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楊文全)
(攝影/楊文全)

野菜的苦味隱身術

寶島出產這麼多種類豐富的蔬菜,姑且不論野菜,人工種植的蔬菜, 種類就多到數不清,每天獨沽一味吃著千篇一律的菜色,如此沒有變化的飲食生活多麼無聊啊!

經常觀看日劇、日本漫畫或聽朋友分享在日本的生活點滴,聽說日本人喜歡在春天時分,到戶外採摘野菜,再把採到的多樣野菜,帶回家烹製成天婦羅及其他野蔬料理。每次聽到這裡,總勾起我很大的興趣,連帶也讓我對採摘野菜這件事格外嚮往。

野菜不等於帶苦味的雜草

在台灣,我們鮮少聽聞這樣的採食活動。為什麼呢?就我的觀察,因為一般人對野菜十分陌生,心態上缺少接觸的勇氣,甚至有些抗拒。例如春末,是龍葵大爆發的季節。龍葵的嫩葉非常好吃,只是帶有些許苦味。它們一叢叢長在路邊或大樹之間,一般人路過,輕瞥一眼, 不會特地駐足觀察,自動將它們歸檔為雜草等級。其中或許也有一些明白人,卻因為不喜歡它的苦味,或不知如何去其苦,乾脆放棄採食的想法。

不可諱言,部分野菜的確帶有些微苦味,難道就因此放棄不吃了嗎?我覺得太可惜了!曾聽身邊很多人說,自己除了高麗菜、青江菜、大白菜之外,不吃其他蔬菜。聽後總為他們感到惋惜,寶島出產這麼多種類豐富的蔬菜,姑且不論野菜,人工種植的蔬菜, 種類就多到數不清,每天獨沽一味吃著千篇一律的菜色,如此沒有變化的飲食生活多麼無聊啊!

為什麼我覺得認識野菜很重要呢?在台灣,大家不願意輕易接觸野菜的原因,是直覺地認為野生的東西有毒,其實這是不熟悉野菜導致的誤解。另外,很多人覺得採食野菜是古早人的傳統生活方式,而傳統在這些人的腦海裡,又跟落伍畫上等號。現代人的飲食習慣早已經跟傳統飲食產生斷裂,對於這些古早智慧既不明白又拒絕去了解,因而造成諸多古老手藝失傳。

放棄了對生活的想像力

都會人抗拒野菜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生活節奏緊張,少有時間心力動手做羹湯,年輕人多數選擇將就外食,委實可惜。因為對料理的放棄,同時也放棄了動手做所帶來的無形樂趣——對生活的想像力,這可能也是現代人沒有真正生活體驗的原因。大多數人寧可花錢買手搖飲或到名店排隊,購買流行商品,要不然就是斥資品嚐昂貴料理,奉美食指南為圭臬,得到的卻都是短暫且被設計過的體驗。

自己動手做飯則完全不同。從「想著要吃什麼」開始,就開啟了為自己服務的過程,一路從挑選食材、清洗、備料、烹飪、裝盤、擺設、上桌,最終來到品嚐,一系列流程,無一不是將最珍貴的時間與用心花在自己身上。不僅飽餐一頓,還透過這一頓餐食, 更了解自己的飲食偏好。如若為了嚐鮮,去搜尋新知,進一步嘗試新的食材和料理方式,更為自己增添豐富的生活經驗。請問受益者誰?是自己啊!

當日子不再只有工作、流行跟風,開始有了自己獨特的品味,那才是真正有滋有味又有格調的生活。人生就是這樣,你付出時間跟精力,造就了自己生活的模樣。你把心思、時光、精力花在喜歡的事物上,你的生活就會變成你想要的樣子。大家不妨捫心自問,我們花費多少時間聚焦在自己身上呢?

野菜變身 離苦得樂

我偶爾感嘆,大多數人因為忙而盲,並沒有真正想像過自己想過怎麼樣的生活,我想,這也是他們對野菜有所抗拒的原因吧!至於許多野菜自帶的微苦澀,別擔心,總有些訣竅可以轉化這些苦味,成為層次更豐富的體驗。我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三個實用料理秘訣,可以讓野菜不討喜的苦味立即變身:

一、將帶有苦味的葉菜類與蛋白質炒在一起,例如:蛋、豆腐、肉等優質蛋白質食材,就是野菜的料理好夥伴。

二、將野菜煮成蛋花湯。

三、先將野菜汆燙後再調味。

只要掌握好這三個料理技巧,日常面對帶有苦味的食材時,大家不妨勇敢嘗試,為自己開啟更豐富的味蕾體驗。以過貓為例,它的正式名稱是過溝菜蕨,也是一味野菜,它的料理方式正是先用沸水汆燙過,再拌入油脂滋潤,如此經調味後,就會讓它咬舌的澀感減少一半以上。

在台灣,常見的野菜如龍葵、昭和草、土人參可以說隨處可見。下次在路間散步時,若遇到一叢叢雜草,不妨放緩腳步仔細觀察, 也許你會尋到寶帶回家加菜,也可以趁機讓生活的步伐緩慢下來,拉近自己與大自然的距離。(轉載自《田野裡的古早味:醃梅子、漬醬菜、 釀米麴、做腐乳……阿嬤古傳的料理智慧》;小標為本刊編輯所加)

(攝影/楊文全)
(攝影/楊文全)

【說說書】

田野與城市的距離,就讓我用這本書填滿……

 文/朱美虹

  從來也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寫一本書,而且寫的是回到家鄉二十年後,從地裡長成的書。 

  自小就離開出生的宜蘭到台北生活,在城市長大搬了不下十次家,然後到南部就學、到日本短住的四年裡成家生了兩個小孩,之後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地方。繞了一圈好像又回到了原點,彷彿有一種落葉歸根的命定感。走遍大江南北之後再回到出生的地方,與當時錯身而過的農村生活又重逢了。

   曾經也為了不斷變換的居所有些怨懟,因為搬家讓國小到大學的同學,都聯繫不到我,同學會彷彿和我絕緣!卻不曾想過,這些都市生活與異國求學的遷徙經驗,讓再次回到熟悉卻又陌生家鄉的我,反而對鄉村生活、傳統古法的釀造醃漬,有了不同於在地人,卻又不同於外地人,一種全新的視野與觀點。

   我的生命歷程,彷彿就是為了把農村田野裡的事情告訴都市裡的大家,然後再把城市裡的人脈慢慢地牽引到田野中;就是為了把城市跟農村揉在一起變成現代的韻味。於是我起心動念,想為這些曾經做過的,或者是即將失傳的古早味,留下紀錄。讓都市裡的人可以窺見田野裡的生活,也讓農村裡的生活樣貌讓大家都知道。

   雖然,現代人的生活好像脫離鄉村很遠了,但老實說依舊是根植於土地之上,生活的鐘擺終究又回到了另一端,虛擬數位的時空又回到了趨近原始土地的初衷。

   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個穿越時空的女人吧!把現在跟過去、把都市跟鄉村都連結在一起,讓田野與城市的距離就用這一本書把它補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