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鹹口味的米篩目,加上翠綠的的絲瓜,點綴著七層塔,提出香氣。(攝影/徐彩雲)
屬於鹹口味的米篩目,加上翠綠的的絲瓜,點綴著七層塔,提出香氣。(攝影/徐彩雲)

粗線條的獨白

先把薑黃花整枝花序洗淨,輕輕摘下花苞,加入橄欖油、砂糖(或蜂蜜)、玫瑰鹽(或鹽麴),用攪拌機打成泥狀,呈現相當討喜的草綠色澤,加進米篩目拌勻,四周點綴川燙好的無毒蓮藕、新鮮蕃茄丁、萊姆片和薑黃花片,上頭灑一點七彩胡椒碎屑,吃的時候,聞到指縫還留有食材的馨香,迸發著淡雅的層次……

臨暗,天空透著幾分微醺,一大群白鷺鷥瀰漫而過,在山形和樹影之間勾勒著斑斑點點,也勾出了一輪淺淺的上弦月,放眼望去的一橫一縱,漸漸只剩輪廓,隱入越來越深的墨色之中。

果然是白露鎖清秋,絲絲涼意伴著窸窣的風聲,沙沙地翻騰著綿延成片的落葉,摩挲著楓香的深邃和龍柏的眷戀,鈴蟲用拉長不輟的唧唧聲打底,添上幾句稀疏的蛙鳴,偶爾喀噠墜下的樟樹果實,震動著夏日的尾音。

外在的寂靜多少舒緩了內心的躁動不安,一方面孩子們剛開學,待在家裡鬆散了3個多月,我問鮮少移動的他們是否急切地想跟同學見面(其實媽媽好希望趕快脫手);另一方面,工作步調不因疫情有所影響,反而更多「急件」,出門的次數不多,一踏出去便從早到晚不停歇,交織著密密麻麻的如梭歲月。

「像妳這樣的年輕女孩子會願意嫁到農村嗎?」

花在車程來回的時間頗長,想起還在臺北上班時,摩托車是最方便的採訪工具,毫無一位難求的窘迫,只是要耐得住酷暑和嚴冬的伺候,一旦出了臺北城,就得用另外的邏輯思考,每種交通工具都得派上用場,包括飛機。

有一次到美濃採訪大我幾歲的陶藝家阿志,他當時未婚,也還沒出現返鄉青年或地方創生等口號,就是選擇一個讓自己安身立命之處,不管家鄉或他鄉。

對農村事物樣樣好奇的我,體驗了拉胚、捏陶,小心翼翼控制身體、機器和陶土之間的平衡,冰冰涼涼的觸感在手裡流動著,對於軟軟的泥土可以燒製成各式器皿嘖嘖稱奇!由於在農村的生活經驗寥寥可數,採訪的問題很一般,現在想來充滿稚嫩和一堆的自以為是。

結束後,阿志送我去美濃車站,那時沒有高鐵,要先坐巴士到市區的高雄車站,再轉車到小港機場,飛回臺北之後,我再騎摩托車回公司。握著方向盤的他,轉了幾個大彎,一路有些工作以外的閒聊,他突然問:「像妳這樣的年輕女孩子會願意嫁到農村嗎?」

我一時語塞,把眼神擺向遠方,久久說不出話來。

也忘記到底有沒有回答,或是整理了哪些答案,我的父親母親帶著厚重的鄉愁離開,而我對這樣的環境完全不熟悉,甚至有些懼怕。

米篩目•米篩粄 廣東客家庄叫「老鼠粄」

多年後決定在農村生養小孩,感受到的問題跟答案,不是一次兩次或半小時一小時就能回答完收工,發現根本不是農村和都市的區別,若在都市生活,也必定天天滿檔;農村包容了我大辣辣又粗線條的個性,發生太多好玩的事,多年來不斷嘗試開發十八般武藝之外的潛力,無暇考慮思索討論反悔和重來。

白白嫩嫩的米篩目,使用在來米純米製成。(攝影/徐彩雲)
白白嫩嫩的米篩目,使用在來米純米製成。(攝影/徐彩雲)

尤其在這段紛擾的交接時刻,提振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吃」,既然腦海裡穿插太多交叉,就一樣一樣大口咬定吧!我認為最讓人驚喜的就是「米篩目」,這是北部客家話的說法,「目」就是米篩的孔洞,後來也出現不鏽鋼的篩子;南部客家話稱為「米篩粄」,廣東客家庄叫「老鼠粄」,形容像老鼠尾巴一樣尾端尖尖的,粗細差不多,放入醬油拌炒後顏色變深,事實上跟老鼠一點關係也沒有。

不鏽鋼製的米篩,是多年前辦活動特別訂做的道具。(攝影/徐彩雲)
不鏽鋼製的米篩,是多年前辦活動特別訂做的道具。(攝影/徐彩雲)

吃法實在太過簡單,甜的就加黑糖水,鹹的就放絲瓜,隨意丟些七層塔提香,過去是農忙的點心,能迅速解決勞動時的飢餓感。做法是將在來米加水磨成米漿,壓乾水分,把米糰放在米篩上,透過手肘的「暗力」往下擠成長條狀,下方是沸騰的滾水,一下鍋就煮熟浮起,再放進冷水浸泡,以減少沾黏。

南洋風味的薑黃花沾醬 做出一甜一鹹的食驗!

我思量著是否有其他方式來重新演繹米篩目,當令當季和就地取材是不變原則,每次在準備食材的過程中,不斷萃取重組老天爺給的新鮮和豐盈,也帶來翻轉的想像。

站在菜園兼花園「瞻前顧後」,一道靈感劃中直立穗狀花序的薑黃花,最上方是潔白的花瓣,再來是葉緣染著淡紅的綠色苞片,下方藏著卵形黃花,幾年前在好友治安家吃過「薑黃花沾醬」,是他們家外籍移工的好手藝,她更會做辣椒醬,但是我對辣敬謝不敏,當帶著特殊清香的薑黃花沾醬送入口中,完全沒有薑黃的濃烈,在齒隙間烙下清甜,試著回復這段味覺記憶,很像解謎過程,過關就能得到寶物,讓人躍躍欲試。

潔白的薑黃花,透著一點點淡紅的綠色苞片。(攝影/徐彩雲)
潔白的薑黃花,透著一點點淡紅的綠色苞片。(攝影/徐彩雲)

對沾醬有了初步的掌握之後,接著就是準備米篩目,雖然家裡有不鏽鋼的現代米篩,可以自己做,近幾年學習不逞強,不強迫事事親力親為。趁著颱風天可能人少的僥倖心態,匆匆跑到頭份中山路早市,專做客家米食的老闆娘說:「啊!真是剛好,剩最後一包。」她指著後方兩包是其他客人預訂的,而且要換季了,即將與這款夏日點心說再見。拎著這糰軟綿綿的粗線條,風雨生信心,決定做出一甜一鹹的食驗!

薑黃花洗淨之後,加入各式調味料,放入攪拌機內攪打。(攝影/徐彩雲)
薑黃花洗淨之後,加入各式調味料,放入攪拌機內攪打。(攝影/徐彩雲)

先把薑黃花整枝花序洗淨,輕輕摘下花苞,加入橄欖油、砂糖(或蜂蜜)、玫瑰鹽(或鹽麴),用攪拌機打成泥狀,呈現相當討喜的草綠色澤,加進米篩目拌勻,四周點綴川燙好的無毒蓮藕、新鮮蕃茄丁、萊姆片和薑黃花片,上頭灑一點七彩胡椒碎屑,吃的時候,聞到指縫還留有食材的馨香,迸發著淡雅的層次,心裡已經從頭徹尾佩服自己一萬遍了。

米篩目淋上草綠色澤的薑黃花沾醬,清香淡雅。(攝影/徐彩雲)
米篩目淋上草綠色澤的薑黃花沾醬,清香淡雅。(攝影/徐彩雲)
屬於鹹口味的米篩目,加上翠綠的的絲瓜,點綴著七層塔,提出香氣。(攝影/徐彩雲)(請兩圖並列)
屬於鹹口味的米篩目,加上翠綠的的絲瓜,點綴著七層塔,提出香氣。(攝影/徐彩雲)

想起希臘電影《香料共和國》的經典臺詞:「生命不能沒有香料,就像不能沒有太陽;生活和食物一樣,都要加油添醋才完美。」感謝這道南洋風味的薑黃花沾醬,讓所有看得見與看不見的食材,飄散著溫暖的陪伴,不管是主菜、調味料,或是任何小菜一碟,唯有親自動手做,體會從無到有的過程,才能在生活裡發酵,而且急不得,那些苦澀將會轉化成美味的智慧結晶。

米篩目製作過程

在來米磨好之後壓乾,將米糰放在米篩上,往下擠壓成長條狀。(攝影/黎振君)
在來米磨好之後壓乾,將米糰放在米篩上,往下擠壓成長條狀。(攝影/黎振君)
將米糰放在米篩上,出「暗力」往下擠壓成長條狀。(攝影/黎振君)
將米糰放在米篩上,出「暗力」往下擠壓成長條狀。(攝影/黎振君)
下方是沸騰的滾水,一下鍋就煮熟浮起,再放進冷水浸泡,以減少沾黏。(攝影/黎振君)
下方是沸騰的滾水,一下鍋就煮熟浮起,再放進冷水浸泡,以減少沾黏。(攝影/黎振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