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博物館「吃飯」吧

博物館巡禮則別有風味,像是走入餐廳般,極富想像力的策展「主廚」精心安排的宴席,也會讓人對於知識內涵抱持期待。

進入博物館,首當其衝的空間氛圍,會讓人嗅出此「餐館」菜色意圖營造的走向:精緻考究的穿越時空功夫大菜、特色風味主題盛宴、浪漫奇趣的茶席,或是議題私房料理等。

知識作為精神食糧,多方攝取抽象性的營養素,對現代人來說可不能少呢!

閱讀宛如自炊,自在隨心馳騁於字裡行間,固然十分貼近內在需求,但博物館巡禮則別有風味,像是走入餐廳般,極富想像力的策展「主廚」精心安排的宴席,也會讓人對於知識內涵抱持期待。進入博物館,首當其衝的空間氛圍,會讓人嗅出此「餐館」菜色意圖營造的走向:精緻考究的穿越時空功夫大菜、特色風味主題盛宴、浪漫奇趣的茶席,或是議題私房料理……等等。

博物館巡禮之宴,推陳出新的菜單

翻閱博物館的身世起點,博物群集的收藏,眼見為憑的物件展示背後,不免隱藏著誇耀政經實力的意味,掠奪與分享共伴的雄心,幾經世代的更迭,隨著時代與人類社會關係的演變,添加了更多公共性的追求,與知識流通的意念,於是,當代的博物館巡禮經驗裡,添加了教育功能與觀者的對應思考等調味,也促使展示的內容和技術方法越發多彩多姿。托物質的高度發展和時代科技進步之福,建築空間本質、展示互動的型態,在當代的博物館饗宴中,發揮了增強感官體驗的力道。

人類用各式各樣的博物館說著各式各樣的故事,展品取材的選擇、材料的保存及處理、論述烹飪技術、展示擺盤功力、上菜次序……等等,影響著體驗者感官的吸收,博物館巡禮之宴,推陳出新的菜單,演繹的層次適切分明的時候,大多具備內涵的材料,皆有滋味豐厚的一面。

(繪圖/周憶璇)

好奇心注定牽引著我們的脈搏

尺度令人感到衝擊的恐龍骨架、長毛象、大鯨魚等等的模型設置,總能歷久不衰地作為許多自然史偏向的博物館的經典招牌菜,略調整以符合當代觀者的味覺取向後,人們依然持續深受吸引,我想,作為存在地球上的生命的一份子,人類對與己身有所關聯的廣闊與渺小之間的一切,總是好奇,而好奇心注定牽引著我們的脈搏,對知識及宇宙間的神秘感到心動。

鎖定特定物件類型的博物館或者主題展,例如紙博物館、玻璃博物館、宗教博物館、漫畫博物館….等等之類數不完的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的主題項目,專注討論著繁多樣貌的物件集合,也時常舞動著多元可能性的興味,令人感到另一番的精彩滿足。

世界的真實與想像是綿延無盡的陡峭山壁,位居兩側,當我們行走於之間的谷地,無論是意料之內的滿足或是意料之外的震撼,總會獲得回饋;博物館擷取了部分的真實和想像,經過編纂與料理,為精神養分的補給方式提供了美味的選擇途徑。

逛博物館不該是枯燥乏味的,若您攜帶著對知識的味覺敏感度與願意細膩探索的微笑入場,總能或多或少品嚐到驚艷的滋味的。炎熱的夏日,也許選個有興趣的博物館前往,來一趟精神食糧的外食體驗,讓眼睛「吃冰淇淋」也很不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