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古碧玲)
(攝影/古碧玲)

小黑蚊

我曾遇過遊客,大概是想要賣弄自身對花蓮的理解,跟同行的朋友說,花蓮人都不怕小黑蚊,被咬久了,不會癢不會痛,也敢穿短褲短袖。說完悄悄地跟朋友指著我,說你看他,他肯定是花蓮人。

夏天,特別容易辨別出眼前的人是不是花蓮人。不是看那人的膚色、裝扮,又或者口音等,而是看他們的手跟腳。這幾年來,小黑蚊在花蓮幾乎可以稱之為猖獗,不常被小黑蚊叮咬的人,手腳一旦被小黑蚊「覆蓋」,馬上就紅腫發癢,嚴重的,發燒嘔吐,我也曾看見朋友因此進了急診室打針、吊點滴。

大多數會這樣的,都是不常被小黑蚊叮咬的人,身體的皮膚起了劇烈的過敏反應;常被叮咬的,多多少少稍微習慣,身體有了抗性,皮膚也不容易紅腫。但發癢肯定還是會的,只是大家都知道,被小黑蚊咬後,抓了只會更癢,最好的辦法就是努力轉移注意力。

用「覆蓋」來形容小黑蚊,真的一點都不為過,在戶外待上一陣子,你便會感到手腳發癢,低頭一看,密密麻麻的小黑蚊便會爬滿腳踝、手肘,一巴掌拍下能死上五、六隻,部份帶著殘血,一點黑一點紅的在你手上令人厭惡。

每個人有不同的妙方。我有遇過會拿草搓揉擦手擦腳的、也有會拿田溝泥漿敷在腳上,冰冰涼涼又剛好隔絕蚊蟲的;我自己則是喜歡拿水或冰塊洗手洗腳;但不管怎麼樣,最好的辦法還是全身包得緊緊:袖套、圍脖、長褲、長襪,防曬又防蚊蟲。

看見戶外工作的工人與農人,我曾遇過遊客,大概是想要賣弄自身對花蓮的理解,跟同行的朋友說,花蓮人都不怕小黑蚊,被咬久了,不會癢不會痛,也敢穿短褲短袖。說完悄悄地跟朋友指著我,說你看他,他肯定是花蓮人。當時我的確穿著短褲短袖。那人同行的朋友問他真的假的?那人回:「真的!民宿的老闆就這麼說的,說他都不怕小黑蚊。」我可不信民宿老闆真的都不怕小黑蚊,我真沒遇過任何花蓮人不怕小黑蚊的。

小黑蚊的幼蟲最常滋生於竹林,以及藍綠藻生長的場所。(攝影/古碧玲)
小黑蚊的幼蟲最常滋生於竹林,以及藍綠藻生長的場所。(攝影/古碧玲)

小黑蚊是近十年左右突然大量地出現在花蓮,幾乎席捲每個地方。過去大家常說,小黑蚊常以青苔為食,但實際上,小黑蚊的幼蟲最常滋生於竹林,以及藍綠藻生長的場所。每到夏季,就會看到許多居民們開始用著強力水柱沖刷著屋頂或地面的青苔,家裡沒有工具的也無妨,買個瓦斯罐噴燈,對著長苔的地方噴火,多多少少能有效果。不過通常是大雨過後,小黑蚊復又滋生,除不盡、殺不完,連家裡的紗網都要換更細網目的才能阻擋。

或者附近有水源,便沖洗雙手雙腳。我的辦法是如此,我發現每個花蓮人在戶外,多多少少都有各自的妙方。

夏季在花蓮的戶外,若準備不夠充足,遭遇小黑蚊時,就得鍛鍊心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