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寬宏(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助理研究員)、陳芬瑜(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研究員兼組長)
日本茨城縣笠間市,也許對許多台灣人而言是個陌生的名字,甚至對於日本國民來說也是都道府縣魅力值長年敬陪末座的縣市。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茨城因為緊鄰東京,自古以來縣內的農、漁、畜牧、養殖產業發達,農作物栽培面積在全日本也僅次於北海道,是日本數一數二的農產大縣,笠間市的栗子產量更是茨城縣第一。
筆者去年參與「日本地方創生」參訪團,至笠間市進行見學請益,走訪地域醫療中心、廢棄酒倉改建的咖啡廳、栗子園,及培育地方陶藝人才的學校與工作室,並訪問笠間市長等人,請益笠間市政府近些來年在地方創生政策上做的努力。筆者整理介紹近年笠間市政府在地方創生推動上之相關策略,提供台灣推動地方創生參考。(全文共有兩篇,閱讀下篇請點選這裡)
地方創生的秘訣找出「笠間風格」優點
笠間市市區面積約為240平方公里,面積與南投竹山鎮差不多,而人口則為7萬5千人,與新竹湖口鄉、宜蘭羅東鎮的人口規模相去不遠。除了農業及聞名的笠間燒外,笠間市的主要經濟產值還是依賴傳統製造業,但隨著日本90年代後經濟逐漸走下坡,以及311地震的影響,人口外流的趨勢也更加顯著。
面對產業萎縮、人口外流等種種嚴峻考驗,笠間市不斷思索,究竟該如何透過政策來活化地方。山口伸樹市長受訪時便特別強調,地方創生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必須深度理解自己的特色,從中探尋比其他人厲害的優點。
從滿足市民生活需求,緩解人口流失
市長公室企劃政策課課長北野高史提到,在人口持續減少的大趨勢下,貿然提出人口增加的計畫不太可行,因此笠間市公所便細緻的從滿足市民生活上的各種需求來減緩人口的流失,共提出四項策略,從醫療、活化舊市區鼓勵年輕人進駐、農地復興、深耕原有陶瓷產業等方向,達到地方創生目標。
策略一、設立區域醫療中心,兼顧銀髮照護及生養育兒
笠間市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約佔三成左右,以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而言已達到「超高齡社會」,因此笠間市公所近年在社會福利、高齡者照護環境營造上下了不少功夫,除了新成立「健康增進課」,也開始在重點車站周圍施作無障礙設施,並擬定了「強化在宅醫療體系、補助市民健康檢查、加強醫療資源連結、增進社會照護連結」等四個核心。
2018年04月01日甫開幕的地域醫療中心,是日本第一個結合醫院、看護系統、育兒、健康福祉的社區醫療中心,並在「地域綜合支援中心」內編制社工、保健師、照護協助專員長駐,笠間市民任何健康醫療的疑難雜症都可以到醫療中心掛號詢問,依照問題分類而有不同的專業人士前來會談,一旦身體出現異況,可以直接到隔壁的笠間市立醫院就診,重症病患也可轉診至茨城縣立中央醫院。
高齡人口健康E化資料,照護更加全面
讓高齡者擁有健康生活也是笠間市醫療照護政策的重要環節之一,地域綜合支援中心中心長飯村美奈子提到,由於笠間市高齡人口比例偏高,因此地域醫療中心嘗試建立一個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溝通體系,將高齡者的緊急聯絡人、地址、年齡、病歷等資訊登載至網路上,並將資訊提供給醫生,並適度開放權限給社工、消防、急救單位,即時掌握高齡者的健康狀態,發揮地域守護功能。
飯村美奈子表示,線上病歷系統登載的資料採自願制,目前在笠間2萬3千人的高齡人口中,約有8千份歸檔資料,飯村美奈子也強調這套系統的優點便是能夠整合各項資訊,讓醫療照護更全面,尤其高齡世代下獨居或夫妻二人居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適時善用這些資訊,也能夠預防意外發生。而老齡人口填寫E化資料(健康保險、診斷書、病歷、行動能力等等)時,也需要年輕人給予協助,無形中也能創造與家人互動的時光。
鼓勵生育,提供友善生養的育兒環境
除了高齡者的照護體系支持外,地域醫療中心也重視友善生養的育兒環境。「育兒支援中心」所提供的孕婦關懷服務,包含孕期前後照護指導、衛教知識學習及產後護理都可以在此尋求專業協助,甚至也會定期舉辦孕婦共學沙龍,讓孕婦分享、傾聽彼此的憂慮,共同度過緩解孕期的不安。
生育之外,家庭食育也是地域醫療中心關心的重點,如同高齡福祉課課長崛內信彥所強調「不均衡的飲食習慣將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因此中心針對家庭食育開設共學教室,不定期邀請笠間市內的執業營養師開設主題料理教室,從基礎的營養教學、嬰幼兒副食品的製作、便當調理、在地食材運用到克服孩童挑食的食譜設計,希望將食農教育的精神落實至笠間市民日常生活中。
同時,為了體恤市民的育兒辛勞,在地域醫療中心還設有病童保健室,提供出生6個月到小學六年級的日間生病孩童的托育服務,只要事前預約,拿醫生診斷證明即可申請,一日的照護費用為日幣2千元(約為台幣570元),一次最多可以連續申請7天,讓父母安心上班。
策略二、活化舊街市,吸引年輕人口進駐
根據2013年日本總務省「平成25年住宅土地統計調查」研究,全日本的空屋總數已達到820萬戶,空屋率約為整體住宅的13.5%,但在摒除出售、租賃、別墅等類別用途外,長期未使用的房子約佔空屋總數的4成左右。
根據日本富士通總研經濟研究員米山秀隆的研究,雖然在很多國家空屋率會受到經濟狀態起伏,但日本的空屋率卻是從戰後一路攀升,相較其他先進國家的空屋率,英國約3-4%,而德國更只有1%。
何以日本的空屋率如此高,主因需回推至1940-50年代,二戰後日本人口快速成長,為滿足人口需求,政府快速建造了大量的木造住宅,雖然為市場提供大量的新屋,但是因為建材品質不好,住宅壽命也短。此外,當時無秩序地在都市街區擴建房屋,面對人口減少的時代,在找不到繼任者的情況下,許多屋況不好的房子礙於法令無法就地重建,也導致越來越多的空屋直接被棄置。
市政府主辦協助空屋、空地的媒合,讓空屋得以再利用
「日本人不太喜歡住中古屋!」北野高史強調,人口老化更帶來許多老舊建物的問題:考量到木造建築壽命和維護問題,以及過去數十年來新型態的建築不斷出現,致使民眾不願意住在老房子內;在找不到繼任者的情況下,很多屋子就此荒廢,但既有的木造建築若閒置下來,很容易產生結構損壞或髒亂影響環境,未來勢必將面對更嚴峻的管理問題。
為了整體市區的區域發展,笠間市政府主動找來房屋仲介公司合作成立「空屋、空地銀行制度」,由政府與民間業者負責雙方的聯繫,透過這套媒合系統,笠間市民可以將空屋、空地的買賣、租賃資訊刊載至系統上,而外地民眾選擇到笠間生活時,也會透過這個媒合平台來搜尋合適的建物或土地。
政府介入空屋、空地媒合市場後,一方面補助房屋所有者的修繕費用,同時也提供移居者的購屋、租屋補貼。若行政單位評估後發現屋況太差,政府甚至會與屋主協商買下空屋所有權,整修後再出租。
市府邀請民間活化空屋,給予修繕及開業補助金
根據笠間市政府統計,當前笠間市有1670戶的空屋,為加速舊市區轉型,政府投入「市街地活性化事業」的補助案,邀請民間單位賦予空屋新生命。一旦提出的計畫書通過審核,市政府就會幫忙協調年輕人取得老屋的使用權,並針對老屋活化給予修繕和開業補助金,每個案子補助金額上限3000萬日幣。
2016年起,透過地方創生的事業補助,原本的舊街市,也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新氛圍。有年輕人在最熱鬧的稻荷神社周邊透過老屋改造,改裝成時髦的咖啡店、美容院、洋果子店、雜貨鋪等等,市政府也將百年老旅館買下,翻修成為遊客中心,希望能夠帶動笠間市的觀光人潮。
出身笠間市的富田將人提到,過去在笠間市區經營居酒屋,但看著商店街的店鋪,敵不過現實壓力,一間間關門大吉,就決心也要響應政府的空屋活化運動。富田將人找到了大正時期興建的酒藏,將這個150歲的老建築煥然一新,至今一樓是咖啡廳,二樓則是多功能的藝廊,「希望能成為一個讓當地人自豪,並為觀光客提供服務的空間。」(文長待續,請點選繼續閱讀)
(為能深刻掌握在台灣現實脈絡下的鄉村發展與地方創生,《上下游》與「財團法人農村發展基金會」合作「鄉村發展專題」,以系列文章探討台灣現況與日本政策動態,閱讀全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