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味可頌有著酥脆鬆軟的輕盈口感;表皮油亮的巧克力可頌,稍稍一咬,巧克力醬瞬間滿溢;佛卡夏Q彈,多層次的滋味演出,由橄欖、番茄乾與各式義式香料擔綱;面具,是南法地區傳統麵包,極富嚼勁,每一咀嚼間,都有綜合香草的氣息盛放。
清晨,農舍還靜悄悄的,綠草上點點晶亮露珠,櫻桃樹展示著色澤層次各不相同的果子;大樹下的鞦韆一夜好眠,儘管晨風輕搖,似乎還不太想醒;農舍後方的小白馬波尼,倒已睜大眼啃食著青草。
到南法旅行的我們,借住在這個位於土魯斯的卡爾博訥市(Carbona)郊區農莊。農莊主人紀永,是位麵包師傅。幾年前,他曾帶著妻兒,還有一把種子,用打工換宿的方式,以八個月的時間環遊世界。每到一地,付出勞力,認識當地的朋友、風土,也送上生於南法土地的種子。
他們一家曾拜訪臺灣東部及北部,結識我的廚娘朋友蘇菲,於是,我們才得以於南法行入住他家,體會農莊生活。
農舍的前廊有個紀永造的柴窯。一走入農舍,是寬敞的廚房,後有客廳,二樓全為臥室,三樓則還未整修。紀永一家在環遊世界前買下這座舊農莊,一切都靠雙手修復。
晨起梳洗後,我踏著青草,奢侈帶走一小把紅豔豔櫻桃,再跑去向波尼打招呼,回廚房不久,紀永便捧著一大籃麵包進門,後頭跟著蘇菲;兩人衣服上都沾滿白麵粉。
麵包是我們的早餐。凌晨兩點半,紀永與蘇菲就已起床,前往位於附近小鎮的紀永麵包店,挽袖製作麵包。
原味可頌有著酥脆鬆軟的輕盈口感;表皮油亮的巧克力可頌,稍稍一咬,巧克力醬瞬間滿溢;佛卡夏Q彈,多層次的滋味演出,由橄欖、番茄乾與各式義式香料擔綱;面具,是南法地區傳統麵包,極富嚼勁,每一咀嚼間,都有綜合香草的氣息盛放。
前一天,紀永曾帶我們到他的小麵包店參觀。那原是間老麵包坊,有座必須藉由燒木柴加熱的傳統柴窯。紀永於環遊世界回來後買下它,同樣靠自己慢慢整修,並留下柴窯。
一般而言,做麵包需要三位師傅,一負責麵團,一負責整形做麵包,一負責烘焙,紀永卻是小麵包店的主力。而且,柴窯比起電窯或烤箱要費事許多,但為了留下柴燒的傳統與滋味,他不怕辛勞,每日凌晨兩點半便上工,幸虧前一晚準備麵團與醒麵事宜,有妻子分擔。
紀永畢業於著名的甜點學校,卻選擇在小鎮做有機麵包。有機麵包成本高,單以有機奶油來說,得自德國進口,價高不說,還要加上運費,但最後麵包賣價僅比普通麵包多上分毫。
為什麼選擇做費工不賺錢的事?為了不被綑綁於都會,與家人在鄉村自然過活?為了友善土地?為了提供好食物給村鎮居民?都是吧!紀永還想結合有共同想法的年輕人做更多事,讓人口流失的小市鎮恢復活力。
紀永的手作麵包,吃了還想再吃,除了美味,更由於裡頭蘊含了這諸多美好的心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