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雨釀禍,全台農漁災損破六億!嘉義掌潭村至今淹水及胸,魚塭潰堤逃魚四竄

惡水一來,畜牧場豬隻無處可竄而淹死,屍體堆積如山;而虱目魚、吳郭魚等養殖魚類,則隨漫溢的雨水游走。遭受重創的南部漁民皆指出,雨水來得太快、太急,適逢漲潮,「魚塭潰堤滿出來,好幾甲池都淹作變成一池。」

嘉義縣東石掌潭村台灣鯛魚漁民江龍自表示,掌潭村淹水最嚴重,「現在已經第五天,淹水都還沒退,水還是淹到人胸口位置。」全村兩百多人撤村,到附近宮廟暫住。

各地災情頻傳恐影響物價,對此農委會也在今(27)日召開記者會強調農漁畜產供應無虞。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指出,漁產損失主要在魚塭漫溢,魚類流失,但受損面積僅2-3%,對漁貨整體供應影響不大,開市價格平穩。不過,由於有延遲性災害問題,並無法確切知道魚塭剩下魚數,災損金額恐持續攀升。

掌潭村至今淹水未退,居民只能遷村(圖片提供/江龍自)

截至27日全台災損達6億3286萬,農委會:農漁畜產供應無虞

本月23日開始的熱帶性低氣壓帶來豪雨,影響中南部地區,其中更重創嘉義地區,截至今日下午為止,全台災損金額達6億3,286萬元,嘉義縣就損失4億3,202萬元,佔全台災損金額近七成,其中畜產損失1億2,423萬,漁產損失2億5,003萬。

各地災情頻傳恐影響物價,對此農委會也在今(27)日召開記者會強調農漁畜產供應無虞。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指出,蔬果損失面積佔整體生產面積不到一成;豬隻雖損失一萬頭,但全國在養數達550萬頭;漁產受損面積也僅佔全國2-3%,且漁產有較高替代性,因此全國農漁畜產供應沒問題。

農委會緊急召開記者會,強調農漁畜產供應無虞。左起農糧署署長胡忠一、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攝影/劉怡馨)

東石漁民:水淹幾乎滅村至今未退,虱目魚損失慘重

位於重災區,嘉義東石漁民唐昕遠指出,自己養殖面積二十公頃,大雨來得太急、太快,一潰堤魚全往外跑,粗估光虱目魚就損失幾百萬元。「到現在水都還沒退,水位大概位於膝蓋左右,車子也都還無法通行。」唐表示,水淹到幾乎滅村,只能分散到附近宮廟寄住,縣政府雖有提供物資、抽水機,「但也抽不了多少水。」

唐昕遠回想事發當晚,「雨水整個用倒的,晚上更恐怖,水整個滿出來,隔天一早就潰堤。」住家也全都浸在水裡。「我們本來想說八八風災後治水工程有做起來,但這次卻比八八還嚴重,因為上次雨量是慢慢增加,這次是突然暴雨。」對於下波豪雨威脅,「害怕雪上加霜,只能不斷抽水,但遲遲沒退,可能再度淹水。」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科長張建成提供(1)

豪雨碰上海水漲潮,漁民:沒想到這麼嚴重

「三十幾甲的魚塭,魚都流走了。」在嘉義、台南養殖虱目魚的劉鎧郴表示,水勢突然暴漲,抽水機抽水不及,「裡面剩多少、流走多少都不知道。」粗估損失八、九百萬元。這次豪雨正好碰上海水漲潮,「抽水機抽的水,又會再淹回來,漲潮沒辦法做任何事,抽水也是做白工。」只能等退潮抽一點水,但也沒改善多少。

上週四早上天氣還不糟,但中午過後開始下暴雨,大家還沒警覺,晚上雨越下越大,各地開始淹水。劉回想當時狀況,自己半夜巡魚塭才發現,去路都已經淹水,「外面水早已淹進來,根本抽水不及。」

早已淹水的魚塭加上隔天又持續下了一整天暴雨,劉鎧郴只能眼睜睜看著魚跑掉,「水退去後,大家都在水溝抓魚,像觀光景點一樣,有釣魚、網魚的。」那些全是漁民的心血。

嘉義、台南養殖虱目魚的劉鎧郴提供(1)

「沒想過這次豪雨會這麼嚴重,大家想說不是颱風,都沒警覺性。」劉推測,如果提前抽水,或許狀況不會這麼嚴重。氣象局沒預報豪雨會這麼嚴重,又不是颱風,「自己本身也有點錯估形勢,等到發現時,根本來不及抽水。」

對於即將襲來的西南氣流,劉表示,「擔心也無法做任何事,最壞情形都已經發生,來或不來,狀況都這麼糟糕了。」

東石掌潭村民:至今第五天水還淹到人胸口

「魚塭潰堤滿出來,好幾甲池都淹作變成一池。」嘉義縣東石掌潭村台灣鯛魚漁民江龍自表示,掌潭村淹水最嚴重,「現在已經第五天,淹水都還沒退,水還是淹到人胸口位置。」全村兩百多人撤村,到附近宮廟暫住。

第一天開始下雨,村莊還尚未淹水,直到潰堤,雨水開始不斷淹進來,江直指,「八八水災都沒這麼大,不只是豪雨,剛好遇到漲潮、洩洪,山上水都灌進來。」

「台灣鯛都流走,全部集在一起,你也無法說那是誰的,有人就開始抓魚,路上隨便抓都有,根本無法管制。」江指出,損失無法估計,「重點是現在還不能回家,政府也都沒人來勘災、照顧我們。」

江龍自提供

布袋漁民:周圍一、兩百甲魚塭都滿堤

嘉義布袋養殖虱目魚及吳郭魚的漁民周保亨,本來想九月初就要收成,但大雨一來,幾乎九成的虱目魚都游走。粗估跑走一萬多隻虱目魚,損失金額四、五十萬元。附近漁民情況也都相似,「周圍一、兩百甲魚塭都滿堤。」

「已經四十年沒淹過水,這次雨來得太突然,沒辦法做防範措施。」周直指,布袋位於下游地區,上游的水往下游跑,造成布袋水位上升。「抽水機再大都沒用,隔壁就是八掌溪,水剛抽出來,一滿堤又淹到布袋。」水量已經超出地方負荷能力。

淹水狀況持續四天,遲至昨天才退去。周表示,「強降雨會造成酸鹼值、鹽度變化,魚蝦恐不適應。」雨水退去後,必須關注沒跑掉的魚蝦生態環境變化,還不知道會有多大影響。周更自嘲,「不過魚都跑掉了,哪來的生態?」

嘉義、台南養殖虱目魚的劉鎧郴提供

嘉義漁產損失兩億五千萬,強降雨超過養殖防護範圍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科長張建成則表示,嘉義漁產損失兩億五千萬,主要為虱目魚、台灣鯛、鱸魚為大宗,淹水溢堤造成水產物流失。主要集中在布袋、東石、義竹,沿海地區低窪,豪雨造成較大影響。

這波豪雨是否有辦法事前預防?張說明,一般會做防護措施避免水產物流失,「但這次降雨量一天六、七百毫米,已經超過養殖防範範圍,他們根本無法預防,魚塭無法容納這麼多水。」

嘉義縣農業處漁業科科長張建成提供

除了水產物流失,豪雨侵襲後也會造成養殖魚塭生態改變,張解釋,包括水溫、鹽度、pH降低,濁度增加,以及浮游生物死亡,都會使養殖生物受到緊迫、罹病,而陸續死亡。因此必須撈除死亡、衰弱水產、換水、加強增氧及水的流動、適量撒石灰或沸石粉,提升pH、總鹼度、及緩衝能力以穩定水質。

張也指出,依照「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辦法」,只要養殖水產物災情達損失率20%以上,可至當地公所申請現金救助及低利貸款。救助項目與額度,石斑為每公頃38萬元、鰻魚每公頃36萬元、午仔魚每公頃20萬元、文蛤池工作魚每公頃9千元,以及其他養殖種類每公頃11萬5千元。

「這次已經重創漁民,到現在都還在救災,部分區域積水還未退,擔心二次災害。」對於下一波的西南氣流影響,張表示,同樣提醒漁民檢查發電機、排水疏通,希望不要造成更嚴重災情。

嘉義縣府農業處:畜牧場為重災區

嘉義縣政府農業處副處長李建霖則表示,嘉義畜牧場為重災區,目前統計有八十幾場受害,損失金額超出1億2千萬。目前嘉義東石、栗子崙還持續淹水,但縣政府已經協助清運動物屍體,避免腐敗發臭。「淹水過後可能造成場區過於潮濕、蚊蟲孳生等。」為預防淹水後造成疫病,嘉義縣政府也協助畜禽戶做環境清理消毒,「大家都很盡力在做了。」

李也指出,有些豬隻雖沒被淹死,但在泡水過後,抵抗力較弱、容易生病,因此必須做好後續管理,像是飼料可添加綜合維他命,增加抵抗力,若出現症狀,場內獸醫師也必須做初步診斷處理,縣政府防疫單位也會跟畜禽戶持續關注,預防後續疾病發生。

攝影/林珮君

農委會:畜產供應穩定,不會衝擊價格

豪雨造成各地災情頻傳,漁產損失超過三億,畜產近兩億,恐造成物價上漲。農委會緊急召開記者會,陳吉仲會上指出,在畜產部分,此次損失豬隻不超過一萬頭,而全國在養豬隻達550萬頭,目前損失並不會對供應造成影響。且中元節需求量最高,節後就會恢復正常。而雞、鴨、鵝則損失約150萬隻,但佔全國飼養數比例低,對整體供應量影響不大。

畜牧處副處長王忠恕則指出,目前預估明天開市毛豬供應量仍可達2萬3000頭,維持在正常交易量。即使中秋節即將到來,但需求仍比中元節低,預估供應正常,「災損影響有限。」而土雞之前價格不好,有過剩問題,現在價格持平,白肉雞也是相同狀況,「短期還未有上漲壓力。」不過九月開學後,雞蛋需求增加可能會有些波動,後續會密切關注。

漁產部分,陳吉仲則解釋,吳郭魚、虱目魚、鱸魚受損面積僅佔全國整體養殖面積3%,且漁產有較大替代性,不會有供貨不足問題,價格也維持在正常水準。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指出,漁產損失主要在魚塭漫溢,魚類流失,但受損面積僅2-3%,對漁貨整體供應影響不大,開市價格平穩狀態。不過,由於有延遲性災害問題,並無法確切知道魚塭剩下魚數,災損金額恐持續攀升。

陳吉仲:農糧蔬菜價格平穩

針對農糧部份,陳吉仲說明,由於此次豪雨造成災損主要集中嘉義、台南,但這兩區並非主要農糧蔬菜生產區,「雲林蔬菜供應全國將近三成,但這次並非水災主要影響區,整體農糧因應還可以。」此次蔬菜受影響面積達185公頃,但一年生產蔬菜面積達15萬公頃,僅佔0.1%,水果受影響面積則111公頃,但整年生產面積18萬公頃。台南麻豆文旦受損也不到一成,並非受損嚴重。

「桃園、雲林、彰化主要蔬菜產區雨小,結球白菜、短期葉菜供應平穩,」實際批發市場開市價格,農糧署署長胡忠一指出,西螺果菜批發市場上週四平均交易價格為每公斤27元,中間休市三天,這週一開市價格為41元。台北果菜批發市場,上週五價格每公斤29元,上週六40元。「西螺主要是因為連續休市,承銷人沒庫存,北農則是需求增加,加上預期南部淹水搶貨。」但實際上,今年因為天氣好產量高,豪雨之前菜價低迷,現在只是回復正常價位。

延伸閱讀:

(更新至26日)豪雨劫!豬仔奔逃命喪急流,上萬雞仔哀鳴斃命,農友鼻酸收屍

超大豪雨轟炸農田!花生滅頂瓜類傷重雞豬遭殃,農友隔空打氣「擦乾眼淚繼續再做」

支持《上下游新聞》
以公民力量守護農業、食物與環境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我們從不申請政府補助,也不接受廣告業配,才能以硬骨超然的專業,為公眾提供客觀新聞。因此,我們需要大眾的支持,以小額贊助的公民力量,支持上下游新聞勇敢前行。了解更多

  • 請輸入至少100元

每月定額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Line社群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 會員年度活動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

  • 請輸入至少100元

單筆贊助回饋

  • 會員專屬電子報
  • 上下游新聞年度報告

安全付款,資料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