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古碧玲
攝影/古碧玲

海面上任何漂流物,漂流木、漂流海藻、以及即使是人人厭惡的海漂垃圾,都將成為這些小魚兒們的屋簷,成為牠們的庇護所。一方面擋掉來自空中鷹眼般的搜尋與攻擊,一方面也藉由漂流物形成的水下陰影,嚇阻水下時時準備偷襲的獵食者眼光。

只有少數像鬼頭刀這樣白目的獵食者敢大膽直接靠近船邊。

攝影/古碧玲
攝影/古碧玲

從前一晚開始漂流跨夜五個多鐘頭後,第一道晨曦浮出天際。漂流後的第一個清晨。

破曉時分,船點位置在台東大武和太麻里之間,離岸約十二浬,我們漂在領海邊緣,流向約三百五十度,北北西,流速兩節。

因為海洋、陸地散熱率的差異,沿海清晨常吹陸風,海洋水氣被風吹離岸緣,所以清晨時分,如醒起才洗過臉般,清晨的山頭無任何雲朵沾惹,乾乾淨淨。此時儘管漂流團隊離岸有段距離,船上仍清楚可辨山腳下被山海壓成扁平狀的台東大武與太麻里兩座鄉鎮。

曙光從雲縫裂開後匆匆於海面奔成一道光毯。海上日出,海上第一道曙光,這將會是往後幾天漂流日子裡常見的景色。

破曉朝霞再如何璀璨奪目,暫時都比不上船下出現的這條鬼頭刀吸引人。

船下來了一條鬼頭刀,約五、六公斤大小,不曉得為什麼,一直繞著戒護船盤游。

夥伴們拿著相機,「那裡、那裡、在那裏」,一路呼喊著跟在甲板上繞圈圈。幾分像是拂曉時分,船上、船下分別繞著不同的跑道轉圈圈的黑潮晨間運動。

「好像對我們船隻好奇喲」、「也許是對漂流計畫好奇」、「對你好奇啦」,夥伴們一邊拍照,一邊開玩笑的談論起這條鬼頭刀的繞船動機。

漁人出身的我,對這條鬼頭刀出現的緣由是清楚明白的,也曉得,這可是漂流才遇得到場景。

鬼頭刀生性膽大,是迅猛的獵食者,一般並不忌憚接近船邊。船隻動力航行下的相遇,往往只是偶遇,鬼頭刀通常舷邊驚鴻一瞥,一下子就被急駛的船速給拋在後頭。

這回是在漂流狀態下的遭遇,鬼頭刀始終繞著戒護船與船隻從容應對,跟一般航行時的相遇狀態完全不同。

真的是好奇嗎?好奇這艘船的無動力漂流,或好奇船上這群人為何跟著牠繞。

這場遭遇確實是漂流引起的,但這條鬼頭刀來繞船可不是因為好奇,而是現實。

生活在開闊大洋中體形較小的浮游性魚類,受到的掠食威脅,主要來自空中及水底兩個方向。空中的是眼力好到如拿著放大鏡搜尋海面的各種海鳥,水下的是游速如刀斧劈砍的海豚或獵食性魚類。這些食物鏈低層的小魚兒們,終日戰戰兢兢,戒懼惶恐,稍稍怠忽警戒或慵懶偷閒,恐怕立刻就會被獵者攻擊、吞噬而提早結束一生。

攝影/古碧玲
攝影/古碧玲

海面上任何漂流物,漂流木、漂流海藻、以及即使是人人厭惡的海漂垃圾,都將成為這些小魚兒們的屋簷,成為牠們的庇護所。一方面擋掉來自空中鷹眼般的搜尋與攻擊,一方面也藉由漂流物形成的水下陰影,嚇阻水下時時準備偷襲的獵食者眼光。

只有少數像鬼頭刀這樣白目的獵食者敢大膽直接靠近船邊。

因此,所有海上漂流物,都有聚魚效果。表層人工浮魚礁等漁業設施,就是依此原理聚魚。

經過一夜五個多小時的漂流後,我們戒護船下以及方筏下,想必已經聚集了一群小魚,因而吸引這條鬼頭刀前來,虎視眈眈繞著戒護船圈游,伺機攻擊躲藏在庇護所裡的小魚,享用因為我們的漂流而為牠聚集的早餐。

好奇的想像比較浪漫,現實往往帶點血腥。

漂流好幾天來,都有鬼頭刀過來船邊覓食,有單隻的,也有成對的。

那天下午,有一對鬼頭刀頻頻來到船邊,臨時起意,我以帶上船的釣竿繫綁擬餌,拋竿釣鬼頭刀。

與其說是為船下聚集的小魚兒們移除威脅,其實是想讓夥伴們親眼看見,成對鬼頭刀之間相互陪伴的情感。

過去討海,曾經寫了鬼頭刀公魚陪伴上鉤母魚直到最後一刻的文章,這篇文章常被認為是作者過度浪漫的想像。這次的漂流垂釣,依我漁人經驗,相信夥伴們將有機會親眼看見鬼頭刀相互陪伴的情感。

兩下拋甩收拉,揚竿,其中一條鬼頭刀很快就上鉤了。

果然那條保持自由的伴侶,沒有離棄,緊緊陪伴著上鉤這條。

「真的,鬼頭刀真的有感情。」漂流夥伴們驚訝見證了這一刻。(本文轉載自《黑潮漂流》)


《黑潮漂流》

  • 作者: 廖鴻基
  • 出版社:有鹿文化
  • 出版日期:2018/02/09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8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