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徐偉
圖◎徐偉

春日野果宜採食

桑葚、楊梅、李子、醃桃、鳥梨……的小攤,這些不算甜美且帶酸意的水果,品相不如量販店中的他種水果碩美,除了勉強勾起兒時回憶,已不再是日常購買的水果名單中。

[dropcap]時[/dropcap]序入春,百花盛開,花落人去後自然結果,卻少了遊人關注。 這個季節的晨間散步,我們總會在某個階梯旁的桑樹下停留,採食桑葚;或是偶然發現郊道旁的蔓伸而出的懸鉤子,也會驚喜,避開棘刺,採摘一手,邊走邊吃;又或是回程時必經一棵結實累累的櫻花樹,逐日祝福,看著它由紅轉黑,就手取食,補充幾顆,繼續上路。

圖◎徐偉
圖◎徐偉

酸性水果盛產於春,扣合了當令在地養生觀

注重季節養生者,或許知道中醫所謂,春天屬木,宜養肝。

傳統中醫典籍《黃帝內經》記載了五味與五臟的生剋關係:「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五味能入五臟,酸味入肝,辛辣入肺,甘味入脾,鹹味入腎等。酸性食物既可入肝,吃食酸味食物,能加強肝臟系統的功能。

如果你不常在野外遊走,這個季節的傳統市場,也能在某個角落裡,看到販賣桑葚、楊梅、李子、醃桃、鳥梨……的小攤,這些不算甜美且帶酸意的水果,品相不如量販店中的他種水果碩美,除了勉強勾起兒時回憶,已不再是日常購買的水果名單中。

然而,深層細想,這些酸性水果盛產於春,冥冥中扣合了當令在地的養生觀,本就是天意的營養。可惜我們被市場養壞了味覺,一味滿足於口欲,卻忽視了身體能量的真正所需,自然也就逐漸忽視了它們的存在。於是,你離開了自然,健康也離開了你。

偶爾隨手的少量採食野果 感受能量

不過,中醫的五行理論向來講究生剋平衡,能量的補瀉,過與不及都不好。《彭祖攝生養性論》中就說:「五味不得偏耽,酸多傷脾,苦多傷肺,辛多傷肝,甘多傷腎,鹹多傷心。」五味適量,對五臟有補益作用,過量則會打亂人體平衡,對其他臟器造成傷害。因此也有中醫主張春天飲食,應「省酸增甘」。認為春天陽氣旺盛,多吃酸性食物,肝氣會過於旺盛,容易損傷脾胃。唐代藥王孫思邈也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主張脾胃是後天之本,是人體氣血化生之本源,脾胃之氣若健壯,可使人延年益壽。肝旺則會傷脾,會影響脾胃的消化與吸收。也就是說,補肝不可太過,此時適量酸食補肝,卻又不可太過。

春是忙錄的季節,花開後,野果四處可見,出遊郊山,若見野果如桑葚、楊梅、懸鉤子、櫻花果……等野果,隨手採食一二,就近嘗鮮,即能親近自然,感受能量,也能回味、生津,如此偶爾隨手的少量採食,既不必擔心搶了野鳥的生計,也不影響植物的繁殖,更不必擔心吃食過量。又或者,市場見到醃桃、醃李、桑葚、樹梅…,且買若干,季節嘗鮮!

圖◎徐偉
圖◎徐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