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飯糰自家特製的飯糰及菜餚。
宮本飯糰自家特製的飯糰及菜餚。

行履九州訪名酒,直問初心為何來…(上)

原本以為,這是一趟造訪清酒故鄉的單純見學,最後才明白,這是一場直問每個旅人初心的魔幻之旅…

2004年,穀東俱樂部在宜蘭聚眾種稻,讓都市人用集資預購的方式,吃到了自己種的稻米。二十載寒暑悠悠,深溝已然成為半農半X生活者的群聚基地,任何人只要願意俯首彎腰,照顧一塊水稻田,腳踏實地卻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就此展開。然而,二十年來台灣社會的主食習慣急遽改變,稻浪款擺的風光依舊是你我共同的鄉愁,但餐桌上米飯的身影卻快速消失。小農們為了守護得來不易的自在生活,尋找稻米的出路勢在必行。2022年秋,慢島生活公司推出了台灣第一款小農地酒品牌—漫慢地酒,而今回首才發現,這是我們從深溝走向九州的開始。

理解清酒文化,為何往釀製燒酎聞名的宮崎跑?

老實說,台灣高溫多濕的氣候,原本並不適合釀造日本清酒,但每年逐漸增加的清酒進口量卻是不爭的事實。如果能夠將台灣的國產稻米用於釀造清酒,是否能為子孫多保留一分宜蘭稻田的風光?多增加一分台灣米食文化未來的可能性?就是這般質樸單純的想像,驅使我們踏上這趟九州的巡酒之旅。

既然要理解清酒文化,為何不單刀直入日本清酒的大本營兵庫或新潟?反而跑到以穀物雜糧釀製燒酎聞名的宮崎呢?這只能怪青松作風向來深信有朋友的地方就會有路。自從2015年九州宮崎縣開辦台灣塾,青松受邀演講分享深溝經驗以來,深溝與宮崎之間的往來便不曾中斷,除了台灣塾的主要推手高峰由美小姐,旅居台灣的宮崎縣人會的田丸真美小姐,甚至因為參加台灣塾而愛上寶島,舉家移民台灣創辦優美吉可公司(OMIJIKA)的池田康正/真央一家人,都讓我們對這個面積與台灣相仿的北方大島,產生了莫名的好奇與親切的好感。

果然老天眷顧,上網一查,居然在燒酎大縣宮崎,找到了唯一的清酒廠—千德酒造,這家酒造還是清酒比賽的常勝軍。更神奇的還在後頭,向田丸小姐打聽是否方便安排前往拜訪,才發現她的叔叔竟是創辦這家酒造的元老股東。或許是老天有心開路,就此心無二用,決定在宮崎放手一搏。田丸小姐繼而又提供了一個有力情報,距離千德酒造不遠處的美鄉町,是全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地方(65歲以上人口超過50%),為了振興日益衰微的在地社區,有志之士發起復耕古種酒米(瑞豐)運動,期待重啟歇業半世紀的老酒造(甲斐酒造),來為低迷已久的偏遠山村注入活力。這與慢島生活推動地酒文化在地紮根的初衷,可謂不謀而合,當下就決定無論如何,一定要到美鄉親眼看看這座傳說中的老酒造,拜訪這群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夢想家。

關心釀造食物、農耕及土地是同行夥伴的共通點

雖說打造小農地酒品牌,是大家都理解的大方向,但究竟該如何進行,是以釀造技術的交流為主?還是地酒文化的理解為先?亦或者先連結善意的在地人脈?最終想起了台灣塾長高峰小姐的一段話—「在友誼的善意基礎上,才有長久穩定的交流及交易關係」。決定信任九州在地夥伴的安排,以「開放互惠的心態」及「長期交流的關係」,作為選擇見學對象的主要關鍵字,除了清酒及燒酎的酒品釀造廠之外,也將其他釀造食品關連部門納入視野。於是,一起去拜訪青松在九州的朋友,就成為這趟見學之旅的基本調性。

同行的有深溝歸農的老戰友文全、小農自釀社團「酵哈哈」的推手Sofia、慢島學堂水稻班的學員玉子、深溝浸種計畫的Zoey、小農選物店「勝美市集」的男女主人唯誠及Reika,還有「微酵好食」的主理人Bonnie,關心釀造食物、農耕及土地是這群人最大的共通點。2023年10月底,一群人踏上了六天五夜的賞味巡酒之旅。

宮崎是日本第四大農業縣,如何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價值,無疑是產官學關注的焦點。第一站,眾人赴宮崎縣政府出資經營的食品開發中心,開發中心底下轄有「Food Open Lab」及「美味度Research Lab」,前者主要提供農家與小型業者租借,可以極低廉租金借用場地及設備,生產合法上架販售的加工品。開發中心會負責教授如何使用設備,甚至協助業者設計與包裝。後者則是藉由各種精密的儀器,針對口感、甜度、香氣等風味進行偵測,協助加工業者開發出消費市場歡迎的食品。

原本以為這種行程,必定是官樣說法的走馬看花,豈料對方派出各部門的主管,全程詳細解說與備詢,在每一個單元空間裡,接受我們天馬行空的提問,各種姿態的合影拍照,頓時間,台灣人特有的歡鬧聲,彷彿溫暖了整個乾淨卻冰冷的空間。文全老練地拿出博士做學問的提問態度,在這個日本引以為傲的食品尖端研究機構中,最終還是必須仰賴品味師的五感直觀,才能在茫茫的數據汪洋中掌舵前行。這段參訪者與受訪者間一期一會的真誠對話,瞬間提升了大家的自信心,原來只要能掌握自身獨特的觀點,即便不是所謂的行家,每個人都有能力發掘自己關切的核心價值與終極答案。

有機,能確實滲入風土成為在地人的日常生活

中午時分,趨往新富町的宮本飯糰用餐,素常週一店休的食堂團隊,特地為了遠道而來的台灣訪客開門營業。年過六十的宮本恒一郎是位爽朗健談的農家大叔,務農種稻超過四十年,目前與其子共同經營有機農場「Organic Farm ZERO」。稍帶靦腆的宮本桑,在我們享用自家特製的飯糰及菜餚時,還一邊用簡報分享他銀髮創業的理念。宮本家世代務農種稻,1970年代還曾經代表宮崎縣奉納天皇米。

靦腆的宮本桑簡報分享他銀髮創業的理念。(照片提供:台灣塾)
靦腆的宮本桑簡報分享他銀髮創業的理念。(照片提供:台灣塾)
宮本家世代務農種稻,1970年代還曾經代表宮崎縣奉納天皇米。(照片提供:台灣塾)
宮本家世代務農種稻,1970年代還曾經代表宮崎縣奉納天皇米。(照片提供:台灣塾)

直到2003年,宮本桑漸漸感覺過度用藥追求產量的極限,開始摸索有機稻米的耕種之道,並於2010年取得有機JAS認證,2021年起甚至開始出口到台灣。以一個不到三十公頃規模的中小型稻作農家,精心印製了中英日三語並列的精緻手冊,甚至還印上了以九州為中心的東亞地圖。但更令人驚訝的是,為了讓不熟悉有機農耕理念的在地鄉親們,也有機會享用自家生產的有機米風味,他特地採用群眾募資的方式打造這家飯糰店,希望讓有機不僅只是一種商機,而能確實滲入風土成為在地人的日常生活。

宮本特地採用群眾募資的方式打造這家飯糰店。(照片提供:台灣塾)
宮本特地採用群眾募資的方式打造這家飯糰店。(照片提供:台灣塾)

揮別滿臉笑容的宮本桑,下一站是同樣位於新富町的有機茶農豐綠園。青松跟豐綠園的森本健太郎先生是舊識,早在2015年的台灣塾時期即有數面之緣。未料這天森本桑有會外出,由出身新潟縣的夫人日高亞矢小姐出面接待。亞矢是平面設計師,因喜愛農村生活而來到宮崎,因緣際會接受茶葉包裝的委託設計,而成為森本太太。

才一下車,我們就被路旁「みどりとすずめ」門牆上可愛而療癒的壁繪所吸引,原來這是2020年茶園開設的茶飲和果子店。店裡除了提供自家生產的各種不同茶品之外,還有新鮮現做的各式和果子。但幾步之隔的「サロン・ド・テ・もりもっ茶」才是我們的目標,這是2023年夏天方才開幕的預約式風土體驗茶席空間,希望將葡萄酒的風土釀造品吟方式帶入日本茶的世界。

亞矢小姐一邊調製茶飲,一邊談到近幾年疫情的影響,加上這兩處空間的連續投資,語調由開心朝向黯然,青松趕緊請夥伴們自我介紹,藉此緩緩莫名尷尬的氣氛!同為設計師背景的玉子,聊到自己因為喜愛食物與設計,卻總是無法滿足自己筆下食物的呈現,最終選擇到深溝學習種稻的過程,亞矢的眼中才再度綻放光芒。她說在玉子身上,彷彿看見自己年輕時的單純與天真,對於美好事物放手追求的勇氣,有種被台灣土地能量療癒的感動,臨別還給了玉子一個大大的擁抱。

民間的台灣塾網絡方才蓄勢待發

當晚,高峰小姐在居酒屋安排了一場歡迎會,同席的有東北食通信的創刊者高橋博之先生、九州鬆餅的創辦人村岡浩司先生,這兩位的中文版著作(《食鮮限時批》及《九州傻瓜的在地創生創業論》)都曾帶給青松許多啟發。主客之間的座位安排頗見巧思,高峰小姐會適時為每位來賓們引薦新朋友,儘可能讓台、日朋友交流,多語言溝通能量全面開啟,再加上與時俱進的AI翻譯app,幾乎所有人都加入了這場即興的台日食農主題交流工作坊。

東北食通信的創刊者高橋博之先生、九州鬆餅的創辦人村岡浩司先生,兩位的中文版著作(《食鮮限時批》及《九州傻瓜的在地創生創業論》)都曾帶給青松許多啟發。(照片提供:台灣塾)
東北食通信的創刊者高橋博之先生、九州鬆餅的創辦人村岡浩司先生,兩位的中文版著作(《食鮮限時批》及《九州傻瓜的在地創生創業論》)都曾帶給青松許多啟發。(照片提供:台灣塾)

夜色已深,眾人道別後,一行人彷彿走在煙火落盡的寂靜街道上,Bonnie忽然冒出一句,從來沒有跟初見面的朋友聊得這麼開心,玩得這麼瘋過,而且對象還是外國人。我想,這就是台灣塾的真正魅力吧。當年高峰小姐為了籌辦台灣塾,台日間往返不下十數次,親自走訪台灣各地大小鄉鎮,從宜蘭的田野鄉間到那瑪夏的高山部落,從澎湖的海角漁村到桃園的丘陵茶園,一步一腳印地串連起台灣與宮崎之間的人情網絡。儘管官版的台灣塾計畫早已結案,但民間的台灣塾網絡方才蓄勢待發。這份彼此相知互信的基礎,搭起了這座台灣九州之間的交流橋樑,儘管事隔多年,那份跨越國界的情感連結,那股不分你我的誠摯追求,如同一顆種籽般悄悄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