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作品中挑戰不可能的重力,讓一件美麗的瓷器渾然無漏底,宋代的官窯採取「支釘燒」的工法:在上滿釉藥、預備燒製的器皿底,墊上一座類似小皇冠的支釘座——有三支釘、五支釘、六支釘等,墊座上尖下圓,將瓷器「浮」在半空中燒製。待得燒成冷卻後,再將器皿從支釘上輕輕拔下。如此一來,完美的釉面,只剩下數枚如芝麻般的香灰色小痕,稱為「支釘痕」。
燒窯的時候,釉隨著高溫開始熔化。
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釉會向下流動、燒結。陶瓷品的底部通常不上釉,或至少必須留下一圈不上釉的足底,這樣在高溫的燒製過程中,熔化的釉才不會與底部的硼板相黏。一旦黏住,冷卻之後就拔不下來了。由於人類無法在半空中燒製一件陶瓷製品,所以一般陶瓷器的底部,多少是看得到胎土顏色的。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擁有一件完美滿釉、完全不見土色的瓷器,該怎麼做?
宋代的「官窯」、「哥窯」與「汝窯」,是皇室御用的陶瓷廠,既然是皇家御用,必然試圖追求技術的極致表現。於是,為了在作品中挑戰不可能的重力,讓一件美麗的瓷器渾然無漏底,宋代的官窯採取「支釘燒」的工法:在上滿釉藥、預備燒製的器皿底,墊上一座類似小皇冠的支釘座——有三支釘、五支釘、六支釘等,墊座上尖下圓,將瓷器「浮」在半空中燒製。待得燒成冷卻後,再將器皿從支釘上輕輕拔下。如此一來,完美的釉面,只剩下數枚如芝麻般的香灰色小痕,稱為「支釘痕」。
三座官窯之中,又以汝窯「天青瓷」的支釘痕最細微、最乾淨。天青瓷是一種柔和粉潤的青釉,類似雨後藍天的色彩。五代後周世宗曾以一首詩聯來指定御窯瓷的燒製:「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相傳北宋徽宗也以同樣的標準來比評汝窯所要的天青釉色。故宮收藏的汝窯天青瓷,確實如同風雨過後一抹天色,清朗明麗。
文學的多重隱喻特性,使得這兩句詩聯,不單單只做為皇帝個人喜好的「Pantone色卡」來解讀。後代多將這兩句詩解讀為周世宗的政治抱負。周世宗是養子,早年隨商人往來江陵賣茶。後來他的養父與養兄弟被誅殺,世宗在鬥爭之中即位。也就是說,周世宗不是一個嬌生慣養、含著金湯匙等當皇帝的公子哥兒,他早年擁有商場實務經驗,更因家破有著切身的政治鬥爭體悟,對於後周混亂的體制與環境,算是抱持改革勇氣,並且付諸實踐的人。
政治乃眾人分配資源利益之事,本來就是最「腌臢」的差事。周世宗即位後,展現出一個財經人的能力,全力從經濟改革下手,除弊、整頓稅收、推動均田政策,試圖重新提振整體經濟發展,達到均富強國的理想。
田地均分,當然是要得罪一大票既得利益者,而如何振興國家衰弱的人力資源,則讓他擔上了個「毀佛」的臭名——國家長年戰亂,青壯年人力為了逃避兵役與賦稅,紛紛剃度,出家為僧,導致國家幾無生產力可言,更不可能整頓軍備。周世宗強力要求有家人須照料、私自剃度的僧侶一律還俗,又廢去冗設的寺廟,並且大舉徵收銅製佛像,將銅像銷毀熔化之後,做為發行貨幣的金屬料來源,干涉宗教自由引發人民強烈反彈。而面對外界一波波的質疑,周世宗是這樣回應的:「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翻成白話就是,佛法是為了救人度人,我的政策也是在救人度人,佛不是最講究布施嗎?佛在心中坐,不要在意那個金身表象啊。要我獻出我的肉身,我也願意犧牲奉獻啊。
說到做到,周世宗衝衝衝的結果,三十九歲正值壯年,就病逝了。
所以當他說出「雨過天青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時,談的當然不只是顏色,他所夢想的是在經年戰亂、人心疲憊的前提之下,如何建立一個好的政府制度,打破愁雲密布的亂世,讓世界重見美麗的天光。
這才是天青的終極追求。完滿、幸福的粉彩色,近乎庸俗,是夢啊。
要辦到雨過天青,談何容易。得花上多少時間、補綴多少漏洞,除去多少頑強的阻礙?就像一件光潔瓷器出窯,背後又是多少破碎的失敗品,要耗盡多少匠人一生的心血呢?周世宗所做的每一項改革都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他夢想的可能是美好天青色;而他的一切政治作為,則是瓷器燒成之後,注定被拋棄的支釘圈。
我不知宋徽宗是不是懷著與周世宗一樣的想法,在寫汝窯的天青瓷?他又當如何看待自己的政治生命?但是我深深感動於天青背後的重量,為此寫了一首詩〈天青瓷〉*:
天青瓷最俗
那是皇上天真爛漫的
一派胡言
說
世上最好的顏色
是雨過天青
皇上總沒見過潑辣辣
眼中滲汗的
日正當中
亦沒見過那狼狽濕透
傷風前夕
悠遠的虹
哎那皇上命苦呢
可眼神還透澈
像個孩子似的
俗,就俗些
人生最難是俗成
日常飯食那樣純粹美好著
一不小心
就要全盤皆碎地
美好著
愛天青瓷,不只是貪看那如玉般柔滑完美的正面,我最迷戀的卻是器皿背面,那微小如芝麻的幾枚釘痕,隱喻著夢的支點。
從微小的地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勉力撐起,有多少人傾盡全力,只為讓可能性降臨,只為了打造出美麗新世界。不知情的人,還以為盛世安樂,是自己會半空中掉下來的天福呢。實是為了新世界而付出的,重量、火燼與傷,都讓支釘座來擔負了。
*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志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所謂佛耶?且吾聞佛在利人,雖頭、目猶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引自《資治通鑒》卷二百九十二・後周世宗顯德二年。
*〈天青瓷〉:詩作收錄在作者自費出版詩集《雜色》。(摘自《玩物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