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木蜥蜴(攝影/周姚萍)
攀木蜥蜴(攝影/周姚萍)

邀請

一條河流、一座或一群歷史建物、一道天際線、一片自然荒地,都可透過契約簽訂,使其在法律保障下,交由可信任的人或組織來永續管理,以求保有自然與文化的豐盈,這就是「信託」。

英國眾多信託中最知名的便是「國民信託」。臺灣亦已有第一片交付環境公益信託的山林,啟發就來自英國「國民信託」。

旅行倫敦,行走於泰晤士河畔時,或許有機會看到一群人穿著長筒雨靴,一身髒兮兮挖著爛泥,那是「泰晤士河信託」領著人們展開挖掘古物的探險,不只「挖寶」,參與者還能學習分析挖到的物件,以判斷過去河岸聚落如何利用地形與周遭環境求生,還能透過觀察河流生態來設計解決污染的方案。

莎士比亞故居交由「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永續管理。(攝影/周姚萍)
莎士比亞故居交由「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永續管理。(攝影/周姚萍)
以羅馬浴場知名的巴斯,其天際線交付給「國民信託」永續管理(攝影/周姚萍)
以羅馬浴場知名的巴斯,其天際線交付給「國民信託」永續管理(攝影/周姚萍)

在英國,常可看到「信託」(Trust)這個詞,泰晤士河有「泰晤士河信託」、莎士比亞故居有「莎士比亞出生地信託」。

一條河流、一座或一群歷史建物、一道天際線、一片自然荒地,都可透過契約簽訂,使其在法律保障下,交由可信任的人或組織來永續管理,以求保有自然與文化的豐盈,這就是「信託」。英國眾多信託中最知名的便是「國民信託」(National Trust)。

臺灣亦已有第一片交付環境公益信託的山林,啟發就來自英國「國民信託」。一個春日,我懷著幾近敬仰的心情,踏上這塊土地──位於新竹縣芎林鄉鹿寮溝的自然谷。

自然谷。(攝影/周姚萍)
自然谷。(攝影/周姚萍)

它起初是由幾個朋友集資買下,打算往後興建房子,在自然陪伴下共老。後來,其中一位成員因認識了英國國民信託,生出不同想法,並說服其他人,幾經波折終於將它交付信託,委由專業機構以推廣環境公益教育為目的永久經營。

這塊地並不大,但如今已自休耕果園的狀態,回復為荒野。一走進去,林木蒼蒼鬱鬱,偶有竹雞相唱和,亦可聽到樹鵲鳴唱;華八仙不孕花的純白萼片如蝴蝶停駐枝上,黃綠色真花一簇簇開得燦然;路邊野草叢生,仔細辨認,有葉如心形的魚腥草、同為心形葉但帶肉質的野生川七,還有葉似狐狸耳朵的小花蔓澤蘭……

野生川七。(攝影/周姚萍)
野生川七。(攝影/周姚萍)

負責維護、觀察記錄生態及進行推廣教育的兩位年輕人,是我們的導覽員。

個兒高高的男孩一講述起動植物就眉開眼笑。他走到一條小山溝旁,發現寶藏似地指著一株比人高的姑婆芋說:「看,上頭有人面蜘蛛!」

人面蜘蛛因背上有人臉圖案,因而得名。牠體型甚大,看來嚇人,其實溫柔膽小。我們位於小山溝這邊,遠望過去,感受不到牠的巨大,也得努力辨識牠背上的人臉,同時聆聽男孩介紹:「你們聽說過人面蜘蛛會吃掉自己的網嗎?這是真的喔。牠們每天結新網,用過後就把網子揉成一團吃掉,吃進去的蜘蛛絲會在半小時內轉化為胺基酸,儲存到絲囊中,這樣隔天又有原料能吐絲了。」

生物的日常著實奇妙!

往前走,有個木造平臺,旁邊長著一株巨大的百年芒果樹。自平臺處往右上方拐進小路,可見一座窯。

「這裡是客家聚落,過去人用這座窯來燒木炭。你們知道有哪些樹能作為燒木炭的材料嗎?一共三種。」

「龍眼木。」我拋出第一個答案。

構樹、烏心石……大家的答案亂如麻,倒也網住了第二個答案「相思樹」,但第三個答案不知隱身何處?最後由男孩拆解現蹤:「是九芎。」

難怪呀,這裡叫「芎林」呢。

一百多年前就地取材,由石頭和黃土砌成的炭窯燒製出來的炭,不僅供居民使用,甚至遠輸日本,而歷經年歲燒鍛,它竟也不老,還更顯強健。

循小路回頭再往前,左側可見客家石駁,以大、小石頭結合泥土堆疊而成。堆疊石駁堪稱一門工藝,亦為現今人們返頭想找回的生態工法;自然材質能與環境相融無礙,石間孔隙更讓生物有棲息之所及路過之道。石駁可作為水域堤岸,於此則當作邊坡擋護牆。

客家石駁。(攝影/周姚萍)
客家石駁。(攝影/周姚萍)

行走至此,我才知道小小的自然谷,守護了自然,也保留了里山生活的樣貌。不只保留,三位專職工作人員更協助附近柑橘果園進行友善耕作,領著當地小學生透過活動與自然連結,也帶著外地人以參訪或工作坊形態深入認識;他們冀望的是回復一處人與自然共生的里山。

導覽間,另一位女孩擔任隨行角色,關注隊員的狀態,回答大家的疑問,也不時注意著周邊的生態。

當我們聽解說聽得正興頭時,男孩像發現什麼似地喊道:「嘿!蜥蜴!我的夥伴抓到蜥蜴了。」

大夥兒立刻將目光轉往女孩,一隻攀木蜥蜴好端端地坐在她手背上。我們立刻圍攏過去嘖嘖稱奇,並拿起手機拍照,蜥蜴依舊一派安然自在。女孩笑著說:「我不是抓牠,是邀請。」

攀木蜥蜴(攝影/周姚萍)
攀木蜥蜴(攝影/周姚萍)

一陣觀察後,有位隊員伸出手指試圖逗著蜥蜴,想引牠到自己手上,蜥蜴卻動也不動一下。

不久之後,女孩又邀請到一隻突眼蝗。那是突眼蝗寶寶,一身粉嫩,半帶透明,睜得兩顆大大、突突的眼睛,著實可愛。

邀請,多美好的兩個字。

於我的觀念中,土地如風、陽光、空氣、水,何以能夠買賣?只不過落到現實,若非如過往原住民遵循共有財產概念生活,沒有買賣,恐難以確認擁有權及使用權,因此不得不然。但是,買下自然谷的朋友,選擇不當主宰者,只願退到一旁,偕同更多人邀請自然萬物成住民以共生、共存,也因此才能成就如此美麗豐富的里山風景,綿延恆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