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我竟也愛上撥蒜,愛上彈羽這類小事。刺鼻的蒜頭如雪花,在手中以指尖蟬蛻脫膜,一瓣瓣呈現晶瑩透亮的色澤,若配上蒜炒鮮蝦,蝦醬鮮嫩的粉橘時,入口盈滿彈汁香氣,咬嚼有餘韻。
彈羽,讓羽形完整。
不想破壞羽形,見國外藝術家剪去鳥羽拼畫,或破壞鳥羽塞入標本內,我每每遺憾,其實我更愛鳥羽維持天然姿態。於是,每根鳥羽入藏前,非得用指甲輕彈,維持羽形弧度與膨鬆感不可。
彈羽,撫去毛躁。
有些羽毛具黏性,需先撥再彈,像彈棉花一樣。

空隙澀緊,撥羽像撥蒜。這動作,讓我想起大姨丈總會在廚房一角撥蒜頭。他一向客氣,乍看之下懼內怕太太,其實是護妻典型的好先生,心疼阿姨辛苦,他會幫忙廚事,端盤挑菜外,他也會載阿姨買菜,從不膩煩阿姨挑菜過久。
體貼的男人,一個動作,勝過千言萬語。
於是撥蒜成了廚房最美的畫面,我腦海始終定格大阿姨作菜,姨丈必在旁撥蒜閒聊的畫面,若有恩愛夫妻到白頭的情景,不知為何,心頭總有一抹蒜香飄出,那是夫妻一同料理的美好味道。
不知不覺,我竟也愛上撥蒜,愛上彈羽這類小事。刺鼻的蒜頭如雪花,在手中以指尖蟬蛻脫膜,一瓣瓣呈現晶瑩透亮的色澤,若配上蒜炒鮮蝦,蝦醬鮮嫩的粉橘時,入口盈滿彈汁香氣,咬嚼有餘韻。

自從開啟煮婦生活,日常料理的動作,就成了一種日常修行。一生何其短?想想也不過找個人好好同吃同眠,無所事事閒賞各種流過身旁風景罷了!由於平生無大志,最讓我上心的,就是這些日常瑣事之美,這樣一想,數百根鳥羽入藏時輕彈姿態,就不是累人的瑣事。
人生,不正是這些日常細微瑣事堆起來的?何妨將時光浪費在美好的視覺與觸覺體驗,讓感官充分浸潤其間,不管梳羽或料理、甚至採摘香草泡茶,確確實實,一日將盡,舒心的總是這些微細動作與體驗。或許,這就是儀式感吧!每個人靜心的日常。為此我感到踏實、心滿意足。(轉載自《羽道》)

【說說書】問道於羽
文/聯合文學
羽道,不只是鳥徑。
在拾羽、藏羽之間,在想與非想、念與無念之間;在欲言又止,言與無言之間。
如果清晨破曉的一聲鳥鳴,可與遠洋鯨豚之歌同步,太初有道,在理羽、藏羽、漆羽種種彩繪鳥羽的過程,如何與人間各種情境對奕?
如是,對羽,對語,收藏鳥羽一如捕捉日常話語。
像茶道,緩緩在每個動作、念與無念之間留下空隙,作為騷人墨客深思談心,言或無言的剎那。
靜心諦聽,就會留意生活中到處都是聲音,一如眾鳥在清晨歡唱,林間樹影,演奏生命的交響樂。傳說人死後,靈魂一如鳥飛升,若一生的言說與影像,都會在腦袋中快轉回播,如是,人言之道,又是什麼?
可惜人生無法等價交換。當一個女人收藏鳥羽,身分也在姊妹、女兒、妻子、母親……種種身分中思索,卻發現,想保留的鳥羽,往往是路殺或殘缺不全的落羽;想保留故事,卻彷彿在訴說一段段遺憾的過往。
可人生果真都是遺憾,徒勞無功嗎?
在問羽、問語之間,作者彷彿開啟一條屈原天問的思路,問道於羽。
如若人生實難,遺憾難免,在遺憾當下,我們是否可以回頭擁抱這份不完美?思索言語如羽毛淨化,讓靈魂如一縷輕煙,離去時,可在種種珍貴的回憶中,裊裊飛升?

書名:羽道
作者:伊絲塔
出版:聯合文學
出版日期:2023/02/22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49878?sloc=main
作者簡介
伊絲塔,文學博士、作家,飛羽藝術師。
作品曾獲第十八屆台北文學獎文學年金類、梁實秋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及台中、新北等二十多項文學獎,並獲教育部與文化部獎勵。著有《飛羽集》(2019)、《我的室友卡夫卡》(2020)。
同時,伊絲塔也是精靈光能學苑創辦人,陪伴許多姊妹走過生命中的風風雨雨,低調主持心靈成長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