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宴客放大絕:烤大塊肉 

烹煮大塊肉成功的條件就一個字:「慢」。我常常說素人料理最重要的調味料就是「時間」,我們是素人,不是靠廚藝賺錢的大廚,妥貼安排,有的是時間,慢慢來,拉長烹煮時間,慢烤、慢燉是大塊肉料理「賓果」的關鍵。

[dropcap]社[/dropcap]交媒體興盛之後,廚房和餐桌就延伸到臉書、LINE、IG等社交媒體,無國界的臉友,賴眾,都用眼睛親臨其境似地跟著品評你眼前的每一道菜。在社交媒體上面討「讚」,不在味美,而在拍得美。但照片美卻不好吃,只是徒然辜負自己的味蕾。

烤大塊肉讚聲不絕 且可認識食材

攝影\陳洲任
攝影\陳洲任

請客數年下來,有個心得:有一類料理,既容易在社交媒體上討讚,又能讓同餐桌上的親朋好友喊「哇」,又「虛實整合」能滿足自己當「大廚」的虛榮,那就是大塊肉料理。 算算做過的大塊肉料理包括:超過3公斤的沙朗燒牛肉(Roast Beef)、慢烤近3公斤的帶骨紐西蘭小羊腿、2.5公斤的日式叉燒、每塊超過1.8公斤豬肋排(一次兩塊);舒肥(Sous Vide)每根超過1.2公斤的戰斧牛排(一次三根)。一公斤以下的算是前菜,就先不提了。

為什麼是大塊肉料理可以不分「虛實」炫耀呢?

攝影\陳洲任
攝影\陳洲任

除了炒熱餐桌現場氣氛,貼到臉書讚聲連連外,大塊肉料理還有幾個好處:認識食材。因為食材的大形狀還在,剛好可認識肉品的部位和用途。例如,買到「澳洲和牛冷藏鯉魚管」,這英文叫Eye Round,是牛後腿外側的腿眼肉,因為是瘦肉,多半用來做炒肉片,但整塊牛肉也可以拿來烤做成Roast Beef。網路上資料夠多,按圖索驥,沙朗在哪?菲力又是哪一塊?梅花?五花?很快就有概念。 品嚐原味。那麼大一塊肉,無論是牛、豬、羊,未經精修,一定間雜有脂肪、筋膜和骨頭,一口咬下去,多層次的風味,是原味更是美味。

攝影\陳洲任
攝影\陳洲任

風味之外,大塊肉妥當料理,易保有肉汁,不用搞什麼滴雞精、瘦肉湯,這些肉汁富含多種蛋白質、胺基酸,吃完讓你元氣滿滿,呼朋引伴。動輒幾公斤的大塊肉,一般三四人小家庭,或是單男、單女,戀人等,無福消受,所以大塊肉就是要大家一起來,大塊吃肉,大口喝酒,是團圓歡聚的最佳藉口。

「骨肉分離」之際 上火讓肋排上色

食評家麥可・波倫在他的大作《烹:人類如何透過烹飪轉化自然》中提到,原始人類因為懂的用火來煮熟捕獲的獸類,是人類智力得以大幅演化的關鍵。分享大塊肉,也可以讓我們享受這種亙古以來的歡樂。烹煮大塊肉成功的條件就一個字:「慢」。我常常說素人料理最重要的調味料就是「時間」,我們是素人,不是靠廚藝賺錢的大廚,妥貼安排,有的是時間,慢慢來,拉長烹煮時間,慢烤、慢燉是大塊肉料理「賓果」的關鍵。

第一次成功達陣的大塊肉料理是BBQ豬肋排,好市多買的「台灣豬腹脅排真空包」,每塊近2公斤。大蒜鹽、小茴香、匈牙利紅椒粉(Paprika)、辣椒粉、黑胡椒和黑糖,混成乾料,平均塗抹在肋排的兩面,烤箱設120度(比平常烤東西的溫度低,一般是200度上下),烤4個小時(沒錯,是4個小時,我的賓客常常質疑這個答案)。前兩個小時直接烤,兩個小時之後,將豬肋排塗上大量的BBQ醬(辣不辣,什麼牌子皆可),用鋁箔紙將烤盤密封,再烤2個小時。完成後,掀開鋁箔紙,就會看到「骨肉分離」(Fall off the bone)。這時候可以再塗上一層BBQ醬,用烤箱的上火讓肋排上色。

攝影\陳洲任
攝影\陳洲任

最近還常烤一整塊3公斤以上的沙朗燒牛肉,更簡單,牛肉先用屠夫結(有點複雜,容後再述,如果不會屠夫結,也不會SM繩縛,那先隨便綁)綁好,抹上大量的鹽和黑胡椒,放冰箱冷藏室過夜入味。烤前先將肉拿出冰箱,回到室溫,烤箱110度烤3個小時。烤完先出烤箱靜置10分鐘,就可上桌。 雙手端著大盤,將大塊肉料理上桌,第一刀切下去,眾人皆讚嘆之時,一日大廚忙活大半天就等這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