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服務站供應熱食給辛苦的工作人員(攝影/林珮君)

淹水最慘掌潭村有家歸不得,志工義煮熱食溫暖人心,抽水機失利災情加劇

嘉義縣是這次823豪雨的重災區,靠海的東石鄉受創嚴重,農作物、魚塭、畜牧場都受到影響。最南端的掌潭村一度水淹一層樓高、不得不遷村,居民目前暫時住在附近廟宇,也是唯一淹水六天仍「無家可歸」的災區,居民談起淹水經過仍心有餘悸;不少漁民也記掛著魚塭,除了晚上睡覺外,白天都堅持要回家巡視魚池。

掌潭村座落在東石鄉最南邊,共近三百戶居民,其中八成皆從事養殖漁業,飼養虱目魚、吳郭魚、台灣鯛、白蝦和石斑,也有許多蚵農。掌潭村由白水湖和掌潭兩個社區所組成,有一半以上都是超過五、六十歲的老年人,行動不便。這次面臨重大災難,居民團結自救,地勢較高的白水湖社區居民,一聽到隔壁掌潭淹水立刻帶著竹筏去救援,將老人家趕緊帶出。

當地居民指出,這次堤防崩塌、抽水機失利是淹水的最大原因,直批抽水機不該設置在高處,導致低窪地區淹水時無法立即抽水,以及抽水機平時缺乏保養,水患發生時才發現機器無法運作,喪失救援時機。

人員極力搶修失利的抽水機,希望盡快解決掌潭村積水問題(攝影/林珮君)

掌潭村水淹超過180公分,居民心有餘悸

災情嚴重的掌潭社區,25日水淹超過一層樓高、遭強制撤村,目前遷居港口宮的香客大樓內。如今淹水第六天(28日)水深仍及膝蓋,村民有家歸不得,同時也在擔心下一波西南氣流是否造成更劇烈的影響。

東石鄉公所志工林綉美表示,掌潭村約一半以上都是超過五、六十歲的老年人,撤村當天,水深比自己身高還高(身高158公分),「看到所有傢俱都泡爛了,但逃命要緊啊,走的時候連衣服都來不及拿。」原以為隔天水退後就能回家,不料積水竟是越來越高,「正逢大潮,水排不出去,周圍村落抽出去的水都溢到我們這裡,因為我們地勢較低,變成我們的水反而消不下去。」回想淹水一度高過屋頂、魚塭裡的魚蝦全游走,全村損失慘重,她心有餘悸。

豪雨過後第六天,掌潭社區仍是積水一片(攝影/林珮君)

掛念魚池,「剩下一點點魚都好」

掌潭社區居民江德來養殖3甲魚塭,面對首次遷村坦言心情低落,除了睡覺補眠的時間以外,白天都堅持回去家園巡視魚池,而眼見他人興奮捕捉溢流在路面的魚群,他的心情很複雜,「能救多少算多少啦!」「放心不下啊,希望明天就能回家。」另外兩位江姓漁民也表示,自遷村以來最掛念的就是那一池魚,「剩下一點點(魚)都好啊。」

東石以養殖漁業為主,豪雨使路面和魚塭都成「汪洋一片」(圖片來源/東石戴姓漁民)

掌潭社區積水空城,抽水站人員繃緊神經

實際前往水淹最深的掌潭社區,途經61線、再越過白水湖橋,地面開始出現積水,越往前走則水位漸漸上升至膝蓋,難以再往前行。許多冒險涉水的車輛,也有部分零星拋錨的機車,但一眼望去還是空城一片,原本該熱鬧慶中元的村落變得空蕩蕩的,只剩漂浮在水上的傢俱載浮載沉。

隨著28日下午起又下起傾盆大雨,在掌潭社區各抽水站的工作人員顯得加倍焦慮,他們身穿輕便雨衣,雙腳踩著藍白拖直接泡在水中,抽水機在一旁轟隆隆的超高分貝運作,使得他們交談也要大聲吼叫,「你那邊抽多少了啦?」「你說什麼啦?」「吼現在又下雨怎麼抽得完?」記者上前關心,工人各個伸手比出「拒絕」手勢,告訴我他們現在真的很忙,一心一意只想盡快村民的淹水問題,「再淹下去還得了,這些房子要怎麼住?」

村長蕭榮馨在掌潭社區的災難服務站忙進忙出,處理居民伙食和物資分配,他表示最快明天抽水作業可完成,順利的話後天能讓居民返回家園,不過村民家中傢俱全泡湯,「清理後重新出發可能還要一段時間。」被問及敏感的災損問題,他眉頭一蹙,「我怎麼知道實際(損失)多少錢,總是就是很多很多啦!」

同為掌潭村內的白水湖社區,因地勢較高受災較輕微、住家普遍沒有進水,但白水湖「蚵學家」蚵農陳長花表示,若是持續下雨不停,則會改變海中鹽分和藻類,也會囤積許多泥沙,容易造成蚵仔死亡,這幾天心情也是忐忑不安。

攝影/林珮君
攝影/林珮君

遷村見溫暖,醫生駐診,餐廳老闆義煮熱食

起初被安置在港口宮香客大樓的三百戶居民這幾日陸續被家人接走,至28日當天只剩49人,但由於掌潭社區積水尚有30公分高,因此居民仍無法回家,「多積(水)一天,心就多擔心一天。」

近中午時,嘉義縣衛生局帶著醫生為居民義診,護理長蔡妙娟一一清點年長居民需要的慢性病口服藥,也安排醫生為居民看診。她表示,安置的居民中有一位年長者有洗腎需求,已安排車輛接送;此外,由於積水中匯聚了魚蝦屍體和許多垃圾,水中有很多細菌,因此部分居民泡水過久會出現小腿皮膚過敏、紅疹症狀,已給予藥膏塗抹。

另外也有居民因睡眠不足、心情憂鬱而血壓偏高,都是醫護人員會特別關注的。同時,她也教導居民返家後如何清理家園、消毒環境,「我們會提供免費漂白水,強調餐具用品都要消毒後才能使用。」

醫生為居民義診(圖片來源/嘉義縣衛生局)

除了縣府、鄉公所的人員進駐外,東石鄉永屯村一位柳姓餐廳老闆,也用行動關心這群「異地客」。27日起她自願到港口宮烹煮熱騰騰的飯菜給掌潭社區居民,「他們都是我的熟客,看到他們需要幫助,我來煮飯回饋也是應該的啊!」

她不辭辛勞準備一日三餐,希望居民身處異地時不必克難吃便當,而是可以吃到現煮的營養餐點,「這邊都是老人,就會煮得軟一點,準備一些他們喜歡的菜色。」原本坐在走廊或發呆、或閒聊解悶的居民,中午時刻聞到飯菜香,紛紛聚集到一樓飯廳,享用剛起鍋的美味佳餚。

看著志工陪同「共體時艱」,許多民眾感受到溫暖、露出災後珍貴的微笑,提及這次豪雨雖然造成嚴重災損,但至少沒有人員傷亡,「大家都平安就是最好的啦!」

餐廳老闆主動為遷村居民烹煮三餐(攝影/林珮君)
災難服務站供應熱食給辛苦的工作人員(攝影/林珮君)

東崙、西崙村民談救災效率「等了三天才進來」

在掌潭村隔壁的東崙村、西崙村,28日一早積水終於消退,居民紛紛歡喜返家。不過隨著西南氣流帶來的雨勢,28日下午又驟起強風豪雨,加劇了民眾清理家園的難度,不少居民表示「很擔心又要帶來另一波豪雨,」只能趁著水位還沒上升「做多少算多少」。整條街道堆積著泡過水的廢棄傢俱和物品,村民進進出出掃水、消毒周遭,八十多歲的林姓阿嬤表示,「真的很開心終於能回家了。」

不過面對泡水家園,她也忍不住低聲哽咽,指著後頭的冰箱和傢俱,「那些都用很久了啊,一直都捨不得換新,這次淹水全都壞了。」另外對於救災效率,她也有話要說,「物資等了三天才進來,我們真的欠一個關心。」

攝影/林珮君

鰲鼓村農作物浸水,農民「挫著等」

位於最北邊的鰲鼓村,以種植水稻、雜糧為主,是東石村地勢最低的地方,也是這次農作物損失最嚴重的區域之一。「看天田」農場共有22公頃的水稻和玉米,農場員工吳柏毅表示,起初沒預料這次豪雨的嚴重性,「誰都不知道雨會下得那麼大。」提及24日當天就下了超過500毫米的雨量,已超過滯洪池容納量(200毫米)的上限,「這樣就一定會淹啊,因為根本沒地方可排水。」

田裡的一期水稻高度70公分,大雨一來全被滅頂,植株泡在水中、葉片無法行光合作用,根部也難以呼吸、容易腐爛,「水稻雖然比較耐水,但也不能全泡在水中太多天啊。」而玉米更是不得泡水,一浸水就「挫著等」。看著田中作物至今仍浸在水中,田裡部分農機也泡水受損,吳柏毅表示這些作物都無法收成了,之後要直接打進土中變成養份。他無奈地說,淹水這幾日始終留守在農田旁,只希望這場豪雨快快退場。

東石鄉農田飽受水劫之苦,作物泡在水中長達六天。(圖片來源/「看天田」農場)

延伸閱讀:

豪雨釀禍,全台農漁災損破六億!嘉義掌潭村至今淹水及胸,魚塭潰堤逃魚四竄

(更新至26日)豪雨劫!豬仔奔逃命喪急流,上萬雞仔哀鳴斃命,農友鼻酸收屍

超大豪雨轟炸農田!花生滅頂瓜類傷重雞豬遭殃,農友隔空打氣「擦乾眼淚繼續再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