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壁的黑板,寫著滿滿的法文,於是我懂了,菜單就在牆上。攝影/陳洲任

美食,跨越語言藩籬

「好吃」可以有幾百種語言的說法,但神經人類學家告訴我們,「好吃」在人類的大腦是同一個訊號。這個訊號超越族群和地域,只要有心想吃,一定能找到可以相互溝通的頻率……。

牆壁的黑板,寫著滿滿的法文,於是我懂了,菜單就在牆上。攝影/陳洲任

1994年我到美國東岸留學,學院有一個三個禮拜的暑期先修課,其中有戶外的課程,大家要自備午餐。因為是暑假期間,大部分的台灣同學都還沒回來,因此食衣住行都得自行摸索。自帶午餐,對一個當時還不會自煮的「媽寶」(彼時還沒這個詞),還真是項挑戰。美國人應該都是吃漢堡吧,我就想到可以到宿舍旁邊的餐廳外帶一份漢堡當午餐。

使出一陽指點餐法

我點了Hamberger之後,店員嘰哩呱啦問了一堆,一時緊張起來,聽不懂說什麼,直回「No! Just Hamberger.」 我當時是到學院的森林認識樹種,上了一早上的課程之後,午餐時間一到,同學們就是簡單一顆蘋果,一包洋芋片打發,我暗暗自喜,我有帶美味的漢堡。打開裝漢堡的Brown Bag,我驚呆了,就是兩片麵包夾一塊漢堡肉,沒有生菜、沒有起司、沒有番茄醬,什麼配料都沒有。我恍然大悟,原來早上店員問我要搭配什麼,我全回No,怪不得他露出一副無可奈何的表情。

美食沒有藩籬,但語言有。

留學美國兩年,英文大致也能溝通,但英文卻非全球通行無阻,比如說在日本。日本是台灣人海外旅遊首選,在東京、大阪等大都會旅行,言語不通問題不大,餐廳菜單有圖示兼有漢字,理解點菜不難,簡單英文也多能溝通。拉麵店或小型餐飲店多有自動售票機,按鍵選擇、投錢、找零、拿餐券,甚至不用開口。再說,講華語的客人多,幾乎每次在居酒屋或燒肉店,都會遇到會講中文的服務生。

離開大都市就不是如此了。一次到日本古都奈良賞楓,楓葉紅、銀杏黃、東大寺壯觀,鹿群穿梭在遊人之間,追討鹿先貝,頗有一期一會的體會。回程經過商店街,看到人龍排隊,原來是以快速搗麻糬聞名的「中谷堂」,當然不能錯過。輪到我時,店員一陣招呼,一時不知如何回應,想到必須速戰速決,瞬間伸出「一陽指」,指向名物艾草紅豆麻糬(よもぎ餅),再豎起食指。

語言不通就用一陽指點菜。攝影/陳洲任

店員會意,喊了一聲「嗨」,迅速完成交易。此行我的一陽指點餐法,還讓我順利吃到神戶三宮站前的鳴門鯛燒本舖的鯛魚燒,這家店也是大排長龍,用的是傳統「一丁燒」,利用長得像剪刀的模具,直火烘烤;以及京都錦市場的豆乳甜甜圈和醃製小黃瓜。 美食之間何需言語,肢體語言,心意相通。

言不通 菜單潦草

逛市場,吃街頭美食,可以用肢體語言,但是進到一家言語不通又沒有菜單的餐廳怎麼辦?特別在歐洲,不是大家都樂意說英文,我在法國、德國、義大利,都吃過這種苦頭,沒有懂當地語言的朋友帶,絕不敢輕易進入在地人常去的美食餐廳。

Stoemp saucisses de campagne鄉村香腸佐馬鈴薯泥。攝影/陳洲任

有一次老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開研討會,會議結束我過去找她,開始歐洲旅遊。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有三種,荷蘭文、法文和德文,連布魯塞爾的街名也是荷蘭文和法文混雜,真是多元。某天週日早晨,我們想遠離觀光客集中的大廣場地區,找一家餐廳好好吃頓早午餐。先在TripAdvisor上面按照排名找了幾家心水的餐廳,再把餐廳一一標在Google地圖上。印象中目標第一名是一家有著各式麵包的咖啡店,無奈到了現場,客滿,排隊也不知多久。我的旅遊經驗告訴我,一定要趕快找到餐廳,絕不能讓老婆餓肚子!只好隨意走進一家,客人還不少,氣氛頗熱絡的餐廳。

很順利的,剛好還有兩人的座位,服務生快速帶座就位。一坐定,操法文高挑帥氣的服務生,揮手指向牆壁,說了幾句。聽不懂,我問說,Menu?服務生搖頭,手又指向牆壁。牆壁的黑板,寫著滿滿的法文,於是我懂了,菜單就在牆上。 老婆大學讀外文系,修過法文,但這時候大概難派上用場。出國前下載了google翻譯App,號稱可以翻譯菜單,但是菜單全是粉筆手寫,龍飛鳳舞,google有通天本領,AI大概也難以辨識字跡。這時候,我的Foodar開啟緊急功能,想到平常開google地圖,都會看店家照片,其中有環境、食物、菜單等等照片,不如來看這個店家,平常客人都貼什麼食物,貼得多的,一定就是大家常點的,常點的就是合大家胃口的。

立刻打開手機的google地圖,先點顯示現在位置,再點店家「Fin de Siècle」,照片裡有網友貼的各式餐點。總算鬆了一口氣!這時候就會點菜了。瀏覽照片之後,我們選了裡面出現次數最多的一道菜,帶骨的肉配生菜沙拉和烤馬鈴薯,再選一個看得懂的,煎香腸配馬鈴薯泥。揮手請服務生過來,手指照片點菜,服務生複頌完菜名之後,回報我們一個讚賞的笑容,「哇!這一招你也會」。結果這一餐我們吃到Jambonneau moutarde à l’ancienne(帶骨火腿佐芥末醬),Stoemp saucisses de campagne(鄉村香腸佐馬鈴薯泥),跟著在地人吃了美好一餐。

此行我的一陽指點餐法,還讓我順利吃到神戶三宮站前的鳴門鯛燒本舖的鯛魚燒。攝影/陳洲任

凡事問谷歌大神,虛實整合,無往不利! 語言不通也可以吃到好吃的食物,因為美食不用翻譯,心意相通即可。「好吃」可以有幾百種語言的說法,但神經人類學家告訴我們,「好吃」在人類的大腦是同一個訊號。這個訊號超越族群和地域,只要有心想吃,一定能找到可以相互溝通的頻率,一定能共享人間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