試辨色能力的最佳標的物為獵戶座,大部分的人都看得到巨人的肩膀——獵戶座α(參宿四),此星帶有一點橘色。但是除了這個顏色之外,每個人所看見的其他星星,顏色都是非常主觀的。其他星星的顏色,會隨著不同時間下,大氣條件的變化,以及周遭光線的多寡而有所不同。

此外,隨著我們年齡增長,這些星星的顏色也會有些微的不一樣。我們永遠看不到綠色的星星,因為我們的眼睛接收不到這個部分的星星光譜,但有許多業餘的天文愛好者,透過望遠鏡看見許多星雲在我們年輕時看起來是藍色,但隨著年齡增長,看起來可能就會變成綠色。當我們變得和蝙蝠一樣眼盲時,夜空會告訴我們;而當我們有如一隻又老又瞎的蝙蝠時,夜空也會讓我們知道。

還有其他與星星相關的視力測試,可供我們嘗試,包含不只射進我們眼中的星光,同時也照耀己身的星星,這能幫助我們看清楚其星體本身的結構。我們的眼睛是很了不起的微小工具,能夠看見大約五百萬種顏色,發覺一英里遠之處的鉛筆,九英里遠的人類或是二十五萬英里遠之山嘴,從月球上。

眼睛運用兩種細胞來看得到這麼遠的距離——視桿細胞和視錐細胞,視錐細胞對顏色很敏感,這些細胞聚集在雖然不大,但為眼睛非常重要的地方——中央小窩(fovea),也是我們的眼鏡將光線聚焦的地方。由於如此大量的敏感細胞聚集在一個非常小的區域內,所以當你仔細盯著「syzygy」(意為朔望點)這個字瞧時,它便會隨著你聚焦而浮現;但同時,我們卻很難聚焦看見「eclipse」(意為蝕)這個字,自己試試看吧。(「朔望點syzygy」這個字不是什麼可愛的字眼,它代表三個天體排成一列,例如,當「蝕」發生時,地球、太陽和月亮連成一直線。)

視桿細胞對顏色不敏感,而我們的夜視能力,則是仰賴這些視桿細胞。視桿細胞位於中央小窩之外,此種安排的後果之一,就是即便我們直盯著星星瞧,也無法在夜間處理最精細的細節。如果一顆星星非常模糊,那麼通常我們便可透過「轉移目光」的方法,來看得更清楚一些,此法只需要將目光稍微偏向旁邊即可。如果你試圖直視的那顆模糊星星消失了,那麼可以讓雙眼略過一小部分的星星,看向該顆模糊星體的側邊,接著它便會重新現身。

透過此種轉移目光的手法,你正將視錐細胞從他們不擅長的工作當中解放出來,同時,也讓你的視桿細胞登上主舞台,享受屬於他們的短暫榮耀。如果你過去曾為此感到困擾,或許會想要運用這個方法,再度挑戰武仙座,看看這次你是否能戰勝武仙座的軀幹。

此種「轉移目光」的技巧,並不局限於凝視星星,當然也適用於所有遭遇夜間視物問題的場合。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浦肯頁效應—知道自己的眼睛何時開啟夜視功能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的眼睛何時開啟夜視功能,這邊有一個有趣的方法稱為「浦肯頁效應」(Purkinjeeffect),命名自一位捷克的博學家,他在一八一九年發現,我們的雙眼在低光量時,傾向以不同於明亮光線時的方法,來感知顏色。

我們眼中的視錐細胞對黃光最敏感,所以在白天時,任何含有紅色、橘色或是黃色的東西,在眼中看起來都會非常明亮。當黃昏光線漸暗時,我們的視桿細胞開始承擔責任,雖然這些視桿細胞無法分辨顏色,但是他們對位於光譜上藍/綠色區段的光線,還是會比較敏感。

此種敏感度差異的影響,出現在一日將盡之時,當黑暗降臨大地,黃色或紅色的物體,非常急遽地失去其亮度,於此同時,地景中的綠色或藍色,開始變得比其四周東西來的明亮。我最喜歡的大自然範例是天竺葵,其紅色的花朵和綠色的葉子,在黃昏時輪替表現出黯淡和明亮。在正中午的陽光之下,紅色的花朵會奪走眾人的目光,但是當陽光淡去,花朵就會變得暗沉不顯眼,此時,則是由綠葉換上鮮明的色彩上場。

我喜歡在黃昏時展開夜間健行,讓雙眼體驗浦肯頁效應的遊戲,等著行星和恆星也一起加入我的行列。如果想更進一步實驗,你可以在一塊板子上,一半塗上紅色,另一半塗上綠色,然後比較正中午以及傍晚時,此塊木板雙邊的明亮程度有何差異。

行星光線較穩定,不會像恆星那樣眨眼睛

行星(Planets)有點難搞,它們沿著自己的軌道繞行太陽,因此擁有自己的「年」。這代表,在不能查詢表格的情況之下,要預測出你能夠定期於每一個地球年的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看見這些行星,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我們可將太陽系想成一個巨大的時鐘,太陽為時鐘的中心點,每一個行星黏在它自己的指針上。如果你從時鐘外觀察指針繞行,甚至是從太陽的位置觀察,那麼這些指針的旋轉還滿直觀的。許多行星繞著太陽跑,它們都有自己的半徑以及速度。然而,麻煩的地方在於,當我們觀察行星時,實際上是站在其中第三短的那根指針的末端上觀察,排在水星及金星之後。

這有點像是園遊會裡的旋轉咖啡杯,你是否曾經注意到,如果想要盯著另一個咖啡杯裡的某個人瞧,剛開始的幾秒並不難,但是接著,毫無預警的,你感覺自己的頭,快要被驟然改變的觀察點給甩出去?我們感覺不到自己咖啡杯(地球)的動作,但確實注意到其他行星飛馳而過,而後又慢了下來。

結論就是,我們在實務上無法像恆星那樣利用行星,但後者可在夜空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其特色也非常有趣,所以行星還是值得我們打交道。

行星從東方升起,高高跨越南方天空之後,於西方落下。所以如果你在水平線附近看見一顆行星,那麼你所觀察的方位,一定是在東方或西方附近。如果行星正在上升,那麼該處即為東方;如果它正在下沉,那麼該處就是西方。若你見一顆行星高掛空中,並請水平移動,那麼你一定是看向南方。

如果你不確定看到的是恆星還是行星,那麼有五個方法可幫助判別——沒有哪一個是完美的,但是五個合體就能有所幫助。

平均而言,行星比恆星亮,所以黃昏時,你時常會發現,行星提前恆星許久現身;而黎明時,恆星則是提前行星許久消失。如果你在黎明時看見天空有明亮的物體,但卻好一陣子都沒看見任何其他的恆星,那麼,它就很有可能是一顆行星。

行星離我們的距離比恆星近非常多,故其光線較穩定,不會像恆星那樣眨眼睛。

行星的顏色和亮度可提供我們線索,金星、木星和水星十分亮白,火星是橘色的,而土星則是非常顯眼的黃色。如果你在接近黃昏或黎明時,在西方或東方看見某個物體白亮地嚇人,那麼它很有可能是金星,人們幾乎都會對此行星的明亮程度感到吃驚,金星甚至能在特定的條件下照射出影子。

行星只會現身於天空中由東向西,經過南方高空的這一條路線,從北半球,例如英國,你永遠不會在北方高空或是南方低空位置找到行星。

最後一個分辨的方法,也是最可靠的方法,但要花上一點時間。提高對夜空本身的熟悉度,是觀察行星最佳的方法。一旦你能夠認出部分星座,便很有可能在熟悉的夜景當中,立刻發現那些明亮的非恆星偽物。你或許曾聽過,行星會行經星座,因此,如果你正看著某個熟悉的黃道十二宮星座,例如獅子座,而發現一個完全不屬於該星座圖的明亮物體,就應該強烈懷疑那是個行星。

恆星幫助我們尋找方向、辨別緯度、測試我們的視力及夜視能力、尋找城鎮、算出日期以及時間、預測流星以及追蹤行星,而且以上全都不需要望遠鏡插手。從黃昏到黎明,健行的路上永遠充滿實用的樂趣,甚至只需要你走幾步路到後院,就能感受到此種愉悅之心。

(本文摘選節錄自《野遊觀察指南》,小標為本刊編輯所加)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作者簡介:

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作家、探險家、領航員。也是英國皇家地理學會與皇家航海學會的成員。世上獨力飛行與航行橫越大西洋且還活著的唯一人。

崔斯坦曾帶領探險隊踏遍五大洲、深入地球上最偏遠的部落與圖阿雷格人(Tuareg)、貝都因人(Bedouin)、達雅人(Dayak)等民族生活並學習野外技巧。

崔斯坦應用數十年野外經驗,教導人們利用大自然事物來找出方位,推廣這項因依賴指南針等人工道具而被遺忘許久的技藝「自然領航」(natural navigation)。

書名:野遊觀察指南:山野迷路要注意什麼?解讀大自然蛛絲馬跡,學會辨識方位、預判天氣的野外密技

原文書名:The Walker’s Guide to Outdoor Clues and Signs: Their Meaning and the Art of Making Predictions and Deductions

作者:崔斯坦・古力(Tristan Gooley)

譯者:張玲嘉、田昕旻

繪者:奈而・高爾(Neil Gower)

出版社:晨星出版

出版日期:西元2017年0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