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陸之駿
攝影/陸之駿

神秘的「黑曬油」

我小時候住在醬油廠對面,看過醬油廠進小麥當原料,很好奇:醬油不是用黃豆做的嗎?為什麼要小麥?

馬來西亞華人料理的特色之一,就是使用「黑曬油」。

這種醬料,吃海南雞飯用來沾雞肉,燒肉沾黑曬油也好吃,炒粿條、肉骨茶、福建麵不可或缺,也使馬來西亞式的廣東菜,發展出與原鄉迥異風味。

攝影/陸之駿
攝影/陸之駿

黑曬油是一種不鹹的醬色,加在食物中加強褐變效果、有焦糖風味,有微微燒焦的感覺,和食物科學的「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有關。

印尼的黑曬油,口味帶甜。除了華人用,也在地化成為印尼料理重要醬料。

黃豆發酵的黑曬油 加還原糖不加鹽

黑曬油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這得從醬油廠說起。

黑曬油是醬油廠的副產品。眾所週知,醬油是用黃豆和鹽做的,加麯發酵,使黃豆沒味道的蛋白質裂解成味道豐富的胺基酸。

為什麼黑曬油也是醬油廠生產的呢?原因很簡單,黑曬油也是用黃豆發酵製作的,只不過它不加鹽,而是加「還原糖」。

胺基酸和還原糖搞在一起,就是所謂梅納反應。

葡萄糖、果糖、乳糖、麥芽糖、甘油醛…等等單糖、二糖或寡糖,都屬於還原糖。但蔗糖不是。

傳統上把麥子發芽製作成麥芽糖,和黃豆裂解成胺基酸,搞在一起就會變成黑曬油。這樣的製作方式,食用大可放心。

我小時候住在醬油廠對面,看過醬油廠進小麥當原料,很好奇:醬油不是用黃豆做的嗎?為什麼要小麥?數十年後,我才搞懂原來如此。

黑曬油不僅如此。

先說醬油製作史。

傳統製法的醬油,將黃豆加鹽加麯裂解成鹹味胺基酸,至少要一年。為了加快賺錢腳步,於是有人發明「速釀醬油」,可以三個月就生產出來。市面上傳統醬油和一般醬油的價差天壤之別,就是因為生產的時間成本差很多。

速釀醬油不用麯發酵,而用化學物裂解蛋白質。但卻因此顏色太淡、風味不足。於是用鹽、糖、味精…増味,用黑曬油給速釀醬油增色。

所以醬油廠叫它「醬色」。「黑曬油」是商品名稱。

用於增色、加強褐變視覺效果

速釀醬油產量愈來愈大,於是醬色需求也愈來愈多。終至生產醬色,分工成獨立生產線。

這醬色除了用於速釀醬油、以黑曬油名稱裝瓶販售,據我從醬色廠老闆那?打聽來,還賣給一種著名黑色飲料增色增添焦糖風味。

攝影/陸之駿
攝影/陸之駿

分工成獨立生產線之後的黑曬油,是否仍以麥芽糖和黃豆當原料?或者改用較廉價的其他還原糖(如甘油醛)?這攸關人家業務機密,我就不得而知了。

黑曬油到底是什麼?我從沒在網路上查到過任何相關文章。

馬來西亞料理這幾年在台北流行起來,印尼菜因為印尼新娘移民,在台灣也日益增加。黑曬油在台灣愈來愈常吃到。

沒有黑曬油,不成南洋料理。攝影/陸之駿
沒有黑曬油,不成南洋料理。攝影/陸之駿

所以我特別把自己的研調寫成這篇。寫完才發現,餐餐都吃黑曬油的馬來西亞華人,似乎也不了解黑曬油;我也找不到任何當地探討黑曬油的文章。

以後有人問什麼是黑曬油?標準答案不妨如此:流行於印尼料理及馬來西亞、泰國華人料理,用於增色、加強褐變視覺效果,並增加梅納反應焦糖風味的一種醬色、食品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