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月剛長出的熊蔥嫩葉最是人間美味,滋味似韭菜,但較韭菜清香而幽微;氣味像蒜,然比蒜含蓄且溫醇。德國人在春天最是喜愛此野菜,而熊蔥得名之由來,就是因為連森林中的熊都嗜食此美味。
歐洲的森林是自然的藏寶庫,四季裡各有不同珍寶,總為我的生活帶來期待與驚喜。
春天在森林中採熊蔥;夏季摘野莓;秋日欣賞各色艷麗野菇,還可撿拾栗子。隨著季節的流轉,森林總是源源不絕地變出豐富的自然寶物,讓人為之既讚歎又感恩。
連森林中的熊都嗜食此美味
每年我最殷殷期盼的,便是隨著春天款款來臨而在德國森林中茁長的熊蔥。
熊蔥的德文名稱為Bärlauch,直譯應為「熊蒜」,亦名「野蒜」,但味道其實近似韭菜,葉片的形狀則如柳葉刀。從三、四月之交開始,在森林的近水濕潤之處能覓得熊蔥的蹤跡。到了四月底至五月的花期,傘狀花序排列的白色小花則長得遍野無盡,乍看像是覆滿林間的花海。
Bärlauch 是韭菜的野生近緣種,多產於歐洲,以及部分亞洲地區。三四月剛長出的熊蔥嫩葉最是人間美味,滋味似韭菜,但較韭菜清香而幽微;氣味像蒜,然比蒜含蓄且溫醇。德國人在春天最是喜愛此野菜,而熊蔥得名之由來,就是因為連森林中的熊都嗜食此美味。
整個三月下旬和四月,Bärlauchsammeln 採集熊蔥,是許多德國人最喜歡做的事,常在各森林中看到這種國民活動。而我喜愛的採熊蔥地點,就是離住處不遠的萊茵河畔。
熊蔥植株的長度約20至50公分,生長在海拔自海平面至 1,900 公尺的陰涼、潮濕森林中。由於熊蔥葉子的形狀與鈴蘭近似,很容易被混淆及誤認,然而鈴蘭卻是有毒性而不可食的。幸好熊蔥的特殊味道很易於識別,只要揉搓葉子並聞到蒜味,那麼就可以放心摘回家食用。
德國的許多餐廳在復活節前後會供應熊蔥料理,從沙拉到濃湯不一而足。超市裡也可買到新鮮的熊蔥葉,但價錢不便宜,不如我自己去森林摘個滿懷來得划算。不過商店裡也當令販售的熊蔥青醬則是值得買的,再不就是在家自製熊蔥青醬。因為熊蔥生長的季節短暫,過了四月便只能癡癡等待至來年春季才得以與熊蔥重逢。家裡備有熊蔥青醬,方能延續舌尖對於此鮮味的愛戀。
熊蔥青醬用途不少,可以塗在麵包上再稍加烘烤,做成另味的大蒜麵包。熊蔥青醬義大利麵更是我家最受歡迎的做法。而整個四月裡,我摘回來的熊蔥其實無處不可入菜,舉凡熊蔥炒蛋、熊蔥粥,到湯麵都能被我加入切碎的熊蔥,天天都吃個過癮。只因熊蔥之珍美便如青春一般短暫,所以怎能不及時盡歡呢?
隨著熊蔥季節的遠去,悵然若失的味蕾到了夏季幸而又能再次嘗到自然的恩典。這段時間裡每次去林間健行,我總細細尋覓野莓的蹤影,林徑旁的灌木叢中總長滿野生藍莓,一路指向行者上山或下山之途,讓夏日的森林漫步更加興味無窮,邊走邊摘邊吃,口中的鮮美滋味讓人想高歌。
野菇與栗子
暑氣漸消之後,隨著林相在秋天逐日轉趨濃麗,就是去森林裡尋菇及賞菇的季節了。我不敢輕易採菇回家食用,因為辨別無毒野菇的知識不足,但賞菇則無妨。
就像春天採熊蔥一樣,秋天到森林裡尋找及欣賞野菇也是歐洲人喜歡從事的常民活動。我們總愛在十月間於森林中健行時,特意尋找各色豔美野菇的芳蹤。野地裡最令人驚喜的發現,是鮮紅色傘形或圓球形的菇,小如手指頭、大至闊若手掌,其形狀之可愛、赤色之極致,彷彿森林仙子的傑作,草間林下這兒一株那裡一朵地專程候著讓人驚豔讚歎。
如同農民在秋日裡收成,秋天的森林也為我們提供了豐美的收穫。在栗樹下收集落了滿地的栗子,成果總能讓人滿足不已。飽實的栗子不僅美味且營養,撿回家後或是放在鍋中乾炒片刻,或在烤箱中烤個20分鐘,四逸的香味使人聞之垂涎欲啖,黃澄澄的果肉更是甘甜順口。
然而如此美味的栗子豈可輕易叫人拾得呢?自然萬物總有其巧妙的自我保護機制,在採集到褐色的栗子之前,其實先得跟它長滿綠色尖刺的外殼〈亦稱總苞〉勇敢奮戰,一不小心就會被那些密密麻麻的長刺戳破手指。最保險的採收栗子方法,是用兩腳的鞋子分別踩住果實各一側,然後往左右同時用力掰開外殼,再小心地從開口中取出栗子。每個果實裡通常有至少2至4個大小不等的栗子,可從其中挑選出最肥美的栗子,孱瘦的則留給大地當成養分,以待來年再長出豐盛的栗實。
一袋沉甸甸的栗子帶回家,能讓人滿足地吃上好些日子,講究或勤勞些還可烤成栗子蛋糕、栗子麵包,或將烤香的栗子加在沙拉裡,做一道秋日限定健康美食。
親近歐洲的森林,時時悠遊於其中,是一種生活型態,更如探索藏寶的聖地。入得寶山,總會讓你不至於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