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帶著外孫們一起收成,綠花椰的葉子被蟲咬得一個洞一個洞,母親還是滿心喜悅。攝影/徐彩雲

「座定敗」的飲食哲學

母親的種菜哲學,常常提到客語的「座定敗」三個字,強烈表達出「雖知我方輸陣,註定失敗,依舊要這麼做的決心」!我看著被啃得凹凸不平的菜筍嫩心,覺得唯一跟「蟲蟲危機」正面對決的方式,就是越早讓食物下肚越好…

母親帶著外孫們一起收成,綠花椰的葉子被蟲咬得一個洞一個洞,母親還是滿心喜悅。攝影/徐彩雲

[dropcap]驚[/dropcap]蟄過後,春日正美,水田攬著天空,含情脈脈,眼神裡倒映著春花朵朵,鬧上枝頭。
母親要我幫忙採收最後一批花椰菜,綠的白的都有,一共八個,還有三個高麗菜,蔥跟蒜全都要採完,菠菜能採多少就採多少,好讓她重新整理菜畦,準備種下新的菜苗。

說是草,青黃不接的時候,好處可多了

我們走入陽光飽滿的小徑,前後左右簇擁著或飛或停的紋白蝶,母親說:「座定敗,隨便牠們吃,吃剩的才是我們吃。」她一邊抓起嫩葉上的幼蟲,拋到遠遠的土裡,一邊囑咐我說蟲太多,天天抓也抓不完,吃以前要先泡水,讓蟲子浮出來,然後仔細沖乾淨。

魚腥草的愛心形狀葉子和白色小花,很容易辨認。攝影/徐彩雲

母親的種菜哲學,常常提到客語的「座定敗」三個字,強烈表達出「雖知我方輸陣,註定失敗,依舊要這麼做的決心」!我看著被啃得凹凸不平的菜筍嫩心,覺得唯一跟「蟲蟲危機」正面對決的方式,就是越早讓食物下肚越好,還好目前五個小孩分布在國小、國中和高中階段,功力不容小覷,可以盡量餵食,完全不擔心「收成太多,一次吃不完」的結果。

我摘除老黃葉片,放進廚餘堆肥桶,順手處理一下落葉和雜草,說是草,好像一點用處也沒有,青黃不接的時候,好處可多了,這幾年認得龍葵、大花咸豐草、昭和草……,現正是爭相竄出田泥的時節,肥嫩好食的模樣,叫人不心動也難,覺得太苦就切碎煎蛋,或是加點小魚乾煮湯、煮稀飯,隨便採就一大把,愛怎麼吃就怎麼吃,我最愛這種不拘小節的豪邁吃法,不用幾分鐘就能端上桌,成了春日限定的驚喜。

要離開菜園前,母親指著我腳邊的苦蕒,說是很好的藥草,曬乾以後煮水喝,清熱解毒,開小黃花,很像蒲公英,還有葉子尖尖的艾草,是我喜歡的香氣,吸嗅之後,整個人就像是被重新調理過一樣,從虛弱混沌變得清明起來。母親說,原來是野生的,長在對面山上,不方便摘採,所以她移植一些到菜園裡,客語有個動詞叫「遰」,意思是蔓延、擴散,我覺得有趣,住在臺北的時候,只知道被「傳染」感冒,會用到這個字,生活用語果然要有適宜的環境,才能用得道地。

藥膳的功能是去除身體的陰暗,換來一片光亮

清明以前是採摘艾草的最佳時機,不然就會變得苦澀,先挑掉雜草、洗淨,放入沸水,煮好以後,撈起冷卻,再隨意捏成球型,放入冰箱冷凍,要用時再拿出來退冰。雖然要花時間處理,但是我總覺得甜甜的艾粄或是艾草菜包的滋味,只多了一道「上色」的手續,就跟白色的菜包大不同,尤其墊了新鮮的柚子葉,包進蘿蔔絲、蝦米、肉、香菇和紅蔥頭一起蒸,就是一道美味的點心。母親說,前幾年她第一次吃到「艾粢」,跟粢耙同樣的吃法,要更年長的長輩才知道怎麼做。

艾草也是民間的避邪植物,加上菖蒲、香茅、抹草和樟樹葉(或榕樹葉),端午節掛在家門口,等到傍晚時分,大鍋燒水,放入這綑藥草,讓全家洗澡擦身。我記得小時候曾舀起褐色的洗澡水,鼻尖貼著勺子,貪心地聞著上升的濕氣,就像是睡個舒服的覺、吃頓樸素的餐食一樣,簡單、幸福又美好。

到了溽暑難耐的夏天,容易上火,母親也會調些茶飲「食涼」,仙草茶是基本款,可單喝或是搭配鳳尾草、魚腥草,通常不加糖,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前者比較苦,後者曬乾後煮水,喝起來有一種特殊的清香,爽口清肺,我們家山上到處蔓生著魚腥草的蹤跡,採也採不完,採擷的過程,出力又出汗,根本不用等到喝魚腥草茶,身體就已經跟著根莖拔起的香氣,輕盈起來了。
藥草大多能舒緩浮躁,藥膳的功能是去除身體的陰暗,換來一片光亮。

用藥草和藥膳點綴日常,也是覺察自己的狀態

算起來,最得母親喜愛的是「四神湯」,可安頓心神、撫平勞累,是常備的補品,一年四季都能喝。父親還在世的時候,會種些羊奶頭來泡藥酒,據說有消除痠痛、強健腳力、抗發炎、止咳化痰等功效,根本捨不得吃,不好種是原因之一,母親偶爾拿來燉排骨或雞湯,喝的時候,備感珍惜,每一口都是豐盛。

那天,老四光然和老五光妞睡前跟我說:「媽媽,我覺得阿婆一定可以活很久很久。」這兩個小的,嘴巴真甜,他們解釋說,因為看到新聞,有個比阿婆還要老很多的百歲人瑞,不但自己種菜吃,還很愛喝咖啡跟可樂,「阿婆都不喝這些,更健康,所以會活更久。」(其實最近阿婆每天要喝一杯咖啡)他們的推論,惹得我大笑連連,母親的養生功法,就是早睡早起,風雨無阻,勤練外丹功,40年如一日,練氣同時,也把不好的氣,像生氣、濁氣都排掉了,持續的精神始終讓人敬佩。

從右至左是光妞、光棣和光然,今年收成最後一批葉菜,就要重新整理菜園了。攝影/黎振君

母親「座定敗」的飲食哲學,不是把自己放在人定勝天的位置,而是回到自己能做的範圍,努力執行,一切交給老天爺安排,少了無謂的擔憂。用藥草和藥膳點綴日常,也是覺察自己的狀態,增減食療,最重要的是一日三餐,吃的是親手照顧的蔬菜,無需過多的裝飾,母親如此「定靜安慮得」,也難怪外孫們會覺得阿婆能夠「食百二」,快樂似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