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杜盈萱)
(攝影/杜盈萱)

食物,絕不只是可食之物

我總會先拿出食材,⼀⼀配對著食材的顏⾊,決定這餐要吃進什麼。像是⼀種⼩儀式,我會先全然的欣賞著這些食材、去感受著即將進入到我⾝體裡的菜⾊與品量,⼼中也會驚嘆著不可思議……⼈們需要的,真的不多,我其實⼀天兩餐,便⾜以⽀撐我使⽤⼀天的⾝體能量,並且感到⾝體的輕盈與精神的清晰。

⼀邊幫著媽媽端出新年好菜上桌,⼀邊意識到⾃⼰⼜在滔滔念詞了,「今晚可不可以⾄少⼀道燙青菜?」「 可不可以不要再有炸物?」、「我們不需要吃那麼多的⿂跟⾁吧⋯⋯?」 媽媽這時總會⽣氣,⽽我也知道⾃⼰在這當頭,說這話實在惹⼈嫌,可是看著滿桌⼤⿂⼤⾁,⼀家⼈實無餓意,卻得乘著過年喜氣之情,硬是塞進滿嘴年菜…… 我的感覺實在不好受,當然,家⼈團圓以和樂為上,食物⽣命擺在⾯前,我不願創造僵硬氛圍,轉個念,便乖乖安下⼼來,⼀⼝⼀⼝進 食著,不忘稱讚著媽媽的辛勞與好⼿藝……。

(攝影/杜盈萱)
(攝影/杜盈萱)

平常我⽣活於花蓮,適逢過年期間回⼀趟台中的家。每次回家,媽媽總⼼⾎來潮,⼀定要備上⼀⼤桌豐盛料理,流動⾝為⺟親的天性,那永無⽌盡的溫暖與付出之情。

在花蓮的⽣活,開啟了我許多返璞歸真的⽣活經驗,我深刻的感受與體悟,我們從來不是單獨個體、也無法是…… 。各式⾃然⽣命承載著我們,我們⾝體裡流動的⽣命⾎液,是多少吃進去的食物⽀撐起,⽽食物裡,是蘊藏著多少歲⽉的⽇照雨⽔、微⽣物與⼟壤的運作、⾃然與⽣物的協助授粉……⽅得以熟成作「食物」。

(攝影/杜盈萱)
(攝影/杜盈萱)

其實稱作「食物」,也是沒有精準地點出食物的作⽤特性,它富含著天地萬物之靈氣、涵納著⾃然之⼤美,⽽⾝⽽為⼈,我們實在有幸,能夠食⽤、品嘗、並咀嚼著天地能量。

(攝影/杜盈萱)
(攝影/杜盈萱)

每當帶著這些認知,⼼裡頭便能踏實著感恩與簡樸,我總喜歡在每⼀餐,欣喜的擺出新鮮菜⾊,少許食材,滿滿新鮮與能量。因著這些食材,都是我在農場裡協助⼯作交換⽽來,有我⽇⽇與他們的互動、⽇⽇在天地間彎下腰,扎實⼟壤上的勞作,我的配菜不多,⼀碗米飯、配上兩三道菜,即能感受到⾝⼼的滿⾜。

我總會先拿出食材,⼀⼀配對著食材的顏⾊,決定這餐要吃進什麼。像是⼀種⼩儀式,我會先全然的欣賞著這些食材、去感受著即將進入到我⾝體裡的菜⾊與品量,⼼中也會驚嘆著不可思議……⼈們需要的,真的不多,我其實⼀天兩餐,便⾜以⽀撐我使⽤⼀天的⾝體能量,並且感到⾝體的輕盈與精神的清晰。

(攝影/杜盈萱)
(攝影/杜盈萱)

⽇⽇進食,成為⼀種期待與儀式,偶爾我會採摘路邊⼩花,作為餐桌上的擺飾,選擇承裝食物的器⽫,也帶著講究……偏要陶瓷的、帶著典雅的、復古的,偏要點起柔光,去優雅、緩慢的進食。我也投入⼼思在食材的選擇及細膩的品嚐,那些如常的⽣活片刻,卻成為洋溢著幸福甜美的時光。

我是如此滿⾜,關於⽇⽇的進食。簡單也不簡單,他或許配比不上年節端出的,七菜⼀湯含甜食, 豐盛⼤器……卻更滋養著我的性靈與⾝體,帶著這些紮實的感受,似乎⽣命任何困難的事,竟都能 以美好的⼀餐,⼀笑置之了。

(攝影/杜盈萱)
(攝影/杜盈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