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譚玉芝)
(攝影/譚玉芝)

什麼都好過年

除夕前一天吩咐好的雞魚肉三牲,一定得有,還得每年專程跑去跟固定商家,取訂購的廣式臘味蘿蔔糕跟臘腸肝腸,海鮮能少嗎?大蝦跟花枝也得意思意思買一些吧!要吃個火鍋象徵團圓,能不買丸子菇類火鍋料嗎?長年菜表慶壽,大白菜高麗菜能放且有助消化,更別說柑橘蘋果了,怎麼沉重也得使力拖回家。

小時候的春節特別熱鬧,因為住眷村的關係,吃完年夜飯最開心的事,就是領了紅包去買鞭炮,眷村裡兩邊對戰沖天炮,其實也衝不到對方的領域,只是好玩,但有時不小心擦槍走火,被火花閃到了,全新的外套就破了一個口子。

為了點燃手上的鞭炮,孩子們人手一枝香,男生喜歡買甩炮丟到女生旁邊,嚇得女生尖叫,女生則買仙女棒,黑暗中閃出金色的光芒,一分鐘的夢幻時間裡,畫出自己喜歡的圖樣,更有錢的人買煙火,黑暗中看到如句點大的香火靠近引信的時候,情緒上升到期待,當引信被點燃後,火花燃燒迅速地跑向炮筒,一瞬間七彩的火花像噴泉般釋放在夜空裡,寒冷也不見了,只有大家晶亮眼神聚在滾燙的興奮中。

紅燒獅子頭來了!

我已經忘了年夜飯吃了什麼,但是我記得,每年初三全家必定要去姑媽家拜年。

這是比年夜飯還要高光的重頭戲,當年姑父跟姑媽帶著爸爸離開大陸,姑媽是爸爸臺灣唯一的親人,兩人年紀差距很大,俗說長姊如母,老實重情的爸爸,一定會帶我們全家去拜年。

那天必定穿上新衣新鞋,長髮必定紮好梳攏,爸爸穿西裝帶上禮物,媽媽則是變回我不認識的大小姐「怪模樣」,穿著洋裝套上大衣踩著高跟鞋,臉上撲著白粉擦上口紅,手上還捏著一卷日本進口手帕,講話變得很文雅,還好一開口還是我熟悉的臺灣國語!

爸媽是客人所以什麼事都不必做,表哥表姐則是帶著我們玩撞球,順便撈一點零食給發饞的我們吃,中午重頭戲就來啦!好大的圓桌上都是姑媽做的大菜,雞鴨魚肉當然都有,但是,最後由姑媽從廚房小心翼翼地端出來的是家傳大明星菜,還沒上桌就領的大家歡呼:

「紅燒獅子頭來了!」

「媽媽做的獅子頭最好吃了。」

「姑媽做這個獅子頭花了好多時間準備呢!」

姑媽有張圓圓的臉,皮膚白皙又美麗,講得一口我聽不大懂的揚州國語,臉上永遠笑嘻嘻地,當她慢慢地端著砂鍋從廚房走出來,襯著所有人的歡呼聲,更是笑容滿溢。

每位座上賓都要吃到一匙獅子頭,我已忘了那個滋味,只記得,每次回去都要跟我同年的表姪女比身高比成績,或許儀式感太重,或許是長大了,後來幾年任由老爸催逼,大家都不想去了。

粵式香腸與肝腸年節必備(攝影/譚玉芝)
粵式香腸與肝腸年節必備(攝影/譚玉芝)

過節大菜,美麗澎湃又圓滿

那幾只獅子頭不僅美味而已吧!等我離鄉去上海,我才了解,那是承載了鄉愁與在臺灣開枝散葉的期待,第一次到上海是個寒冷的冬天,那年我三十六歲,姑媽也離世了,我找了個挺正式的餐廳,充滿回憶跟期待的點了獅子頭,上來的卻是盛在冷盤裡硬到不行的兩顆大丸子:

「真的不行啊!」我吃著,跟我的回憶對話。

等到爸爸來上海,我帶他到上海有名的老餐廳吃獅子頭:

「還是不行啊!」我看著爸爸搖搖頭不滿意的表情。

「根本沒有真正的獅子頭吧!」我想。

兩年後,陪爸爸去揚州的大餐廳,吃到放在小磁盅裡像貢丸大小,炸過燉過黑黑的獅子頭,心裡不存希望的吃了,卻是入口即融,肉香瞬間化在唇舌之間,爸爸跟揚州的侄子們邊吃邊聽評談,一臉滿足。

這道名享大江南北的菜,還是得在故鄉才能原汁原味的現身,我終於知道,姑媽的獅子頭在我們人生裡的代表的意義了。

過年前我也嘗試做獅子頭,沒人口述,只能看古書印證,邊看邊拿捏,這菜真的是手續繁複,肉的比例,蔥薑水和好後還得打泥,弄好了要油炸定型,再放入鋪了白菜的砂鍋裡燉,將白菜的鮮甜也進入肉丸裡才算大功告成,先不算買菜做材料的時間,光是燉獅子頭就要一個小時以上。

家人都是美食毒舌派,給出的評語我都當作耳邊風,這就是我的過節大菜,美麗澎湃又圓滿。

柑橘蘋果了,怎麼沉重也得使力拖回家(攝影/譚玉芝)
柑橘蘋果了,怎麼沉重也得使力拖回家(攝影/譚玉芝)

三口之家 年菜還是少不了呀

結婚後除夕到婆家過年,婆婆是好廚師,喜歡廚藝,也長於研究,有她在,一切早已按部就班準備就緒,過年前我陪她做過高麗菜卷跟雞卷,內餡用魚漿跟稍許豬肉跟荸薺和好,高麗菜買時需注意菜葉要大,燙軟後拿起來放涼,再慢慢地包裹起來,不需要繩子包紮,只用麵粉糊沾到葉末塗好黏上。

白切雞則是除夕前一天做好,她說冰過更好剁,將報紙鋪在地上放跕板,坐小板凳,手持平常少用的大菜刀剁雞,隨雞理拆解且擺盤整齊,最後,捏一塊嫩肉給我嚐嚐,她選的這隻雞是不是又甜又香?

跟娘家不同,我家沒有祖先牌位,拜神明公媽都是婚後才有的儀式,除夕全家聚在牌位前一起燃香默禱,但願整年平安順利。

公婆離世,現在這個家換我來當了。

因為能力不足加上人口精簡,儘量減少食材,但是為了拜拜,市場的攤商必得託允,除夕前一天吩咐好的雞魚肉三牲,一定得有,還得每年專程跑去跟固定商家,取訂購的廣式臘味蘿蔔糕跟臘腸肝腸,海鮮能少嗎?大蝦跟花枝也得意思意思買一些吧!要吃個火鍋象徵團圓,能不買丸子菇類火鍋料嗎?長年菜表慶壽,大白菜高麗菜能放且有助消化,更別說柑橘蘋果了,怎麼沉重也得使力拖回家。

一有時間就去市場尋尋看看,或許還能買個宜蘭豬肝,搭一些冬天的蒜苗,再喝口酒,過節的氣氛更濃了,我在戰場中搶進搶出,冰箱在日日堆積快要塞爆時,有人說:

「我們家現在才三個人,有必要吃到那麼多東西嗎?」嗯嗯!也是。

寒冬過節,對於無法團聚的家人親友,希望他們在外鄉,得到一些溫暖的照拂,而無論聚會的人口結構為何,能夠圍著桌子,開心地吃喝暢聊,交換禮物紅包,是黑暗中美麗的煙火,一瞬或者永恆,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