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連慧玲
攝影/連慧玲

「會勇敢出海的不是『勇士』,而是『普通人』。 唯有普通人像相手蟹那樣降海繁殖的群體意志,才能創造『怎麼可能』的大規模遷徙。」—吳明益

[dropcap]關[/dropcap]於時間,我在一本名為《海洋的極端生物》(The Extreme Life of the Sea)裡,讀到一個絕美的片段,請容我把它打給你:「你看到的大翅鯨,年輕的至少二十歲,老的可能有九十歲;那頭正在進食、背殼上有傷痕的綠蠵龜,很可能當你父親還在青春期時,被一隻貪吃的海鳥所傷。至於海龜藏身的那叢珊瑚,是一九四六年的夏威夷海嘯將之前的珊瑚礁摧毀之後,才開始立足的。至於牠們的立足點,則是幾世紀前的珊瑚居民遺留下來的殘骸。還有那條你即將享用,配上蔬菜沙拉與白糯米飯的月魚,骨骼中很可能帶有布拉沃城堡行動造成的放射性物質遺跡。你正處於時間凝固的世界當中,而你並不是其中的智慧長者,牠們才是。」

 
年輕的海岸山脈,山脊一稜一稜地伸向海中,那時你也那麼年輕——以我現在的觀點,或海岸山脈的觀點來看都是,雖然你自以為自己的思想很老了。當時你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會經歷哪些生死,神(如果有神的話)會伸手取走什麼,現實(如果有現實的話)會踐踏什麼。

攝影/林東良
攝影/林東良

十幾年前也還沒有社群網站,如果有的話,你或許無法在那趟旅程裡獲得那麼多寂靜可貴的東西。你可能會聒噪地把每天的見聞放上臉書,自以為虛榮地展示裂開的鞋底與腳趾的水泡。

你也許會把筆記上,零碎不成篇章的文字打上臉書:我們到海上/不是為了索食/而是為了曬傷,溺水或者大哭/如果想念月球/就拔下臼齒

多年以後,你在一本書裡,寫下:

「一八四○年,法國細菌學家多恩(Alfred François Donné) 用顯微攝影機拍攝了骨頭跟牙齒,同一年,美國的醫生德雷伯(John William Draper) 則拍攝了第一張月亮的照片,雖然骨頭、牙齒或月亮這些被拍攝物都還是自然界本然的存在,但人們從來沒有用這樣的方式看過它們——在攝影機底下,牙齒彷彿一顆星球,而月亮就像一顆有著美麗紋路的石頭。」

 
抱歉我晃神了,以至於到了鹽寮,才又重新發現你的身影,我看到你步下海灘,尋找區紀復搭建的「鹽寮淨土」。午後1點50分,「蘇帆海洋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朋友與不老水手,划著八艘獨木舟來海上歡迎「小多」回港。夥伴們遠遠地就在注意海面上的小舟,直到看見立槳,一對一對陌生卻熱情的眼睛不斷靠近。洪亮站到船頭迎接他們,我聽她的聲音漸漸哽咽。這趟旅程做為「黑潮」執行長的她,擔負了太重的責任,直到此刻才放鬆下來。你在不久就會認識洪亮,那時她還是一個辦文藝營的女孩,不算認識大海。

離開了鹽寮,我們朝有紅燈塔的港口接近,此時遠方的雨雲聚集。花蓮溪出海口是這趟旅程最後一個測點了,「最後」被迫提前,因為立霧溪口正下著暴雨,研究組決定放棄。在船隻停下的時刻,我上傳了一張照片給我這學期任教三門課程的社團,說:我現在正在距離你們九公里的外海上。一位學生回話說:志學街正在暴雨。

攝影/連慧玲
攝影/連慧玲

我傳給我的學生,也是傳給你。我看不見籠罩著霧氣的道路上你的身影,但想像得到,你一步一步地退回台九線上,退回你的宿舍。彼時清晨三點(而我這裡是午後三時),你整裝出發,而我準備回航。你孤身一人,我有一船的夥伴。

當船入花蓮港時,滂沱雨勢終於落下,空中一片朦朧,大地顫抖地向天空伸展。碼頭上的「黑友」們,以絕無欺瞞的真誠歡迎我們。

可我就是彆扭、陰沉,我就是禁不起溫暖。接過小女孩送的向日葵,我轉手給了洪亮。我想跟她說:謝謝妳和夥伴們努力計畫了這趟旅程,結果說出口的是:抱歉我要先走了。

我匆忙與黃向文老師和靖淳跳上計程車,車行不久我就發現我在成功買的飛魚乾留在「小多」的冰箱裡了。我不動聲色,先送黃老師和靖淳到車站後,復要求司機再轉回碼頭。他問我忘了什麼?我說沒什麼,一塊飛魚乾而已。他說:「飛魚乾幾十塊錢而已啊,來回計程車要四百塊呀。」我說:「這條飛魚乾是我唯一買給家人的禮物。」司機懂了我說的話,默默開回碼頭的路。

車窗外的大雨稍停了。這趟航程我看多了飛魚,但終究能擁有的只是飛魚乾而已。但無論這條飛魚乾忘在哪裡,我都要把它帶回家。

我知道你會理解我,就像十多年前,我理解你當時踏的那一步,因為那一步,我今天才得以在海上與你遙遙相遇。

(本文轉載自《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黑潮島航:一群海人的藍色曠野巡禮》

  • 作者:吳明益、張卉君、陳冠榮
  •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 出版日期:2019/08/27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1768

 

【說說書】

文/網路與書出版

「黑潮島航」是距離15年前的「福爾摩沙遶島」行動,再次對臺灣海域的總體檢。
過了這些年,我們身邊的海域和地景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湛藍水面之下是鯨豚及各種海洋生物的家,當陸域的過度開發、空氣汙染、垃圾和缺乏管制的漁撈行為造成海中生態系統的崩毀;棲地喪失、誤捕混獲使野外族群的存續受到威脅,甚至面臨滅絕的危機……

「海好嗎?」對於臺灣周遭「藍色國土」現況的擔憂與焦慮,就這樣伴隨著十多年來如影隨形的遶島傳說,讓「黑潮人」決定順應來自海洋的深切召喚,再一次策劃了島嶼航行的壯遊行動。

《黑潮島航》集結吳明益、張卉君等作家、攝影家、插畫家,耗費16天環繞臺灣海域,以獨特的航行日誌形式,書寫對於海洋、生態和島嶼的深度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