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熱滾滾之滷肉X麻油雞=國民美食趴

幾乎每位作者都是動口也動手的會家子,寫飲食的,自己進得了廚房;寫生態的,本身投入關注環境工作;寫農藝的,本身就是半農半X,臥虎藏龍。既然第一次活動正處於冬春交遞,天氣乍暖還寒間,何不就家家戶戶都會做的滷肉與麻油雞這兩種國民美食,與讀者第一度接觸。

《上下游副刊》悅讀樂食第一趴特寫

[dropcap]無[/dropcap]論世道如何,於生命的流光飛舞中,人人都渴望歲月靜好。2017年11月5日,《上下游新聞&市集》逆勢開了《上下游副刊》版面,在新聞部力拚追索探究關注農業、食物與環境議題,以及市集的做為小農供應平台,讓人們認識更多本土的自然產品之外,我們期盼將動盪的人心,透過副刊邀請文藝創作者的齊手耕作,與讀者的閱讀,在風雨琳瑯或行星逆行的時局中,結出氣息安舒歡悅的果子。

截至2018年12月止,58位文藝好手與我們合作了50期副刊;2018年12月,《上下游副刊》獲得《Shopping Design》所頒發的「2018 Taiwan Design BEST 100 」中的「年度藝文設計服務平台」獎項,這是一個時尚年輕的獎項,網羅了當年踏在浪頭、各種設計領域的100個最佳逐浪者,做為一個耕植於土地上的媒體,能獲得此一酷炫的獎項,殊為特別。

歷經年餘,《上下游副刊》期許自己浮出數位版面,透過活動與讀者實地交流,與素來在背後支持我們、推廣節氣飲食的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設想能否激盪出新火花?因為做為一以飲食/生態/農林漁牧為主的文藝平台,我們的作者不僅追求文字與圖像修為,尤其不一樣的是,幾乎每位作者都是動口也動手的會家子,寫飲食的,自己進得了廚房;寫生態的,本身投入關注環境工作;寫農藝的,根本就是半農半X,臥虎藏龍。既然第一次活動正處於冬春交遞,天氣乍暖還寒間,何不就家家戶戶都會做的滷肉與麻油雞這兩種國民美食,與讀者第一度接觸。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老中青三代透過食物傳遞成長的文化背景

遂決定邀請老中青三代的作者—台南長大的林世煜、旅台35年的馬來西亞華人陸之駿、大稻埕兒女的洪愛珠,3人來自於不同文化背景,背負著各自成長環境的飲食經緯,三者會演繹出什麼樣的戲碼?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與茶職人陳煥堂合著過《台灣茶的第一堂課》、《台灣蔬果生活曆》的林世煜,從一位被冷凍水餃餵食應付三餐的遠庖廚者,變身為餐餐在家煮食且高朋滿座的「林府行政主廚」,隱性的台南人「刁嘴」本質被喚起之後,再也回不去冷凍水餃時代。

(關於林世煜的台南飲食獨沽一味請參見此篇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3084)

而一手寫政論,一手寫飲食的陸之駿,來台的時間已遠遠超過馬來西亞,他的烹煮路數常出奇制勝,一旦投入某種境界必定要摸透摸熟知根知底的,這種精神也用之於治理飲食的脈絡中。去年於本刊寫出《年菜唯有三仙燉》把陸海空冶於一鍋,尋常食物被他做得一眾拍案叫絕,「因為我是『外國人』,沒有祖傳包袱。」不時如此自況的陸之駿,對自己的手藝毫不「謙虛」地信心滿滿。

首篇文章《肥嫩完滿滷肉最解愁》刊登於《上下游副刊》的洪愛珠,即艷驚巷內仔。被大稻埕出身的外婆和不時得變出一桌澎湃宴客菜的母親養大,那年頭的女人縱有號令萬軍之才情,也僅能委身於廚灶間,轉出讓硬派又挑嘴的家中男人面上有光的宴食。愛珠留學英國之際,一鍋肥潤完滿的滷肉是她解鄉愁之所繫;儘管英倫豚肉腥臊,她仍鐵了心要把家族滷肉菜譜給學成,每一步驟無不遵母親所囑,堪稱標準的好學生。

母傳滷肉絕學打前鋒 「3D立體效果」麻油雞炒熱一室

2019年1月23日,當天兀自寒澈卻晴朗,正是大啖肥腴油豐美食的好日子,第一趴《豪華版滷肉X麻油雞趴》由建蓁環境教育基金會與《上下游副刊》攜手,假台北城東區廚藝教室,眾女將們忙進忙出張羅,結合朗讀三位作者相關大作與現場展現手藝以饗來賓,三軌並進,下午2點30分開趴。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心細的洪愛珠以母傳滷肉絕學打前鋒,現場詳盡說明一鍋好肉久燉不爛十足入味的基礎—溫體黑毛豬肉的「太胸」部位。在豬瘟外患虎視眈眈的當下,能有肉佳質優的台產黑毛豬可爌,簡直該歡呼幾聲「福氣啦!」愛珠特講究食材,白胡椒剛從原產地泰國捎回來,醬油倒是手邊有什麼則用什麼,最關鍵的借現鍋逼出的豬油炒糖烏上色,此刻,眾人圍攏過來,定睛於洪愛珠的每個動作,一室溫度度頓時升溫,把寒流全然阻絕在外。

(有關洪愛珠家傳滷肉作法詳文請參見此篇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12)

緊接著,樂吃究吃的陸之駿版上陣,宣稱自己是「粗魯派」的他,前一晚得意萬分地將正在做的滷肉傳訊給本刊總編輯說:「我今天的爌肉很好吃。」「我剛偷吃了一點。」「用大量的蔥吸油。」陸之駿喜歡大鑊烈火,和洪愛珠用的豬肉部位一樣—太胸與三層肉齊用,海量的蔥、大蒜、正港陳年陳皮,取三種醬油—頭抽、蠔油、黑曬油,他當場得意地秀出他發現的生抽壺底油,「這可是第一道萃取的醬油,市面上幾乎看不到有賣。」加上清酒麴料理酒,旺火快炒,緊收肉汁,爌個肉熟味足卻久燉不至於糜爛化開。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迷信同一種食材同時用上三款,會有「3D立體效果」陸之駿曾在本刊撰寫的「非典型」麻油雞現場現教,三種薑-南薑、竹子薑、薑母,根本就是南洋風麻油雞,取自於大武山的雞先以鹽醃入味,再炙火烈炒雞肉,連米酒也大有來頭,湯頭甜味來自於黃耆。當陸之駿把清酒麴米酒豪邁地倒入鍋中,一滴水不摻,蓋上鍋蓋先讓湯滾燒升溫後,俟一掀蓋,立即手腳麻利地點火,「轟」地一聲,熊熊火勢瞬間爆開,現場來賓哇地讚嘆為「男人的麻油雞」!果真是動作大食材強,必能先聲奪人,迅即炒熱一屋氣氛

(有關陸之駿「非典型」麻油雞作法詳文請參見此篇https://www.newsmarket.com.tw/mag/2696)。

原本約定三位作者分別貢獻一款滷肉絕活與麻油雞秘方,讓來賓可同時吃到三種肉、三種雞、三款米,但老薑林世煜謙稱自己是動口不動手的「行政主廚」,手藝僅只於招待朋友,幾經勸進後,終於首肯以當令的高麗菜做菜捲,預先拌好肉餡調妥味,在家先蒸與現場示範並進。本趴既然已公開宣稱各有三種滷肉與麻油雞,不得黃了報名的讀者與朋友,只好由本刊總編輯古碧玲代打。

攝影\劉振祥
攝影\劉振祥

新竹閩南人的外婆與母親係形塑古碧玲成為「歪嘴雞」的原力,她表示母親的滷肉作法近似洪愛珠家傳,且因近日居所無瓦斯爐明火可烹,又因事忙,只得央請家人代購黑毛豬三層肉;試圖在侷促道具中殺出一條路來,君不見世上大廚主持旅遊節目中,都要來一段以卡式爐採當地食材理出五星級菜色嗎?索性以卡式爐爌出自己的中西合璧版—借西螺御鼎興黑豆醬油與辣醬油膏、紅蔥頭、青蔥、花椒油、恆泰豐麻油,先取幾塊較肥的豬肉逼油,用以炒香紅蔥頭、青蔥,其餘則汆燙後瀝乾水,大火爆炒收肉湯汁,再小火慢爌;

去羶腥味的祕訣則以一顆柑橘對半剖擱置於滷汁中,待滷汁已滾即取出柑橘,榨出其中的汁液回鍋中,兼具取其甘甜,她說,「這道爌肉,意在示範用卡式爐也可以做出能吃的滷肉。」

三種滷肉讓現場來賓趣味盲測,其中果然有虎鼻師精準說出哪一道是做誰的。接下來,建蓁女將們早已煮好三種風味各具的好米:莊正燈的桃園3號芋香米、貢寮的坪林米以及花蓮新社的小島友米,邀請來賓與滷肉搭配,米香肉香,佐清爽的高麗菜捲,四種口味的麻油雞(陸之駿分別做了不加水與加水版本的麻油雞)。

畫作\Leo Li
畫作\Leo Li

被本刊借用其滷肉與麻油雞畫作,作為海報設計主軸的街畫家Leo Li黎忠榮應邀半途蒞臨現場,見現場煮得鍋火油旺地,他悄悄問道:「這些都是飯店主廚?」一聽聞是作家們,更是敬意肅之,忍不住手癢繪起料理中的陸之駿,也算一段小插曲。


《上下游副刊》2019年試水溫第一趴,喝了四種麻油雞酒,想起《紅樓夢》裡王熙鳳的「我家裡燒的滾熱的野雞,快來跟我吃酒去。」酒酣耳熱,朗讀三位作者的幾段文章,引文佐食,歡樂謝幕。在家家都做的國民美食中,第二趴已進入規劃中。

食未必在精,膾味必要細,關鍵在於對風土的認知與對生活的安排,今年,願讀者與我們一起體驗飲食生態中的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