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合作社出版 提供
圖/合作社出版 提供

浸泡 盡情耽溺

浸泡,很容易就被認為是個無聊的過程,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浸泡是游向寬闊海洋的另一岸,在那裡有全新的世界張開雙手在等著「快過來吧」。

「還少八十五圓。」

[dropcap]我[/dropcap]站在便利商店的收銀台前遞出一張千圓的大鈔後,呆呆地站在那兒等著找零,打工的店員小弟一臉詫異地直盯著我這麼說。終於回過神來的我趕緊打開錢包低頭猛挖零錢,羞愧得滿臉通紅(每次沉醉在自己的世界之中,總是會樂極生悲)。話說回來,其實讓我陶醉的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過就是前一刻享受到了影印幾張尺寸不同的資料竟然可以毫無失誤地一次成功,難得的成就使我得意不已。「哼哼!我也是可以的嘛」,因而心情大好,闊氣地將礦泉水、優格等一逕地往購物籃裡放。開心地沉浸在滿足感之中,真的會湧現一股毫無根據的自信心。

讓食材從沉睡之中甦醒

說到浸泡,第一要件就是要充分、充足。舉例來說要將乾貨泡水還原時,如果水不夠、時間不足,最後一看結果可是會讓人想哭的。

比方說浸泡黃豆。原本硬得像個小石子般緊緊閉合的黃豆,經過一夜,吸了驚人的水量之後整個膨脹開來。要是給的水量不足,隔天早上就會看到豆子在盆中擱淺,真是太對不起它們了。說到底所謂的浸泡就是要吸收必需的水分,讓食材從沉睡之中甦醒,往下個階段邁進的前置作業。

海帶芽、羊栖菜、香菇乾、葫蘆乾、凍豆腐、蘿蔔絲。如果不想事後後悔,一開始請讓它們盡情地泡在大量水中。在泡車麩時,上頭可以壓上一個盤子。乾貨順利吸收水分的過程就像海綿吸水,會慢慢釋放出原有的美味。

圖/合作社出版 提供
圖/合作社出版 提供

一個小動作,生菜還是香草都能恢復元氣

最不可大意的對手便是法式吐司。將法國麵包切下厚厚的一片,花時間讓它浸泡在加了牛奶的蛋液裡慢慢地含進麵包體,當它吸了大量的蛋液之後便可以熱平底鍋,丟進一塊奶油到鍋中融化後,吐司下鍋煎至兩面金黃,熱騰騰地移到盤中,淋上濃稠的蜂蜜,幾乎抑不住胸中的雀躍將刀叉往鮮豔動人的法式吐司切下一刀……。
咦?

刀子的前端傳來奇妙的觸感。啊啊!又搞砸了。將視線落至斷面處,果然中央有一層仍生白的麵包質地,見此怎不讓人意志消沉呢?原來蛋液還沒滲透啊!事到如今,後悔也無濟於事,只能悶悶地將它吃下。

不過也有泡了之後為食材注入活力的時候,就是將蔬菜浸在冰涼的水中。將蔬菜放入大量冰水裡浸泡一會兒,便能變得清脆爽口。光是這麼一個小動作,不論是生菜還是香草都能恢復元氣,當然做出來的沙拉也特別美味。

浸泡,很容易就被認為是個無聊的過程,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浸泡是游向寬闊海洋的另一岸,在那裡有全新的世界張開雙手在等著「快過來吧」。
膨脹。
飽滿。
變大。

在浸泡著什麼的時候,總讓人懷抱著遠大的夢想,喚起希望而跟著心寬體胖。(本文轉載自《味道的風景》)


 

《味道的風景》

  • 作者: 平松洋子
  • 出版社:合作社出版
  • 出版日期: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