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說她小時候,每次學校辦郊遊,父親必定帶她去麵包店買一盒裡面有六格,口味各不同的麵包,思考要先吃哪一個口味,十分折磨人,攝影/古碧玲。

記憶庫裡的台式麵包

有人說炸彈麵包是專屬於男生的,草莓麵包只有女生才會吃,為這些小男生小女生的意識形態鬥嘴;而我兩種皆愛,愛的原因也許因為都有灑椰子絲,我很喜歡椰子絲的香氣,以及咬在嘴裡那種細細的聲音,感覺很療癒。

[dropcap]我[/dropcap]是五年級的鄉下孩子,忘了頭一次吃到這些台式古早味的「胖」是在什麼時候?「胖」是麵包的台語發音,吃麵包真的很容易令人發胖啊!尤其是那些包餡的麵包,真令人又愛又恨啊!

最愛炸彈般外形,近似菠蘿麵包外皮的炸彈麵包

雖然我不記得是幾歲吃到台式麵包,但我卻清楚記得住在高雄市前鎮區的籬仔內,外公買地自建的違章木板屋那段日子,我和四姨的女兒都還不到上小學的年紀,兩人每天在一起玩扮家家酒,大舅每天在家炸「胖」,母親騎腳踏車在後架上載兩個相疊的四角形大木盒,裡面裝滿日式炸麵包出去市場上販售,類似甜甜圈的外皮,做成橢圓形,有紅豆、咖哩、鹹菜等不同口味,又香又甜,有一次母親從市場裡撿回一輛小小的塑膠馬車玩具給我,我好高興,因為那是我有記憶以來得到的第一個玩具,日式炸麵包也是我最早吃到的麵包。

想想最有可能吃台式麵包的機會,是國小四年級到高雄就讀時,母親每天都會給我們十元或二十元吃早餐,當時租一本漫畫2元,租一本小說才10元吧?雖然偶爾會把錢挪去租書用,還是常在去學校的路上隨意買早餐。細數那些我吃過的台式古早味麵包,我最愛吃的是炸彈麵包,炸彈般的外形,近似菠蘿麵包的外皮,裡面的奶酥餡有摻一些椰子絲,次愛的是草莓夾心,形狀是一條長橢圓形麵包切成兩半,中間抹草莓果醬,對夾後在邊緣也抹上草莓醬再灑椰子絲。

草莓夾心,形狀是一條長橢圓形麵包切成兩半,中間抹草莓果醬,對夾後在邊緣也抹上草莓醬再灑椰子絲,照片提供/Le Gout麵包。

有人說炸彈麵包是專屬於男生的,草莓麵包只有女生才會吃,為這些小男生小女生的意識形態鬥嘴;而我兩種皆愛,愛的原因也許因為都有灑椰子絲,我很喜歡椰子絲的香氣,以及咬在嘴裡那種細細的聲音,感覺很療癒。

鹹麵包中的第一名非蔥麵包莫屬

其他如圓形上面灑黑芝麻的紅豆麵包,因為我不是紅豆控,感覺還好而已,對於紅豆,我頂多愛吃紅豆牛奶冰,愛的原因也是因為它上面淋的鷹牌煉乳膏,那是我嬰兒時期的最愛;體弱多病又嘴刁的我,喝奶粉容易拉肚子,只喝當時最貴的日本製鷹牌煉乳膏沖泡的牛奶,那又香又甜的滋味是最甜蜜的負擔,父親每次都買一整箱回來擺滿床頭櫃。

蝸牛形狀中間擠入鮮奶油或巧克力醬的蝸牛麵包我也愛吃,表面有螺旋狀紋路的克林姆麵包是我最不愛的,所謂克林姆就是卡士達醬,用麵粉加奶油、牛奶、蛋黃、砂糖炒製的內餡,我討厭那種軟爛膩人的口感。

奶酥麵包因為我已經有最愛的炸彈,所以不列入考慮名單,菠蘿我也少買,因為炸彈有它的優點,而它卻沒有炸彈的內涵。如果將常見的台式古早味麵包分為甜鹹兩類,那鹹麵包中的第一名非蔥麵包莫屬,單純的蔥油鹹香,尤其是剛出爐時的又酥又軟,讓人抗拒不了誘惑可以連吃兩個,再來就是橢圓形中間劃開抹美乃滋,再舖上肉鬆的肉鬆麵包,還有把蔥麵包和肉鬆麵包融滙在一起的肉鬆蔥捲麵包,都是偶一想換口味的選擇。

日式炸麵包類似甜甜圈的外皮,做成橢圓形,有紅豆、咖哩、鹹菜等不同口味,豪華版則有番茄火腿魯蛋與熱狗滷蛋小黃瓜口味,插畫/周憶璇。

食物連結著許多回憶與情感,我的「文學廚房」成為教育電台高雄台每周二下午兩點,由董立主持的台語節目「寶島散步」的固定單元已經一年多,那日開放現場call in由聽眾分享對台式古早味麵包的回憶,有人是在颱風淹水時吃麵包裹腹,有人是放學時校門外必有賣麵包的小販出現,像我母親那樣用腳踏車載著來賣剛出爐的麵包,我另外在臉書PO文,也是引起一片回應。

一路被一盒六格麵包香折磨的郊遊

每個人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飲食記憶,而記憶連結著情感,一位朋友說她小時候,每次學校辦郊遊,父親必定帶她去麵包店買一盒裡面有六格,口味各不同的麵包,帶著那盒用膠繩綁蝴蝶結的餐盒出發,一路上被麵包的香味吸引,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很快把它吃光,還要不停考慮等一下該先吃哪一個?她說這是最折磨人的過程,如果沒有這盒麵包,她根本想不起那些郊遊的內容。

近年來因為健康取向,幾乎由歐式的五穀雜糧麵包掛帥,再加上國內麵包師傅屢屢在國際比賽獲獎,所以這些台式古早味麵包彷彿一件蒙塵的老古董,被靜置在角落近乎被遺忘,但是它在每個人腦海裡都佔有一個獨特的位置,不論經過多久,還是很容易被召喚出來,與我們再溫馨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