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蝦鬆的料理完成品。攝影/Maya

跨文化的土耳其友誼料理

雖然尋找荷蘭芹未果,不過其他香料倒是一一搜集完畢。開工時,他從自己的行李裡面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包材料——土耳其式小麥料理包!

多年前,我到土耳其當了一學期的交換學生,學期結束適逢臺灣年假,力推當時的男友來玩一趟。他特定花了十多個小時從臺灣飛到土耳其,要在有限的旅程中把握經典行程,那可不能錯過卡帕多奇亞的獨特岩洞和熱氣球。問題是,這個地點交通遙遠且昂貴,已經拜訪過此地的我不樂意再去一次,決定放生男友,讓他自己一人展開三日小旅行。

路上被撿到的旅伴

彼時,我家煮夫還是個英文很爛的菜鳥工程師,句子說不完整、詞不達意。我還擔心他狀況頻傳,沒想到,三天異國旅程之後,這位男子可不是單身一人來與他女友會合呢!身邊還多了一位萍水相逢的土耳其裔好朋友——Levent。

土耳其來客豪邁地直接拿臉盆攪拌食材與香料。攝影/Maya

這位好朋友是典型的文化旅人性格,出身土耳其,定居德國,在南美洲、日本待過數年。據說,當時我家煮夫傻裡傻氣錯過了機場接駁車,整車人馬特地掉頭接他一位亞洲人。同在一台車上,同樣都是獨自旅行的兩位男子,就這麼攀談上了。一個是舊地重遊隨意走走;一個沒做任何事前功課、語言不通卻連住宿都沒訂,兩個人都沒有特定行程,Levent大大方方開口一句follow me,就此一搭一唱成了渾然天成的旅伴,英文無法溝通的部分,搞笑系工程師男子就靠body language添增比手畫腳的樂趣。

有趣的是,這場萍水相逢的友誼沒有結束,兩人在臉書上保持聯繫。數年後,Levent安排了一趟亞洲旅程,特地來到臺灣借宿我們家中。既然是喜愛文化體驗的人,我們帶著這位朋友走訪了臺灣漁港、菜市場、城隍廟、老宅改建客棧。他的臺灣之旅尾聲恰好是跨年夜,我們揪了多位朋友一起party,Levent堅持一定要為我們做一道料理。

用萵苣包著料理好的穀麥,類似臺式蝦鬆吃法

那天他神秘又神經兮兮地,不肯說出料理名稱,只要我們帶他跑遍市場,喊著要找Petroselinum crispum這種食材,我們不知道那什麼材料,看翻譯圖片以為是「西洋芹」,可他搖頭直呼不對。不論是一般超市或者進口超市都遍尋不著,仔細校對了一番,才知道似乎指的是俗名「荷蘭芹」之物,或許更接近於臺灣的香菜。

雖然尋找荷蘭芹未果,不過其他香料倒是一一搜集完畢。開工時,他從自己的行李裡面拿出早就準備好的一包材料——土耳其式小麥料理包!使用方式超級簡單,加入熱水浸泡讓它膨脹即可食用,接下來只要一一加入食材及調味料即可,非常簡單。因為我們家裡沒有夠大的攪拌鍋,Levent一把挑中大臉盆,開始加料攪拌;那臉盆料理看來莫名粗魯又格外好笑。

如蝦鬆的料理完成品。攝影/Maya

大功告成後,他終於宣布自己土耳其菜餚:Kısır(土耳其文)。類似臺式蝦鬆的吃法,用萵苣包著料理好的穀麥;這是土耳其家常聚會時經常出現的料理,類似沙拉的清爽口感,又可以當成主食之一,很適合大家一起輕鬆分食,製程又這麼簡單。只能說這一位真不愧是文化交流的老手啊!

回想起這件事,又在郵件上和他敘敘舊,疫情期間Levent安好地待在德國,忙碌於自己熟悉的工作。大概好一陣子不能全球東奔西跑了吧,不曉得哪天可以再次來場文化交流小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