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草是朋友 「與草共生,作物更好吃」

台灣去年除草劑用量,創5年新高。傳統觀念認為,草長得多,表示農民不勤奮;但近年越來越多農民和雜草共生。果農林世豐表示,雜草具有保溼、保溫、保水功能,去年六月山區大雨,隔壁噴灑除草劑的果園發生土石流,他的果園卻安然無恙,農人常說土地有「土油」,噴灑除草劑等於破壞了這層保護膜,大雨直接沖刷土壤,發生土石流機率自然提升。

保水保溫又保溼 草生栽培好處多

台灣除草劑用量去年達到1萬5千公噸,除了廢耕地活化、大規模噴灑除草劑外,果園也是使用大宗。很多果農將雜草視為眼中釘,但林世豐把雜草看成寶,「老人家常說:『有蟲才有人』,多樣的草相,可以讓生物有棲息空間,像蚯蚓就會幫你鬆土。」

台灣大學農藝系教授郭華仁也表示,多樣化的草相,可以提供微生物和昆蟲棲息地,活絡地力,種出來的作物更好吃。

在台中經營2.5公頃柿子園的林世豐,十幾年沒用過除草劑,果園裡,四、五種草交織成一片柔軟的地毯,是螢火蟲、蜜蜂、青蛙最溫暖的窩。他說,除了肉眼可見的生物,雜草讓地表充滿孔隙,促進空氣流動,也帶來許多微生物。

林世豐為了不妨礙農務,採用「壓草法」:讓雜草自然腐爛,養分回歸大地;有忠實顧客跟他說,他果園的柿子甜度下降了,但柿子風味卻變得更濃郁。

113-600x398
世豐果園的草相優美(攝影/林世豐)

逆境求生 與草共存的米更香 

曾獲得2011年十大經典好米的農民莊正燈也透露,他種出好米的祕訣「就是和雜草共生,」他認為,作物有逆境求生的本能,會想辦法和雜草競爭;使用農藥化肥,等於揠苗助長,種出來的稻米,就是沒那麼香。

宜蘭今年禁用除草劑後,有農民在田埂邊種植豆科植物「蠅翼草」,既可抑制雜草,又能提供生物棲地。台南農民陳坤生,則在田路上,放置大大小小從資源回收場撿來的草蓆、棉被,遠遠望去就像一塊美麗的大拼布,他說,這樣不僅可以抑制雜草,還能「讓廢棄物找到第二春。」

郭華仁也強調,除草有許多方法,除草劑雖然短期容易見效,但雜草並未消失,反而會降低草相的多樣性,少數草種成為優勢雜草,產生抗藥性。

綠龍
屏東東港農民林清源在田埂種植蠅翼草,綠意盎然,宛如一條「綠龍」(攝影/小麻姑娘)

居家庭園 可種地被植物

11
倒地蜈蚣(圖片提供/尤次雄)

除了一般農地,許多人對自家庭園的雜草,也十分頭痛。台灣香草家族學會榮譽理事長尤次雄,教大家一個撇步:種「地被植物」。他表示,牡丹馬齒莧、矮牽牛、美女櫻、倒地蜈蚣等,都是地被植物,特性是匍匐性佳,植株高度約十公分,可以和雜草競爭,「本來我一周要除一次草,現在只要一個月除一次就夠了!」

地被植物對環境要求不高,土壤乾了才需要澆水,不過還是需要陽光,樹下或陰涼處,可能得多嘗試幾次。尤次雄建議,民眾或政府機關若有心栽種,不妨從入門版的「倒地蜈蚣」開始,倒地蜈蚣是台灣原生種,是台灣少數夏秋之際,會開藍紫色花的植栽,還可當成藥草食用,有消炎解毒、殺菌功能,可以減緩中暑不適。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