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皮果(攝影/王瑞閔)
蛇皮果(攝影/王瑞閔)

來自我心之所歸的土地的水果

如果水果也有自己的方式來教我們人生,那麼它們各自的性格也許正是最好的課程。有時我也想,也許味道本身,是無法被帶走的。像蛇皮果無法在寒冷的土地生長,像紅毛丹離開樹後很快枯萎,果皮會變黑;即便是那位厚皮深紫色的山竹女王,若長時間置於室外,也會失去光澤。

我第一次真正意識到「家」離我如今所在的地方有多麼遙遠,是在市場裡的一家水果店。那時我站在滿是水果盒的水果店,看著一排排蘋果、橘子、綠葡萄和香甜的梨子,卻沒有一樣能喚起我對家的記憶。

沒有蛇皮般的蛇皮果、沒有像太陽一樣張揚的紅毛丹細毛,也沒有那深紫色、讓人一想到就微微顫抖的山竹。

在台灣,水果總是整齊、光亮,大多被包在透明塑膠裡。我路過的每家水果店,都陳列著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水果。只要走進一家店,就能買到許多品種。

不像在我的故鄉——印尼東爪哇的一個小城鎮——那裡的水果店只賣幾種本地水果。若想買得多一點,就得一家一家繞著找。

紅毛丹(攝影/王瑞閔)
紅毛丹(攝影/王瑞閔)

蛇皮果與阿嬤的回憶

我仍然記得,每當阿嬤從市場賣完自家菜園裡的蔬菜回來時,總會順手買一袋蛇皮果給我。吃不完的蛇皮果,她會放進阿公做的竹籃裡,再用香蕉葉蓋好,保持新鮮。她總是笑著說:「蛇皮果就像人生,外皮雖硬,裡頭卻脆甜,只要你有耐心去剝開它。」

蛇皮果的外皮呈金棕色,帶著細密的鱗片,摸起來冰涼。可是一旦剝開,果肉是溫潤的米白色,脆如蘋果,卻帶著獨特的滋味——甜中帶酸,還有一股難以形容的香氣,像潮濕泥土與蜂蜜交織的氣息。

在印尼,東爪哇、中爪哇、北蘇門答臘、日惹和峇里島都有盛產蛇皮果的地區。其中以沙拉克 蓬多(Salak Pondoh)最為著名,甜美又爽脆,是印尼的驕傲。蛇皮果與其他水果不同,它有天然的保護殼——那層堅硬的皮能讓它保存更久。

然而在台灣,蛇皮果卻極為罕見。雖然我曾在一位印尼商人那裡買過,但那一斤的價格,足以在印尼買上一整袋。有時我會想,為什麼台灣人不種也不賣蛇皮果呢?或許是因為它的外表太陌生、不夠光滑,也許那股泥土的香氣對他們來說太「異國」了。

每當我想起蛇皮果,就會想起阿嬤那雙布滿皺紋卻依然有力的手。小時候,她總會用被泥土染黑的指甲幫我剝果皮,邊說:「吃吧,讓你像蛇皮果樹一樣堅強。」

阿嬤說,蛇皮果樹雖然長得不高,但根卻很深。它從不誇耀自己,即使結滿了甜美的果實。阿嬤用那顆果子,教會了我什麼叫做樸實與謙遜。

紅毛丹與童年的時光

如果蛇皮果象徵著樸實與耐心,那麼紅毛丹便是童年快樂的象徵。

我依然能聽見童年玩伴們在家門前那棵紅毛丹樹下的喊叫聲。我們爬上樹,搶著枝條,在紅毛丹如雨般落下時歡笑、奔跑。紅毛丹不只是水果,它是一個季節——讓院子變得熱鬧,讓衣袋鼓鼓的季節。那時,總能聽到媽媽從廚房裡喊:「別吃太多,會肚子痛!」、「小心樹枝斷了,別摔下來!」

紅毛丹的學名是 Nephelium lappaceum,是一種真正的熱帶水果,只在濕潤、有陽光的氣候裡茁壯成長。果肉潔白柔嫩,甜中帶酸;有的容易脫核,有的卻緊緊黏在籽上,就像某些回憶,無論時間多久都不願鬆手。

在台灣,我曾在東南亞商店裡看到罐裝紅毛丹,味道很奇怪——太甜、太軟,像一個失去形狀的影子。以前在台灣市場或水果店裡幾乎找不到新鮮紅毛丹,但近年來,偶爾也能看到販售,只是價格不便宜。一斤要價二百五十到五百台幣。每當思鄉的滋味太濃時,我才會買上幾顆,讓舌尖暫時回到故鄉。

紅毛丹需要「短距離」的旅程,從樹到口之間的距離不能太長。在印尼,這很容易——幾乎家家院裡都有一棵紅毛丹樹。就算家裡沒有,到了產季,水果攤上隨處可見,甚至鄰居也會送你一袋剛摘下的。可是在台灣,海與天的距離太長,對這種依賴熱帶濕氣的水果來說,旅途幾乎是種流放。我也聽說,有些台灣農人開始嘗試種植紅毛丹,但產量仍少。

有時我想,在異鄉生活,也像一顆被種在乾土裡的紅毛丹。我們依然活著,只是失去了一點點讓生命變甜的濕潤。

山竹與一個祕密

在我的家鄉,山竹是孩子們和媽媽們最喜愛的水果之一。山竹,學名 Garcinia mangostana,有著厚厚的深紫色果皮。剝開後,裡面的果肉潔白如花瓣般整齊排列。它的味道甜中帶微酸,入口清涼。雖然許多研究指出,山竹的果皮含有豐富抗氧化物,但對我而言,每次剝開果皮時,那份內心的平靜,才是最珍貴的。

小時候,山竹的季節到來時,媽媽總會在市場為我買一盒。我們會坐在門廊上,用手慢慢剖開山竹,輕輕取出果肉。我至今記得母親總說:「別急,太用力剝的話,果肉會破掉。」我不確定她是在說山竹,還是在說人生。

在台灣,山竹並非不存在,但極為稀少。偶爾在超市出現,價格也不便宜。我曾看到一盒四顆山竹,價格相當於一份便當;在更大的超市裡,價格甚至更高;有時在市場也有賣,價格同樣不低。即使如此昂貴,口感卻不如記憶中那般美味。或許因為它是進口水果,經歷了漫長的運輸;或許台灣的氣候不完全適合它;又或許,記憶中那份滋味,是無法被盒子封存的。

在台灣,山竹像是一段被風乾的懷舊:外型依舊,香氣卻減少了。

山竹(攝影/王瑞閔)
山竹(攝影/王瑞閔)

無法帶走的滋味

我常想,如果水果也有自己的方式來教我們人生,那麼它們各自的性格也許正是最好的課程。蛇皮果教會我堅毅與耐心:外皮再硬,內裡未必苦澀。紅毛丹教會我歡愉與分享:它群聚生長,不喜孤單。而山竹教會我寧靜與平衡:甜與酸交融成溫柔的滋味。

有時我也想,也許味道本身,是無法被帶走的。像蛇皮果無法在寒冷的土地生長,像紅毛丹離開樹後很快枯萎,果皮會變黑;即便是那位厚皮深紫色的山竹女王,若長時間置於室外,也會失去光澤。

儘管許多印尼水果在這裡難以找到,但台灣也讓我認識了許多新水果——青梅、桃子、柿子、枇杷——這些黃色小果,柔和的味道讓人心安。

也許,異鄉生活就是學會愛上新的味道,同時不忘舊有的味道。接受我們所思念的不一定能出現,但回憶總會找到自己的方式持續生長。

水果也是勞動、愛與耐心的象徵。難怪當我在這裡找不到童年水果時,總會有些失落。因為每一顆果實裡,都有土地孕育它的故事,有採摘它的手,也有等待它成熟的心。

蛇皮果讓我想起與阿嬤共度的寧靜午後。紅毛丹帶我回到充滿笑聲的院子。山竹讓我在門廊的靜謐中與媽媽相連。這三種童年的最愛,雖在此地難覓,卻永遠生長在我的記憶裡。

也許,熱帶水果的魔力就在於此:它們收藏著土地、氣候,以及耐心耕種與守候的人們的故事。在甜美的滋味背後,總藏著漫長的時光與無法透過郵件傳遞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