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看到一籃橘子,扣子看到一籃果皮。 攝影/古碧玲 賴黑黑 留言……
人們看到一籃橘子,扣子看到一籃果皮。 攝影/古碧玲

果皮冷漬成果醬 一點不浪費

七天過後初濾,忍不住先嘗為快,先嘗果肉酒,好喝到哭!再嘗果皮,沒有想到——好喝到讓人老羞成怒:皮居然比果肉還適合釀酒,到底是什麼道理嘛!

[dropcap]大[/dropcap]家一邊喝,我一邊講這些酒背後的故事。

糯米酒釀造用的糯米,是我親手種出來的,我的田離這裡不到兩公里。親手留種、育秧、單株手插、全程不施用任何農藥肥料——注意哦,是肥料,不是特指化肥。

人們看到一籃橘子,扣子看到一籃果皮。 攝影/古碧玲 賴黑黑 留言……
人們看到一籃橘子,扣子看到一籃果皮。 攝影/古碧玲

我相信自然,喜歡自然循環中天生天長。收割後手工日曬,由村裡老農夫用小機器碾米,再在我家廚房裡蒸米釀造,每一個過程,一絲一扣都有手的感覺、人的溫度,都是人與自然對話的產物。

在阿寶的果園裡撿到寶:落在地上的奇異果

釀酒所用的奇異果,得自不遠處的梨山,果子的主人,是台灣奇女子阿寶——李寶蓮。
阿寶曾是單槍匹馬遊走天下的台灣游女,一路走一路畫行腳歐亞山川,人生旅程率性傳奇。她和三毛,都是我在有幸踏足台灣之前就心存仰慕的人,不論是遠走天涯還是耕耘故土,她們都是在做自己。阿寶也是最早關注台灣土地問題並付諸行動的先行者,而立之年開始思考「一生中要有一段日子流汗低頭向土地索食,生命的過程才算完整」,從1999年起在梨山租地討山,不僅自己靠討山賣果子過活,也用陡坡地退耕還林,發起宜蘭大宅院友善市集,「吃在地、吃當季、支持小農、友善耕作」,成立「守護宜蘭工作坊」保護農地……

在我來到台灣之前,就已經讀過阿寶的書,那本著名的《女農討山志》,如今我手裡這一本,已經是2015年的的第28次印刷。簡體版《討山記》剛出我就買了,對阿寶那叫一個羨慕嫉妒恨——瞧瞧人家!

我也是個有著山林農耕夢想的人,也嚮往那種「流汗低頭向土地索食」的生活。感謝命運機緣,讓我在五十幾歲的時候過上了這樣的生活,並與阿寶結緣。

去梨山公車四小時,在曲曲彎彎的山路上狂轉彎,號稱從不暈車的我差點暈死,入一趟寶山,真不容易。
阿寶正在果園裡忙著給奇異果套袋,原來梨山不僅有梨子,還有奇異果。

在阿寶的果園裡撿到寶:落在地上的奇異果。阿寶說落果不足五成熟,太過酸澀,不好吃。
沒關係用來釀酒就好吃了。我一直是走到哪裡釀到哪裡,我一來,阿寶就會有喝不完的酒。

但阿寶不喜杯中之物,單是我背去山上的幾瓶酒已經喝不完,慨然將一大堆寶貝交我全權處置。

從皮到肉、全食物善用

這些寶貝,把每一粒都細心打理。清洗晾乾,再一粒粒削去外皮,果皮也不會丟掉,我分別釀了兩甕酒:一甕果肉,一甕果皮。阿寶的果園,不施化肥農藥,純淨天然,連皮帶肉都是寶貝,一點都捨不得浪費。
七天過後初濾,忍不住先嘗為快,先嘗果肉酒,好喝到哭!再嘗果皮,沒有想到——好喝到讓人老羞成怒:皮居然比果肉還適合釀酒,到底是什麼道理嘛!

阿寶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果子,我千辛萬苦一路狂暈帶下山,這麼寶貴的東西,釀酒之後也不會丟。
釀酒之後的果皮,按比例加入水和黑糖,六個月後,會變成食用酵素。
果皮都被如此善用,果肉當然要更加慎重搞扛地對待:被我繼續加工,變成冷漬果醬。

我在這一節拿來兩瓶,給大家品嘗,分別是果肉和果皮酒濾出來的沉澱物。果肉那一瓶容易理解,果皮那一瓶,則是削皮時附在果皮上那薄薄一層經歷了釀造過程,從果皮脫落而成的。

色澤亮麗的飲品可能是「農業廢棄物」—果皮釀出來的。攝影/劉振祥
色澤亮麗的飲品可能是「農業廢棄物」—果皮釀出來的。攝影/劉振祥

總之,這批得之不易的寶貝,被我從皮到肉、全食物善用,一點也沒有浪費。

不止這樣對待阿寶的果子,所有的食材都是寶貝,就算是傳統市場採買也一樣。人向土地索取已太多,全食物利用就可以降低索取,緩解資源耗竭,不僅是惜物敬食,也是人類自保。

人是幸運的,萬物之靈,可以享用自然的豐厚賜予。吃東西時,會有相當一部分是被丟棄的。為什麼?因為它們「不好吃」。好吃,當然很重要。凤梨皮火龙果皮奇异果皮,我的這些「農業廢棄物」味道怎麼樣?

「好喝!」「好吃!」自然又是一片驚嘆,這個我已經習慣了。
不僅好喝、好吃,還有營養。我的手作課特別強調全食物利用,可以更好地與天地賜予對話。我們選水果的時候往往會聯想到營養價值,但是要知道,對水果營養價值的介紹往往是指「水果整體」,而且,水果的皮中營養物質的含量往往更高,我們吃果肉丟果皮,不僅丟掉了剛才的好味道,也丟掉成分列表裡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