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都是靠農作物,種植水稻對我們尤其重要,因為我們印尼人每餐一定要吃到飯。 我自己家人收割水稻時,不是全部拿去賣。 所有的作物先晒乾、留下來,需要錢時候再拿出來一些去賣。剩下就是我們一年的主食。種植水稻時,我父母會留一點地準備種蔬菜。
今天去市場買青菜,菜的價格讓我有一點嚇到。平常一把青菜價格十元、二十元,有時候三把五十元,今天買一把要四十、五十元。這個價格對愛吃菜的我影響很大,代表我的飯錢要再增加了。
對於住在台灣十幾年的我來說,颱風天蔬菜漲價很正常,我也已經習慣了。喜歡自己做菜的我只能準備多一點錢來買菜。
我是一個農夫的小孩,從小到大對種田很熟悉,其實我也可以自己種蔬菜,但是住在台北真的沒有地方能種東西,而且因為工作關係,也沒有時間種。
一邊處理我剛買回來的菜,一邊想起在印尼的生活。我住在印尼的小鄉村,這小村叫Ponorogo,在東爪哇的南邊。大多數人口是農民,包括我的父母。
印尼只有兩個季節,雨季和旱季。雨季從十月到三月份,旱季是四月到九月份。雨季時,農夫會開始種植水稻,一年內種兩三次,大多數是兩作。也要看每個人的天分。旱季會種雜糧,例如玉米、花生、綠豆、黃豆等等。

我們的生活都是靠農作物,種植水稻對我們尤其重要,因為我們印尼人每餐一定要吃到飯。 我自己家人收割水稻時,不是全部拿去賣。 所有的作物先晒乾、留下來,需要錢時候再拿出來一些去賣。剩下就是我們一年的主食。種植水稻時,我父母會留一點地準備種蔬菜。蔬菜比水稻長得快,也可以一直採來賣,這樣可以賺一點錢買日用品或肉和海鮮。除了拿去賣,也可以自己來煮或分給鄰居。
我父母通常會種辣椒、莧菜、茄子、牛番茄,還有多數種空心菜。我從小喜歡幫阿公阿嬤或父母採蔬菜,有時候還會去市場擺攤賣菜,覺得很好玩。
說到空心菜,我有一個小故事。雖然我們有種空心菜,但是我們很少煮,也很少吃。只有我妹妹很愛吃。
我們不吃空心菜不是沒有原因,原因是我爸爸說的沒有道理的話。爸爸會叫我們不要吃空心菜,他說吃了之後會沒力氣然後想睡覺。三十年多來,我從來沒有看過我爸爸吃空心菜。我們喜歡去外面買pecel (一種蔬菜沙拉,醬汁用香辣花生醬),有時候裡面有空心菜,但爸爸絕對不會吃,他寧可不吃飯。我媽媽跟爸爸也是一樣不喜歡吃空心菜,但是我媽媽不吃的原因,是吃起來喉嚨會覺得有蟲。
來台灣之前我會跟著我父母的習慣,不吃空心菜。但是來台灣之後,空心菜成為我喜歡的菜。空心菜真的讓吃的人沒力氣嗎?這問題我已經上網找了,但是到現在還沒有找到正確的答案。
吃空心菜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影響,除了吃飽。但是對我之前的同事不一樣。我還記得跟她在一起快五年,每次她睡眠不好一定會叫我買空心菜,吃了之後,晚上她會好好睡,睡眠恢復正常。
有一次我教幾位台灣學生做料理,在超市買菜時候遇到空心菜,我就跟他們說空心菜的小故事。他們很驚訝,一直問我「有這個回事嗎」?台灣人應該都不知道吧!
在台灣,我看到兩種空心菜,一種細細的,另外種是很大。比較細的空心菜我喜歡用牛肉或蝦醬來炒,大的燙熟就可以了,吃的時候可以加辣椒醬還有煎天貝。
回到種田,台灣讓我注意到一件事。台灣的農業,從頭到尾都用機器,從插秧、施肥、到收成。在印尼呢?大部分用人力。印尼採收季節時很難找人,要等很久,因為要排隊。等不了的人會自己做,慢慢做,所以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完成。跟台灣比起來,印尼農作物產量差很多,但是不代表我們印尼的物產不好。
台灣的農作物都很優,水果都很大顆又甜。米飯也很好吃,蔬菜很豐富又很新鮮。印尼可以學台灣的農業。回印尼之後,希望可以施作像台灣的農業,能夠用機器,減少人力。我知道這個不是簡單的改變,但是我相信印尼也可以像台灣一樣,成為農業發達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