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徐銘志)
(攝影/徐銘志)

看不見卻真正重要的高湯

眼前至少超過七十公分高的超大鍋子數個一字排開,沒有蓋子,正在瓦斯爐上細火慢燉,表面漂浮著略為露出水面的食材,仍能一眼就看出,這是豬肉、這是整隻雞的雞翅、那是火腿……,高湯中顯然有好幾隻雞,表面除了冒著氣泡,還浮著一層金黃色的油脂。

「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眼睛看不見的。」《小王子》裡的這句話,用來形容虛無飄渺的高湯再貼切不過。就從小吃到的中式台式菜餚來說,大火快烹、繁複細膩做工往往被拿來作為賣點,高湯便鮮少成為檯面上的焦點。然而,只要略懂廚藝的人就知道,高湯之於菜餚的重要性。拿排骨蘿蔔湯來說,為什麼不做單純的蘿蔔湯呢?原因不外乎是排骨在熬煮之中,提供了鮮味來源,就像是高湯所帶來的美味。

時間與食材堆砌而成的高湯

中菜大廚經常透露做菜小訣竅:炒青菜時添加高湯。高湯的甘甜鮮美滲入蔬菜,味道也跟著立體起來。一回,在台中採訪經驗老道、輩份甚高的主廚,談的是得到美食圈讚賞的幾道菜餚,聊著聊著,他透露高湯是基礎根本。菜餚好吃的功勞,高湯也算有所貢獻。在中菜採訪經驗中,甚少主廚主動提及高湯,憑著記者的好奇追問,他形容,店裡的高湯還分門別類熬煮,才能運用在不同食材之中。

我隨即說,「可以進廚房看看?」跟著主廚的腳步來到幕後現場——專門熬高湯的區域,大開眼界。眼前至少超過七十公分高的超大鍋子數個一字排開,沒有蓋子,正在瓦斯爐上細火慢燉,表面漂浮著略為露出水面的食材,仍能一眼就看出,這是豬肉、這是整隻雞的雞翅、那是火腿……,高湯中顯然有好幾隻雞,表面除了冒著氣泡,還浮著一層金黃色的油脂。

至此更佩服扎扎實實熬高湯的這位廚師與餐廳,畢竟從食材到時間都是成本啊。在這個講究速成的年代,不少人選擇以雞湯粉、大骨粉或其他替代物來製作高湯,這份講究雖是基礎卻實屬難得。

將高湯視為基本功的法國菜

中菜需要高湯,擅長醬汁的法國菜更是視高湯為基礎。《法國藍帶的基礎料理課》一開始談的「基本中的最基本」正是高湯。「法國料理,由多種基本技巧建構而成。高湯就是其中之一。」書中按圖索驥介紹小牛高湯、雞高湯與魚高湯。細看熬煮高湯的成分,必有辛香蔬菜、香草束與肉,只是略有差異。最耗時的是需要三至四小時的小牛高湯,魚高湯則僅需要半小時不到。

在高湯之後,《法國藍帶的基礎料理課》馬上列出三種高湯能做出的法式經典醬汁,波爾多醬汁、酸橙醬汁……,可以說高湯是法式醬汁的底氣,更替法國菜帶來獨樹一幟的地位。

(攝影/徐銘志)
偌大的鍋子裡滿滿食材,細火慢燉熬製高湯(攝影/徐銘志)

沒有高湯就沒辦法做日本料理

與中式、法式高湯截然不同,日式高湯一點油脂也沒有,僅以昆布與柴魚製作而成,卻極可能是世界上論述最多的高湯了。一位日籍日本料理廚師曾告訴我,每天他們進到廚房的第一件事,便是熬高湯。「這是日本料理的基礎,沒有(美味)日式高湯,做出來的日本料理就沒有靈魂。」那次,他從日本京都來台灣的餐廳客座,昆布、柴魚至關重要的食材當然就從日本帶來。聽說,他也很在意台北的水質究竟是硬水還是軟水。後來在餐廳的確認下,原來台北的水和京都同為軟水,這才讓他放下心裡的大石頭。

日本名廚小山裕久在《日本料理的神髓》甚至提到,「幾乎所有的料理都需要高湯來提鮮,比方說,醬燙鴨兒芹、燉煮青菜、煎蛋捲等等,就連醬汁類的土佐醋都有添加高湯。簡單說,沒有高湯就沒辦法做日本料理。」

日式高湯中超過九成九都是水,也因此在日本不少餐廳對於水質頗為講究。說也神奇,清澈略帶金黃的日式高湯中沒有油脂,卻因有了昆布與柴魚的加持,隨即成為有滋有味的汁液。

這是日本在美味上的大發現——在酸甜苦鹹之外,找到所謂的第五味「鮮味」(日文:旨味),來源是昆布與柴魚裡的氨基酸。這兩樣都是經由脫水乾燥的食材,所以鮮味濃縮在其中,再經由水煮的過程釋放萃取鮮味,也因此日文高湯的漢字寫為「出汁」。

水昆布與柴魚創造出的鮮上加鮮

水、昆布、柴魚,如此簡單的三個食材,卻是日本大廚畢身傾全力鑽研的。從食材的選擇和萃取的方式,大廚們便各有想法,一種日式高湯各自表述。用什麼昆布與柴魚、用量及水量、加熱的時間與溫度,光是這幾個變數,就讓每家發展出各有所長的日式高湯都,有的鮮味爆擊、有的鮮味餘裕特別悠長……。《日本名廚高湯研究全書》甚至把五間日本料理餐廳的高湯做一比較,依昆布用多少、柴魚用多少、萃取溫度等眾多條件,算出各家高湯氨基酸的數量,進而換算成鮮味強度質。

在日本喝過不少味噌湯,湯裡並沒有什麼矜貴食材,不過就風味來說,鮮味、煙燻味、味噌發酵風味等都濃縮在小小碗裡,一入口便感到極其鮮美。或許曾經滄海難為水,在台灣喝到的味噌湯普遍風味不足,顯然正是未在高湯上下足功夫,甚至僅以水來取代高湯。

(攝影/徐銘志)
僅以昆布、柴魚和水就能熬出鮮美的日式高湯(攝影/徐銘志)

回到自家的廚房,因為對於鮮味的追求,熬高湯成了例行公事。只是實在耗時,不能經常為之,特別是中式與西式高湯。於是往往備齊食材,趁機熬上一大鍋。待冷卻之後,再裝入容器,送進冷凍室,待需要之時,再取出使用。至於材料簡單的日式高湯則多半使用前再製作,日本來的昆布略為刷過後,不用水洗,以免把上頭白色結晶、也是鮮味來源的物質給洗掉,隨即入鍋加水烹煮一段時間,待完成之時,把大量的柴魚片放到鍋裡,隨即熄火,略為浸泡。

有時在市場買了去骨雞腿,帶回來的雞骨頭就拿來熬湯,些許的薑片與米酒,煮上個半小時便是色澤灰白、帶有風味厚度的簡易高湯。

這年頭誰還要花時間熬高湯?或許嘗過那些真正濃縮食材與風味的湯頭後,你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攝影/徐銘志)
以高湯製作出的味豚汁,甘甜鮮美(攝影/徐銘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