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

當我流浪山林農舍,孤獨徬徨生活五、六年後,終於恍然大悟,梭羅寫《湖濱散記》的心情,為何費心蓋屋,刻意獨居生活在野林中。當他漫遊穿梭在森林湖畔時,感受春夏秋冬的變化,這些感受往往需要長期定居,不是旅遊二週三週,而是經歷數年季節變化之後,在一個陌生荒野獨居一段歲月後,心靈才能深深融入身邊環境季節風雨自然的感受。

[dropcap]50[/dropcap]歲那年,我改行當廚師,還出書寫食譜,怎麼變成廚師呢?如果說,因為流浪變成廚師,理由也許浪漫,也許胡扯,也許天方夜談。這個故事很荒唐,有些牽強,連我怎麼變成廚師,也是迷迷糊糊。

攝影 \ 江冠明
攝影 \ 江冠明

故事起點,必須從四十歲那年開始,當時厭倦臺北工作生活,讓我對人生感到惶恐不安,天天心情低落,不得不到去看精神科醫生。雖然知道那不需要,但是想請假只好去看醫生,聽聽他怎麼診斷怎麼說。

落腳孤伶伶的荒廢農舍,才是出走的起點

那年台東剛好有件差事,需要一年半載,心裡想出去逛逛也好,只是這趟出差後,就流浪在外,從此沒回臺北,後來婚也離,家也沒了,從此一個人自由自在過日子。從小不相信公主王子的故事,離婚前跟妻子在天母,常常約餐廳吃飯,回家睡覺醒來趕上班,這種日子感覺越來越悶,跟妻子話越來越少,心靈越來越空虛。醫生要我去旅行,走走逛逛能讓我心情愉快,他沒料到這趟出走旅行二十年,到現在還沒結束。也許精神醫師更沒想到,改行當廚師後,我的躁鬱症竟然不見了,出走之後,我不再苦悶。下廚能療癒,也許深夜食堂漫畫故事有點掰,但是半夜站在廚房的人,他感受到幸福滋味嗎?

攝影 \ 江冠明
攝影 \ 江冠明

我承認,遠離臺北是人生徬徨,出走是不得已抉擇。如心理學書上說,中年恐慌症候群,或,精神官能症等名詞,至於精神醫師的診斷,彷彿上教堂的禱告詞。多年後,餐桌旁上菜時,年齡相仿客人問「你怎麼有勇氣,在四十歲選擇離開臺北職場呢?為何選擇這麼偏僻的台東呢?怎麼規劃呢?準備多少錢呢?跟誰拜師學藝呢?怎麼肯定你的餐廳會成功呢?我很羨慕你現在的生活。」

我看起來,真的很幸福的樣子嗎?
幸福是什麼?我也不知道!

剛來台東在台九公路旁村落,住在朋友的別墅裡,有車庫庭院、落地窗、西式廚房客餐廳、主客臥室數間,一個人獨居,寬敞舒適悠哉。當時沒想到定居貸款買下,只當過路借住,安逸生活兩年後,屋主賣屋後,我才面臨出走的命運,搬離村落,遷往荒山野地的農舍,才真正開始面對出走人生。

多年後沉思,如果住在村落裡,享受舒適安逸的別墅生活,三年五年後我是否有勇氣出走呢?如果當時貸款買屋定居下來,我的人生轉折會是什麼?

1999年遠離村落,搬到荒野山林裡,落腳孤伶伶的荒廢農舍,那個抉擇,才是出走的起點。也許離開像家的別墅,遠離舒適安逸環境,我才能真實面對心靈裡的空虛,尋找自在自由的人生路。我沒想過到底為何,只想遠離日復一日的單調生活,那個出走的衝動,卻在遠離城市隱居山林生活十年後,才慢慢領悟「出走」背後隱藏的深意。

農舍生活半年後,漸漸感受真實的孤獨。醒來一個人、閒逛一個人、讀書一個人、發呆一個人、喝咖啡一個人,真實孤獨的機會處處皆是,當你有機會二十四小時、四十八小時、三天三夜或更久,沒遇見人,沒開口說話,才能真實領悟「一個人」的滋味。社會盛行念佛打坐修禪風氣,不言不語五天一週,這種心靈修行生活,無論在寺廟山莊靈修,總是跟著一群人團團轉,跟著敲鐘聲音走,偶爾傳來棒喝聲音,雖然不言不語,還是跟其他修行人擦身而過,寺廟修行的入禪境界,不同於獨居山林的「一個人」。

下廚燉湯燻肉款友時 突然領悟「食髓知味」之義

遊蕩三年五年後,慢慢習慣鄉下風言風語的調侃,不聽不聞不問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我漸漸成為傳說中住在山林的怪人,沒人理會我在做什麼想什麼,甚至我搬到哪裡住在哪裡。直到那一天,朋友遠道來訪,下廚備餐燉湯燻肉時,突然領悟「食髓知味」詞義,許多開竅的感觸源源不絕,從日常生活中感受,變成啟蒙思緒,轉化成料理思想。後來將料理創意故事寫成書,連料理寫書也跟「出走」有關,我也變成流浪廚師。

攝影 \ 江冠明
攝影 \ 江冠明

從流浪出走的徬徨中,尋找人生意義?
也許,對一般人很弔詭、奇怪!
如果沒有漂泊過,怎麼知道漂泊的意義呢?

當我流浪山林農舍,孤獨徬徨生活五、六年後,終於恍然大悟,梭羅寫《湖濱散記》的心情,為何費心蓋屋,刻意獨居生活在野林中。當他漫遊穿梭在森林湖畔時,感受春夏秋冬的變化,這些感受往往需要長期定居,不是旅遊二週三週,而是經歷數年季節變化之後,在一個陌生荒野獨居一段歲月後,心靈才能深深融入身邊環境季節風雨自然的感受。

十幾年隱居山林中,我必須適應獨居生活,一個人煮飯用餐整理環境,一個人看書、寫作、沉思、漫遊,從周遭自然環境中尋找存在感,讓自己意識到我在、我思、我活的感觸。

清涼空氣吸入肺裡,知道自己活著,意識著

清晨醒來,走出屋外,瞭望自然山林世界,感覺一片空白,深呼吸清涼空氣吸入肺裡,知道自己活著,意識著,感官周圍樹林的風聲蟲鳴鳥叫,看見聽見眼前的綠色世界。現代人已經適應都會城市生活,忽略十八世紀前鄉村生活,也許梭羅在尋找烏托邦世界,他渴望回歸自然田園,出走荒原才能帶給他生命力,如此想像,梭羅如此寫華爾騰湖背後的動機,也許有些複雜難懂。

我的出走面對的孤獨,是真實狀態的自然世界,不需帶著一本導讀的書,告訴我「如何面對孤獨?」之類,剛來我沒帶也沒想,閱讀《湖濱散記》,或帶陶淵明詩集書籍。隱居山林,許多年後不曾想過,找隱居或孤獨主題的書籍,頂多書店遇見幾本談鄉村移民生活書,也是翻翻而已。每天生活很簡單,認真整理庭園、上山巡水、修繕農舍、喝咖啡寫稿、朋友來小酌而已,再則外出打工賺生活費。休息空閒時,清晨沿著山徑慢走漫遊,或半夜望著星空發呆,煮杯咖啡書寫,或倒杯威士忌,坐在涼亭聽音樂、靜坐沉思。

攝影 \ 江冠明
攝影 江冠明

看似簡單浪漫的山居歲月,真實的農舍生活未必如此。1999年修繕農舍蓋涼亭,後來被趕,2004年修繕第二棟,2007年第三棟,每個故事的出走情境不同。當朋友看見亮麗乾淨的農舍庭園,羨慕說出內心的嚮往,但是他們沒見過,修繕前破舊模樣,沒見試過墾荒整理的辛勞,還有狂風暴雨日曬的各種體驗。後來被人一問再問,故事說累,人被問煩,只好無耐動筆寫書,寫書那時身上沒錢,連修房屋的錢也是東借西欠,意外申請到國藝會創作補助,完成《都蘭山居歲月》,也許很多人嚮往「出走」鄉村田園,尋找新的人生,想從書中尋找意義。

你的「出走」決定在你手中,是否敢跨出那一步?

我的「出走」,還在進行中、發生中,似乎沒完沒了,因為我還在寫下一本書《出走去流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