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座延續既有生活慣習而重新修建的木造洗衣亭,婦人們一邊洗衣一邊話家常,清澈的水面下看得見從某些位置正鼓動著底泥。(攝影/周憶璇)
有座延續既有生活慣習而重新修建的木造洗衣亭,婦人們一邊洗衣一邊話家常,清澈的水面下看得見從某些位置正鼓動著底泥。(攝影/周憶璇)

沁涼的秘境時光

有座延續既有生活慣習而重新修建的木造洗衣亭,婦人們一邊洗衣一邊話家常,清澈的水面下看得見從某些位置正鼓動著底泥,彷彿藏著一隻隻頑皮的小獸,深層地吐了一串氣,咕嚕嚕冒出來,此起彼落隨機地吞吐著,小小的氣泡在光線折射下晶瑩剔透,宛如藍紫色的透明珍珠。

大馬路邊即是通往秘境的步道口,起點處立著一塊大石頭,上面刻了三個大大的字「雷公埤」,凹陷的粗楷手寫字樣,塗著紅色油漆,豪爽矗立著,後方群樹與大湖參差的綠展開雙臂,厚重的大石被無爭的風景擁在手心,意外顯得輕巧。宜蘭員山的「雷公埤」為一天然湧泉灌溉湖泊,分為上、下埤兩處,田園周邊土堤鬆軟,每逢下雨打雷便即崩塌,早期農業社會謙遜的住民,懷著對大地的敬畏之心,相信埤塘是天公打雷才形成的,故流傳取此地名。

來回搖擺之間,與寬廣水面的閃耀和諧地相映

蟬鳴唧唧,暑氣不急不徐,釣客亦如輕巧的大石,分散座落於大湖畔,垂釣著寧靜。停下腳步定睛觀賞鄰近岸邊的小劇場,稀疏錯落的睡蓮葉間,水黽跳動的節奏,興起撥弦般若有似無的漣漪。相較之下,蜻蜓實在壯碩,靠近水面壓低身段沿著一定的路徑來回巡航著,無聲地為眼前的景致配上音效,想像輕盈振動的薄翅無違和鑲嵌著直升機低沉的噠噠音,彷彿在耳邊響著。不過,真正的戰鬥機是天生內建捕獵利器於自身的水鳥,牠一鎖定目標,便俐落地極速俯衝,瞬時間只見獵物被啣起,尾鰭在空中晃動,做著最後的掙扎,大自然的美景與殘酷的生物鏈現實,正在眼前疊合成一圈視覺的焦點,而隨著疾馳而去的水鳥,又消失成為遠處的消點。

走在染綠的暖風中,映入眼簾的,不只湖面的波光拋出閃耀的媚眼。幾座彩色的露營車,帶著時尚自信的氣質臥在對岸,露營是近年來島內親子旅遊的風尚選項之一,不過我們沒有沿著那道細橋走過去,孩子對樹下的鞦韆反而感興趣得多。以粗繩緊緊綑綁固定於大樹的臂膀上,垂降而下的厚木板,無論誰坐上去,內在小孩可都會自在地出現,煥發天真笑容,這樣的經典遊具歷久彌新,來回搖擺之間,與寬廣水面的閃耀和諧地相映。

步道沿路兩旁許多植物是人工種植的、各式各樣高低層次有別的、樣貌型態也自在多元的草花、灌木與喬木,率直不造作的聚集居住著。拙於辨識植物的我,靜靜欣賞姿態的美便深感滿足,其中能夠自信喚出名字的,恐怕只有路徑轉彎處那株相貌特別的樹葡萄,以及那排挺拔而散發紳士氣度的落羽松。樹葡萄長得不高,像是把所有養分都給了果實似的,結實纍纍。成排落羽松林間,引湧泉水人工造了一方淺池,一腳踏入池中,大人小孩嬉戲其中皆能放鬆自在的深度,沁涼無比的喜悅著實讓暑氣徹底消散,呆坐林蔭下泡著腳已無比快活,擁著奇多想像力自顧自地與水玩起遊戲的孩子,她又是何等自在?

父子倆尋找小魚身影的時光剪影

不久,出現了令人羨慕的情景,一位中年父親騎著前有置物籃的中古腳踏車,後座載著一個小男孩,在同樣的夏日午後,也進來了這秘境小天地,他們攜帶的是一根撈魚的竹柄撈網。父子倆在池水中移動著尋找小魚的身影,如此美好的時光剪影,實在毋須揉捻風乾即會夾藏深刻記憶香氣的吧!

從淺池再往裡探尋,地勢緩升,右手邊是一塊小農園,種了好多種類的蔬菜,心想附近或許住著自給自足的人家,過著接近陶潛筆下那樣的幽靜生活。小徑底左轉走下幾個階梯,接連到湖畔的另一個角落,此處有座延續既有生活慣習而重新修建的木造洗衣亭,婦人們一邊洗衣一邊話家常,清澈的水面下看得見從某些位置正鼓動著底泥,彷彿藏著一隻隻頑皮的小獸,深層地吐了一串氣,咕嚕嚕冒出來,此起彼落隨機地吞吐著,小小的氣泡在光線折射下晶瑩剔透,宛如藍紫色的透明珍珠。氣泡水間悠游穿梭著生龍活虎的小魚群,與切菜、洗衣等農家生活共譜協奏曲,自然的旋律多麼低調悅耳。

一段透心涼的秘境時光,絕對是夏日最佳消暑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