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林雋)
(攝影/林雋)

在黑夜中跳一支與山的獨舞

我忘卻一切肉體的疲倦感,在異常規律的節奏下行進著。頭燈光線打在腳尖,黑夜裡,我就像是在跳一支與山的獨舞……

凌晨四點,外面仍舊漆黑一片。出了青旅的門,就只能靠自己了。

屋外的溫度計上標示著:攝氏負三度。我只穿一件長袖排汗衫和gore­tex外套,從山上不斷吹來的風徹底冷醒了我。我把凍僵的臉埋進衣服裡,只露出眼睛。

我試圖說服自己,等一下開始活動後身體就會暖起來,忍一下就過去了。點亮頭燈,我開始沿著山屋後方的路線走去。抬頭看看馬特洪峰,只剩下金字塔狀的輪廓,黑色的身影彷彿更加巨大。

接著走過一段平緩的雪坡,地面上的雪因夜晚的低溫凝結而更加堅硬,踩在上面會發出清脆的聲音,在寂靜的夜裡特別響亮。前方不遠處就是第一個關卡,高度約六至七公尺的陡直岩面,隊伍在此慢了下來。

除了眼前所見,其餘一切都不重要

在黑暗中,未知的危險像一隻潛伏的野獸,伺機而出。山徑上散亂的人影,此刻看起來有如幢幢夜行的鬼魅。但就像英國登山家彼得‧博德曼(Peter Boardman)所說:「一旦你開始冒險,它的神祕感和你的擔憂就會隨之消失。」這條路踏上了,我就無暇再去想東想西。

在嚮導的帶領下,後面的攀登者們有條不紊地登上安全平臺,看起來不太困難。輪到我時,不像其他有夥伴的登山者,我將自己用繩圈(daisy loop)和有鎖鉤環(locking carabiner)連接到固定繩上。如果不小心墜落,這將是確保自己安全無虞的方式。

攀登馬特洪峰路線圖(三民書局提供)
攀登馬特洪峰路線圖(三民書局提供)

我小心翼翼地爬上岩壁。這裡的岩石主要由片麻岩組成,摩擦力特別大,一旦抓住就好像永遠不會滑掉,很快就通過了這道難關。

我跟著前方的頭燈光線繼續前進。除了眼前所見,其餘一切都不重要。只需專心攀爬即可。

我發揮著人類殘存的一點野性,彷彿可以透過聆聽水流找到水源,透過嗅聞大地找到森林,透過感受微風的急徐找到獸群。

這些孑遺的感知力並未全然退化,而是必須在完全沒有外界干擾的狀態下才能產生作用。我忘卻一切肉體的疲倦感,在異常規律的節奏下行進著。頭燈光線打在腳尖,黑夜裡,我就像是在跳一支與山的獨舞。

在厚重雲層的覆蓋之下,曙光顯得略帶血色

走了將近一小時,在我前面的隊伍突然停了下來,站在一塊岩架(ledge)上等待著。

「你先往前吧。」身穿橘色制服的嚮導說著。

「怎麼了,有需要幫忙嗎?」

「她狀況不太好,可能是高山症。再觀察一下,如果不行我們就會往下撤退。」嚮導說的那位女子臉色蒼白,手伏在岩壁上看起來渾身無力。

「這給你,丹木斯。」我取出醫藥包,拿了兩顆給他們。

「謝謝,你繼續爬吧,希望沒有耽誤到你。」

「完全不會,祝你們好運!」

「你也是。」

自從幾天前在列斯卡姆連峰那邊吃過一顆丹木斯以後,我就再也沒有出現高山反應。也許因為曾經是運動員,我很快就能適應高度,攀爬時呼吸也不會急促,偶爾放慢速度就能回復體力。

不知過了多久,周遭的景物逐漸清晰。看看錶,已經五點半了。但天空並沒有變得明亮,而是在厚重雲層的覆蓋之下,曙光顯得略帶血色。

代表終點的十字架(攝影/林雋)
代表終點的十字架(攝影/林雋)

這和預報所說的不同,現在的天氣看起來有點不妙。我祈禱著千萬不要下雨,並且加緊腳步繼續前進。

幸好,天氣逐漸明朗起來。這時一往下看才赫然發現,原來我已經到了這麼高的位置,昨晚住的山屋縮成小小一點。

我的腳下是一千公尺深的特奧杜爾冰河(Theodul glacier),稍有閃失就會直墜山谷,絲毫不能鬆懈。

感覺走了很遠,不過抬頭看看馬特洪峰,還是那樣遙不可及。但越是困難的事,對我來說越有吸引力。這條道路,就像是無數前人走出的朝聖之路,我就像虔誠的使徒。

前往目標的道路必定危險重重,但唯有能夠面對挑戰的人,才能夠獲得聖山的洗禮。(轉載自《與山的一支獨舞》,小標為本刊所加)

【說說書】在山行的路上,與自己對辯人生

文/三民書局

作者林雋從七千餘張旅途影像中,選錄近七十張攝影展等級的精采之作,包含多張展現峰群壯闊紋理的黑白照、具有「街拍」精神的山岳即景,以及有故事的人物肖像。

真誠袒露從「少年」到「成年未滿」的心理起伏。在這一趟如同成年禮的壯遊中,與山共鳴,與人對話,一筆一景紀錄成長的刻痕。

從山野井泰史夫婦、愛德華.懷伯爾等先行者的故事,回望內心,追問生命的價值。

準備本身就是一種訓練

威爾.加德(Will Gadd)在《登山聖經》說:「準備本身就是一種訓練。」

本書〈附錄〉完整還原作者的「攀登作戰計畫」,包含交通、住宿、保險、裝備、嚮導、山上與山下飲食的抉擇過程,強調「自學」的策劃力與行動力,也展現一名理性的登山者該有的嚴謹自律。本書也收錄了入門指引,簡介三種常見的攀登難度分級系統、五條馬特洪峰知名攀登路線與注意事項,以及各種技術裝備的性能分析與採購原則。

關於夢想,林雋說:

「總是把夢想掛在嘴邊,會使人忘了夢想本身,只記得做夢。」

關於自由•獨攀•獨立•獨處•登山•人的判準

作者林雋

關於自由,林雋說:

「在山上自由自在固然讓人嚮往,但在不斷追求更遙遠目標的同時,是否無意間闖入了另一個不自由的框架?

例如一生只會爬山,下了山卻無法面對平常生活。

登山成了逃避現實的手段,而夢想與現實之間是否存在妥協呢?」

關於獨攀,林雋說:

「獨攀對我而言就是一種方式,找到同伴也是一種方式,既然都是為了達成目標,我便不想因為某一種更符合世人的眼光,就放棄絕佳的嘗試機會。」

關於獨立,林雋說:

「人從來不是獨立的個體,只要活著就會有所牽絆。

堅持做自己的同時,卻也可能傷害到其他人。」

關於獨處,林雋說:

「一個人很寂寞嗎?

說實話,偶爾會。

但就像長時間身處暗室之中,視覺會習慣低光的環境,即使是再弱小的微光,都能夠立刻發覺。

若獨處能讓我懂得細察生活,且更珍惜生命中的際遇,那也未必不好。」

關於人的判準,林雋說:

「人們會同情從火場中倖存下來的人,卻讓歷經山難歸來的攀登者背負拋棄隊友的罪惡繼續活著。」

關於登山,林雋說:

「登山是體會生命的一種方式,藉由貼近難以比擬的事物,好好感受這個世界的浩大。」

《與山的一支獨舞》

作者:林雋

出版社:三民書局

出版日期: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