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臺北花卉拍賣市場是凌晨兩點開拍,基本上所有的花卉也幾乎都得在前一天就出貨,從除夕開始,所有的花,沒出完的花,還沒開的花,基本上就只能進入大冰庫裡等待,等待初五的開市。等待那無限可能,卻也無從知曉的命運。
「爆竹聲中一歲除,東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爭插新桃換舊符。」當王安石的這首七言絕句〈元日 〉浮上腦海,通常已經是臘月(農曆十二月)了。街道上各處看得到賣農曆春節用品的小販,文具店與金紙店門口也都擺放現成的春聯,已經快過年了。
拚年前最後一波,夜間燈海與花海並列
這通常是花農忙碌的一個月,農曆尾聲,通常是大市,不只需要固定出貨的全臺的拍賣市場,有時,臨時的訂單也特別多,很符合農曆年的一種熱鬧,或說喜氣,這時候總是要拚盡全力的多採收點,畢竟,花農沒有年終,只有靠自己賺。多採一朵花是錢,多割一片葉子是錢,價格如果正好,就要加倍努力。曾經有一年,我們在晚上九點打開菊花田的燈,繼續採花,為的是拚這過年前的最後一波,夜間燈海與花海並列,那是我一生難忘的回憶。
賺這最後一波,準備過個好年。當然,這是理想狀態。現實其實常常是骨感的。
但對花農而言,農曆年,也許是整年裡面,最有資格稱得上好好休假的時間了。
除夕當天,除了臺北花卉拍賣市場以外,四大市場已經開始休市,嚴格來說,臺北其實也是,因為臺北花卉拍賣市場是凌晨兩點開拍,基本上所有的花卉也幾乎都得在前一天就出貨,從除夕開始,所有的花,沒出完的花,還沒開的花,基本上就只能進入大冰庫裡等待,等待初五的開市。等待那無限可能,卻也無從知曉的命運。
除夕到初四,這段時間是花農一整年裡,最長的假期,有長達五天沒有市場,所有的花都得暫時休息,在大冰庫中緩慢點地綻放。想一想這也是拍賣市場的人員,難得有的假日了吧?今年,辛苦你們了,一邊想著這些,一邊想著還有各行各業,也許也有著全年無休的人們,這時,打從心裡希望今年你們也過得不錯。

真正價格的關鍵,終究還是在天氣
在難得的放假這時,花農都在做些什麼呢?
除了趕工繼續採收花的花農以外,這畢竟是一年難得可以空閒下來,好好打掃家裡的時間,好好跟孩子相處的時間。並得趁著前幾天市場還沒休市,趕緊到傳統市場備妥這麼多天需要的菜、魚、肉,當然更重要的是拜拜的牲禮,畏天敬神,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可不能馬虎,家裡的冰箱在這時會累積到乘載上限,考驗的是如何好好地將所有的東西塞滿整個冰箱。從除夕開始,拜神明,拜公媽,拜門口,這麼多年了,早就熟悉到不行。也許說這是一年間最花費的時候也不為過,祈求一年的平安,這是每個人的願望。
一邊享受著難得的假日時光,一邊卻還是得在注意著天氣,靠天吃飯,無時無刻都要對此感到敏銳才行。
雖然說過年確實有些花卉通常賣得不錯──劍蘭、百合、蘭花等等,但真正價格的關鍵,終究還是在天氣。特別是這樣寒冷多變的時節。
也曾有一年,寒流來襲,過年前大家的出貨量少,劍蘭一把賣到三百塊的價格,過了幾天,農曆春節溫度回暖,花大開,在初五開市後跌到一把不到三十的價格。
供需法則,無時無刻都在上演,即使不願意,也不能不接受,這是這個世界無情的真理。

既憂初五崩盤,又盤算初三初四是否該加緊採收
我曾在父母臉上見過那種憂色,我那時還不知道,他們想著的是註冊費等等,這麼實際的東西,現在我比較懂了,那就是看天吃飯的感覺。
但記憶中,父母親從未多說什麼,彷彿就像,春節就是得像春節般度過,壓歲錢每年從沒少過(即使在出社會以後,他們也還是會象徵性的包個一百兩百),過得好不好是一回事,春節是必須喜氣洋洋的節日,我想他們在心中,一邊惦記著今天的天氣,惦記著田裡花開的程度,一邊還是會摸著孩子的頭,給他那象徵著一切都好的紅色紙袋。
花農的春節,依舊是看天吃飯的日子,初五出的花會不會崩盤?初三初四是不是要加緊努力再採收一些?今年是不是又透支了?也許是每個花農都避不開的自問自答,但在眼前,他們是父母,他們是子女,他們只會笑著拿出祝福,告訴你,新年快樂,希望你也快樂。
我希望這些花農,那些花農,我的父母親,也真的能夠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