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足鷸降落在地勢較高的灘地,雙翼與雙足身長的樣貌,那一瞬間時間彷彿凍結了。(攝影/王力平)
赤足鷸降落在地勢較高的灘地,雙翼與雙足身長的樣貌,那一瞬間時間彷彿凍結了。(攝影/王力平)

春日覓水鳥

或換上艷色羽衣,或凌空炫技,或飛撲捕魚,春日的水鳥被季節性的生理時鐘喚醒了生殖衝動,披上絢麗燦爛的外衣,把自己的羽翼打理得油光水滑。

[dropcap]時[/dropcap]序已入仲春時節,「一年之計在於春」不僅對於人類而言是重要的,對於多數生物都是關鍵時節。「春回大地」後,日照時間逐漸變長,影響著鳥類腦中的松果腺體,季節性的生理時鐘也喚醒了生殖衝動,在水邊活動的鳥兒們得先奮力進食,補充能量。

搶占繁殖地盤、追求異性、維護自身領域,都需要消耗巨量能量,不遷移的留鳥早開始儲備能量。

留居性的水鳥紅冠水雞已配對完成,春季,雄鳥們常為了維護領域大打出「腳」,以強而有力的腳與尖銳的爪互踢,攪皺了一池春水。(攝影/王力平)
留居性的水鳥紅冠水雞已配對完成,春季,雄鳥們常為了維護領域大打出「腳」,以強而有力的腳與尖銳的爪互踢,攪皺了一池春水。(攝影/王力平)

遷移性的鳥類,則需在極短時間內讓自己增胖,以儲存大量脂肪,因應緊接而來長距離飄洋過海遷徙所需消耗的能量。

小環頸鴴,早在內陸濕地裡悄悄就位

「春江水暖鴨先知」,水鴨們幾乎都飄盪在水面上,隨時感測水溫變化。南國氣候的炙熱台灣,當天氣逐漸升溫後,水鴨們就遷徙返回北方的長日照環境,為繁殖做準備。

成群的雁鴨從濕地起飛形成壯觀場面,包括赤頸鴨、尖尾鴨與琵嘴鴨等種類。(攝影/王力平)
成群的雁鴨從濕地起飛形成壯觀場面,包括赤頸鴨、尖尾鴨與琵嘴鴨等種類。(攝影/王力平)
濕地中曬太陽休息的琵嘴鴨。(攝影/王力平)
濕地中曬太陽休息的琵嘴鴨。(攝影/王力平)

這一段時間的濕地鳥類狀況無法按常理判斷,隨著天氣變化或鳥群到來,運氣好時或可見成千上萬的鳥類聚集,有時卻也罕見鳥蹤。正好來了,正好走了….就是這時候濕地鳥類的蹤跡。

黃頭鷺持續成群遷移中,較早抵達台灣的個體早已築妥巢開始繁殖,但仍有相當多數正在向北遷移,一旦在濕地中遇到牠們,族群之龐大往往在小小一片濕地擠進了超過150隻,不僅下榻溼地躲避人們的干擾,也可能就此定居養兒育女。

來到濕地,正好遇到成群頭頸部已換成金黃羽毛繁殖羽的黃頭鷺(牛背鷺)群,一部分已在此築巢,多數只是暫時停棲。(攝影/王力平)
來到濕地,正好遇到成群頭頸部已換成金黃羽毛繁殖羽的黃頭鷺(牛背鷺)群,一部分已在此築巢,多數只是暫時停棲。(攝影/王力平)
稍有風吹草動,驚飛成群黃頭鷺(牛背鷺)往草澤深處隱身。(攝影/王力平)
稍有風吹草動,驚飛成群黃頭鷺(牛背鷺)往草澤深處隱身。(攝影/王力平)

體型嬌小的小環頸鴴,早在內陸濕地裡悄悄就位,準備生養新生代,牠的近親體型較大的鐵嘴鴴,卸下灰褐色外衣,披上較亮麗的羽衣,頭部、後頸部與前胸,都染上淡淡的橘紅色,在海岸淺水處踏浪而行,搜尋食物,一旦飽足了就再度踏上旅程。

水鳥中如黃頭鷺、鐵嘴鴴等,以及其它種類每年不免為了求偶而換羽,增添羽色燦艷甚或長出華麗的裝飾羽。鮮亮色彩、豐富繽紛的裝飾羽,絕對是找到好對象的吸睛關鍵。鳥類的羽毛生長,可是評估另一半的健康、體格型態、覓食能力等的指標,方能提高延續更好基因的機會。

小環頸鴴在泥灘地中覓食。(攝影/王力平)
小環頸鴴在泥灘地中覓食。(攝影/王力平)
鐵嘴鴴不僅擁有淡橘紅色的頭部與前胸,還有明顯的黑色眼帶,在沙灘上踏浪而行。(攝影/王力平)
鐵嘴鴴不僅擁有淡橘紅色的頭部與前胸,還有明顯的黑色眼帶,在沙灘上踏浪而行。(攝影/王力平)

身著白、灰、黑與褐色羽衣保護色水鳥 濕地地景之一

缺乏鮮豔斑斕色彩的水鳥不在少數,白、灰、黑與褐色構成羽衣的基本色,儘管缺乏高彩度吸引眼球,卻提供了良好保護色任其優游於海岸或溼地環境。

體型龐鉅的蒼鷺,體型為台灣溼地中常見鳥類最大的,翼展長達160公分以上的軀體,飛翔於水域上空是顯眼的大個子,但灰撲撲的羽色,卻得以讓牠隱身在水域的蘆葦叢間,成為被人們忽略的溼地植物地景的一員。

蒼鷺的亞成鳥停棲於在蘆葦叢中,與環境融為一體,灰色的羽毛成為最佳的保護色。(攝影/王力平)
蒼鷺的亞成鳥停棲於在蘆葦叢中,與環境融為一體,灰色的羽毛成為最佳的保護色。(攝影/王力平)

鷗、燕鷗身著白色與灰色系大衣,偶爾抹上一點黑色,牠們御風而行的優雅丰姿以及凌空翻轉的舞姿也絕對驚豔,於水接天的蔚藍世界中,展開白色羽衣撲身獵捕水域中的魚群。典型冬候鳥的紅嘴鷗與裏海燕鷗,常出沒於西部沿海平原水域,當春臨大地時,也改披對比強烈的羽衣,飛往北方,努力繁衍後代。

初春的紅嘴鷗準備北返,羽毛為白色、灰色與一點點黑色,與嘴喙與腳的橘紅色,形成強烈反差。能見到牠們展露高超精湛的御風能力,俏皮地在水域飛舞、捕食魚類。(攝影/王力平)
初春的紅嘴鷗準備北返,羽毛為白色、灰色與一點點黑色,與嘴喙與腳的橘紅色,形成強烈反差。能見到牠們展露高超精湛的御風能力,俏皮地在水域飛舞、捕食魚類。(攝影/王力平)
裏海燕鷗身軀主色為白色、灰色與一點點黑色,嘴喙的鮮紅色格外醒目,修長的雙翼是常去離飛行者的特徵。
裏海燕鷗身軀主色為白色、灰色與一點點黑色,嘴喙的鮮紅色格外醒目,修長的雙翼是常去離飛行者的特徵。(攝影/王力平)

紅樹林潮間帶,眾水鳥們特愛在此間活動,此處地質係受潮汐漲退影響的泥灘地,水鳥們得跟著潮汐進退,涉足於潮來潮往的浪花間,這一類群鳥類有「涉禽」之稱,都帶著一雙修長的細腳。

潮水上漲時的海茄冬紅樹林旁灘地,淺水域的赤足鷸被浪花驅趕,起飛至地勢較高的海岸。
潮水上漲時的海茄冬紅樹林旁灘地,淺水域的赤足鷸被浪花驅趕,起飛至地勢較高的海岸。(攝影/王力平)
赤足鷸降落在地勢較高的灘地,雙翼與雙足身長的樣貌,那一瞬間時間彷彿凍結了。(攝影/王力平)
赤足鷸降落在地勢較高的灘地,雙翼與雙足身長的樣貌,那一瞬間時間彷彿凍結了。(攝影/王力平)

濕地大型猛禽魚鷹,堪稱溼地「捕魚高手」

偶爾,空中飛來一隻大型且雙翼細窄狹長的大鳥,驚嚇了溼地裡的眾水鳥四處竄飛,原來是猛禽登場。濕地的大型猛禽,最常見的首推魚鷹,也稱為「鶚」。牠們堪稱溼地「捕魚高手」,修長的羽翼緩慢拍翅、滑翔或是盤旋,展現「鷲鷹」基本能力,最令人們讚嘆。

溼地還有另外一種猛禽「澤鵟」,總是緩慢滑行在草澤上空,搜尋獵物。每每見到澤鵟現身天際,就羨慕牠們緩慢滑翔、空中定點及大轉彎的空中絕技。

基本上,魚鷹可說是史上最有名的「猛禽」,詩經第一篇的「雎鳩」指的就是牠。(攝影/王力平)
基本上,魚鷹可說是史上最有名的「猛禽」,詩經第一篇的「雎鳩」指的就是牠。(攝影/王力平)
澤鵟,總喜歡在草澤環境,優雅地慢速飛行,迎風飄盪在空中。(攝影/王力平)
澤鵟,總喜歡在草澤環境,優雅地慢速飛行,迎風飄盪在空中。(攝影/王力平)

隨著春季東北季風減弱、氣溫逐漸升高,水域環境的羽翼一族,水鳥群、水鳥個體均好整以暇準備離開台灣了,但毋須感傷,礙秋季結束繁殖期,候鳥們將再依季風的誓約,翩然飛來,年年復年年,為台灣水域、大地繪上羽翼物種的多姿與多彩。

水田中的金斑鴴群,有時候聚集可達千隻以上。(攝影/王力平)
水田中的金斑鴴群,有時候聚集可達千隻以上。(攝影/王力平)
水域環境常可觀察白色水鳥成群聚集,鷺科的大白鷺、小白鷺,還有䴉科的黑面琵鷺都聚集在一起。(攝影/王力平)
水域環境常可觀察白色水鳥成群聚集,鷺科的大白鷺、小白鷺,還有䴉科的黑面琵鷺都聚集在一起。(攝影/王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