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看《臺灣漫遊錄》、《楊心水女士日記(一)》這兩本書,生出的津津迴響不絕  ,攝影/Miru。

漫遊1928年中部仕女飲食錄

總之想像讓食物每一道都施了餓鬼的魔法,在黑白字行之間召喚著。這本書裡當然也沒有把食物拍照給你看或是用youtube吃給你看多好吃,但文字的魅力當然就在這裡。

端看《臺灣漫遊錄》、《楊水心女士日記(一)》這兩本書,生出的津津迴響不絕  ,攝影/Miru。

[dropcap]近[/dropcap]來應該很多人都津津有味的拜讀了楊双子寫的《臺灣漫遊錄》,書裡面兩位情愫可愛的年輕女孩,一路的旅行一路的吃過臺灣本島食物。美味的誘惑一直不間斷澎湃的出現在小說情節裡,加上非常好的胃口食量。如果你沒有準備好食物,半夜讀起這本書還真是會餓得慌張無處抓食。

食物在這本書裡其實是主角

這書裡的故事來自一位書寫《臺灣漫遊錄》的作者青山千鶴子來臺灣短居旅行嘗遍本島食物的遊記,書裡面的臺灣女老師同名的王千鶴,正是她的理想導遊,既可以帶她到處飲食,也會在短居的柳川小屋幫她做外頭街上吃不到的臺灣家庭飲食,南下旅行的途中,王千鶴小姐還得一路聯絡安排餐廳、當地土產的工作,相當是一位貼心又能力很好的導遊。這兩個可愛年齡相近的女孩,就在短居旅行跟朝日相處中產生出純純美好的情愫,在時代變動中,各自殊途的人生,從後代子女才發現彼此的百合純潔情感。這本《臺灣漫遊錄》也在百合小說加上臺灣美食的相乘主題下,綻放出南國臺灣的魅力。我也期望著能否有天拍成電影,在臺灣跟日本的情誼上再添一筆羈絆連結。

可想嘗嘗台中人推薦的麻薏湯呢? 插畫/周憶璇

食物在這本書裡其實是主角,藉由兩位千鶴小姐帶領讀者遊歷品嘗一番。這種讀小說過後的餓食感,絕大部分也是由想像激發出來的,我們也不會計較書裡的麻薏湯是不是那麼好吃,非台中人如果喝過麻薏湯多數不會贊同這件事的,但台中人還是很堅持這綠稠稠的湯很美味,只是外人不懂。總之想像讓食物每一道都施了餓鬼的魔法,在黑白字行之間召喚著。這本書裡當然也沒有把食物拍照給你看或是用youtube吃給你看多好吃,但文字的魅力當然就在這裡。

這本寫得很真實的小說其實是一部虛擬小說

我在讀了小說之後,除了餓鬼上身,囑叮著書店讀者小心讀過之後的飢餓感,馬上又被蕩漾開的真假小說疑雲賞了一巴掌。這本寫得很真實的小說其實是一部虛擬小說,整個書封作者跟譯者,以及後面的故事主角後代子孫出來回憶往事的篇章,都在營造出一本很像真的歷史中出版過的遊記,以及引申考據的故事。我們得說這是不尊重書本形式的做法,把作者、譯者、版權編目這些傳統編目虛弄一番,還是有創意的製造出誤會去行銷書本。在出版行業裡,沒有的版權頁標註「虛擬小說」的規範,因此往後應該也會出現這類更多的誤解。

在這日本治理下的臺灣正是經濟平穩發達的島國,相同的1928年之下臺灣本島生活優渥的仕女,飲食的面貌又如何呢?讀過虛擬小說的《臺灣漫遊錄》,我很推薦閱讀《楊水心女士日記》,這兩本書都同時圍繞在中部仕女的飲食展開,楊水心女士是林獻堂之妻,她的兩本日記尤其推薦對照閱讀1928年這本。跟林獻堂日記的理性簡要不透漏任何情感比起來,是更具有生活感,雖然每日的紀錄簡短,但仍然可以閱讀出生活在霧峰林家景薰樓後面的人情熱絡,還有身為女主人的掌家煩惱。當然相對於虛擬的《臺灣漫遊錄》小說,這本1928年日記裡所寫的食物與紀事,都是真實的。

四季餐桌印象 隨時序輪轉豐饒

1928年正當是林獻堂環遊世界的時間,在霧峰林家交由楊水心女士掌管,一方面心思擔憂著歐遊的丈夫跟兒子們,一方面家中的女眷媳婦也顯得憂愁掛心。

這本日記,我們從新正年頭讀起就出現了甜粿〈新一月十九日舊十二月二十七日木曜日 有挽面,今仔日有炊粿,甜粿,亦有拚內面。〉楊水心的日記常常是使用台語的拼音寫成,如果會讀台語也會備感親切。在日記裡林家餐桌上經常出現潤餅〈新三月十九日舊二月二十八日月曜日 本日做〈倫〉潤餅,亦請五叔來食,榕紉、文川嫂亦來。〉兩本日記裡出現潤餅的次數非常多,不管是不是清明時節,林家的餐桌上經常得提起今日做潤餅,但或許只是楊水心女士特別記錄了吃潤餅的日子,讓潤餅有著如此頻繁上餐桌的印象。

新曆的五月七日,記錄著去台中街仔買物品,然後在台中市區的精養軒吃晚餐。精養軒是以西洋料理為名的餐廳,雖然無法推論是否與今日東京上野的精養軒經營關係,但可以知道台中市區這家精養軒,是非常受到大戶人家喜愛,進城來用餐的次數也頻繁的出現在日記裡。

在台中的鹹蛋糕當年可是招待日本皇族的甜點,演變至今內餡與口感已經是各店開花皆有特色,插畫/周憶璇。

在新曆的八月一日楊水心搭瑞穗丸前往日本,在日本的生活出現了銀座買手錶、三越吃午餐,或去神保町逛書街,或是享用時髦的弗蘭西料理。在東京的一個月時間,在三越、銀座、白木屋、丸善等等購物的次數頻繁,購物當日同時也會在餐廳用餐。在吃了不少日本料理或西洋料理之外,也在橫濱享用以中華料理盛名的聘珍樓餐廳。這一年的夏末,跟日本的土用丑日吃鰻魚習俗一樣,楊水心也享用了鰻魚飯幾回。新曆九月二十五日,在東京享用三大天婦羅名店之一~天金。這個日本短居期,於深秋的十月份一邊暈船的回到臺灣。說起這些日記裡提起的店家,時至今日都已是招牌老店,有些我們仍然可以在東京享用的到,也都已經是平常人家可以消費得起的餐廳飲食。

老店能開到現在、食物能流傳到現在,都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返回臺灣霧峰林家,洗塵宴會就會接著安排,在居家裡餞別會、洗塵會經常得出現在日記裡,除此還有每日來到霧峰林家拜訪的友人,討論事務為目的前來的各路仕紳。元旦新年期間萊園裡的遊人甚至有數百人之多,簡直是熱鬧非常。而霧峰林家的炊事婦阿乖,想必張羅這每天的飲食得時時備戰著。時不時的餐桌上也會出現西洋料理~〈新十二月三日 舊十月二十二日月曜日 本日為主人壽神,樹生婦、津梁亦來。至夜準備西洋料理共七件,亦請五叔、六龍、磬石,諸人皆滿足。〉林獻堂的生日當天,餐桌上特別安排的是西洋料理。

在多數的宴會裡,特別是前往台中市區的醉月樓通常是社交式的宴會,而家中的宴客也能從日記裡看出來客的關係。有飲酒夜談的,或是欣喜迎來的親友,也有拜訪招待的形式。但是可以看得出來,在享用西洋料理時,多數是以食物為重心的心情認真品嘗著。

端看《臺灣漫遊錄》、《楊水心女士日記(一)》這兩本書,生出的津津迴響不絕。兩本書同時提到了潤餅,食量可觀的兩位千鶴子女孩可以吃下一斤半的潤餅皮,這樣的大胃口著實讓人驚嚇不已,平時一斤潤餅皮可以包上12捲,一斤半可是有18捲的份量呢。對看霧峰林家的潤餅,沒有提過包甚麼餡,但可以想見的是備餐的人,如果抓不準今天的來客,包潤餅真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臺灣漫遊錄》的小說也安排了前往霧峰接受大戶人家招待鰻魚飯的情節,精巧的餐具跟日本內地相差無異的安排,一心想多體驗臺灣本島食物的青山千鶴子不太領情,但基於主人的盛情招待,似乎也不能無禮的表現出來。

總之,如果你一口氣讀過這兩本書,還好書裡面提到的食物都可以品嘗得到。用這種懷想歷史的心情享用,我們更可以知道食物不只是好不好吃,老店能開到現在、食物能流傳到現在,都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好,最想吃甚麼呢?鹹蛋糕還是潤餅。在台中的鹹蛋糕當年可是招待日本皇族的甜點,演變至今內餡與口感已經是各店開花皆有特色。~還是你會想嘗嘗台中人推薦的麻薏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