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援引自網路商用圖片
圖:援引自網路商用圖片

越式炸餃子 Banh Goi

媽媽準備的是Banh Goi,Banh Goi是指越南風味的巨大炸餃子。麵皮通常是用米粉鞣製而成,內餡包著豬肉、粉絲、豆芽和木耳等食材,經由高溫油炸起鍋後,蘸醬食用。

「老師,妹妹說她不要我們的媽媽。」

微弱的聲音從背後迸出,在嘩啦嘩啦的水龍頭聲中卻是如此清晰宏亮。
我停下手邊的洗潔工作,眼神交會的瞬間,彤彤緊張的低下頭,久久不語。

說出口的話已經沒有收回的餘地,她看起來鐵下了心,深吸了一口氣,聲線顫抖、緩緩吐出:

「她想要你當我們的媽媽。」

你們誰是混血兒呢?

在新學期中,有個孩子神秘兮兮的湊上前來,故作玄虛的說到:「老師~有外國人來上課耶!」

「外國人?」金髮碧眼的既定形象浮現在眼前。

「對啊!就是學校老師說的『新移民之子』啦!」

朝孩子目光望去,看到一對姐妹怯生生地站在門口,彷若有道結界,硬生生將他們隔離在外。

「你們誰是混血兒呢?」工作室老師妙語一出,立刻吸引在場所有目光。

小姊姊默默地半舉著纖細的手臂,身旁的妹妹見狀後也立刻舉手附議。

「老師,我爺爺是原住民,這樣我是混血嗎?」坐在黑板正前方、膚色白皙的女孩提問。
「當然,這樣也是混血兒啊!」老師衝著她笑了笑,女孩驕傲的舉起右手,眼神有藏不住的驕傲。
「老師!我爸媽是閩南人跟客家人,這樣也是混血嗎?」坐在女孩對面的男生不甘示弱的說到。
「當然!這樣你就是閩客混血耶!」老師臉上的笑意更加濃厚,流露出讚許之意。
「這樣我也是!」「我我我!還有我!」「我也是混血兒!」

在一片歡騰聲中,孩子們紛紛舉起手搶著加入「混血兒」行列 / 圖:作伙呷霸工作室授權
在一片歡騰聲中,孩子們紛紛舉起手搶著加入「混血兒」行列 / 圖:作伙呷霸工作室授權

再望向門口,姐妹倆悄然入座,原本眉頭深鎖的陰鬱,已然轉為安心的微笑淺淺。

那對越南姐妹花

姊姊彤彤沉著穩重,那雙深邃的大眼睛總是在環顧著整個場域,靜靜地觀察每個人的一舉一動,從不輕易吐露心聲;妹妹心心天真活潑,面對任何人都能綻放出燦爛的笑靨,總把握每次的發表機會,迫不及待地和大家分享想法和經驗。

面對這樣個性迥異的姐妹,孩子開始以「那對姐妹花」作為代稱,久而久之,竟也成為大家的默契。

在一兩次的課程後,心心很喜歡在我身邊轉呀轉,時不時分享自己在學校的趣事給我聽。

「心心,你在家會跟家人分享這些嗎?」在某次談話中,不經意地提到了家庭狀況。

一抹暗藍悄悄渲染上心心金澄澄的笑容,她歪著頭、思考了一會兒,輕輕地說到:「我媽媽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講話,」猶豫了一下,接著說:「而且她是越南人。」

語言的陷落、溝通的距離

由年輕越南媽媽、年邁台灣爸爸所組成的家庭,在這個村落已是常態。

在台灣許多鄉村聚落,青壯年人口不斷外流;與此同時,卻有著一群遠從異地而來的女性,在這塊不熟悉的土地上,孕育著下一代:彤彤和心心就是時代變遷下的新結晶。

由於父親的缺席,家計轉由母親一肩扛起,而不熟悉國語的媽媽,僅能透過打零工的方式,慢慢地摸索、試圖融入這個新的社會與文化。

這也是她們第一次當母親,但卻沒有人能告訴他們,該如何跟操著和他們不同語言的孩子交流相處。

「我媽媽啊,她有時候都搞不清楚我在說什麼。」心心露出苦澀又孩子氣的笑容,「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解釋,所以就越來越少說了。」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或許就是兩顆溫熱的心,卻因語言障礙而絕緣了彼此的溫度。

我想要另一個媽媽

在某一次的午飯後,我獨自清洗著鍋碗瓢盆,享受著沒有喧囂聲的安寧。
「老師,妹妹說她不要我們的媽媽。」

微弱的聲音從背後迸出,在嘩啦嘩啦的水龍頭聲中卻是如此清晰宏亮。

我停下手邊的洗潔工作,眼神交會的瞬間,彤彤緊張的低下頭,久久不語。

說出口的話已經沒有收回的餘地,她看起來鐵下了心,深吸了一口氣,聲線顫抖、緩緩吐出:
「她想要你當我們的媽媽。」

彤彤直勾勾地望著我,等待我的回覆。

當下一陣慌亂,所有學過的詞彙在腦中極速輪轉多回,仍找不到適當的語句;最後只能結巴地回覆老掉牙的道理:「老師小時候,也是喜歡對我很溫柔的姊姊,想要她們當我的媽媽;但長大後才知道,原來我的媽媽就是對我最好的媽媽。」

她能理解嗎?我有精準傳遞我的意思嗎?

彤彤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默默地走回妹妹身邊,靠在耳邊說了幾句話——心心眼中鑽石般的亮澤漸漸像被削了光似地,就如同耗盡能量般的太陽,成為低光度的白矮星。

儘管說著同樣的語言,卻強烈感受到話語的局限和匱乏——該怎麼告訴她,不是不愛她,但母親的位置是無可取代?

愛要如何用言語來形容,甚至進而表達呢?

巨大的越式炸餃子

那次事件後,心心仿若什麼事都沒發生般,仍在我身邊不停地轉,惟若有似無地規避眼神的交會。

在兩個月後,我們以「一家一菜」活動總結一學期,期待創造一個親子交流的空間,透過共同料理讓孩子了解家人心中的家鄉味。

令大家訝異的是,當天幾乎所有孩子的家人都參與了這次盛會,更熱情地準備了多項菜色:炒飯、花壽司、麻婆豆腐、小黃瓜炒透抽、炒地瓜葉、自製鹽滷豆花、地瓜球、草莓塔等等;每當一戶人家端出新菜色時,孩子們的眼睛就變得更加晶亮,甚至都已虎視眈眈站好預備位置,準備等開動時大飽口福。

來自十八個家庭用心料理的家鄉味 / 圖:作伙呷霸工作室授權
來自十八個家庭用心料理的家鄉味 / 圖:作伙呷霸工作室授權

在會場一隅,看見了姐妹倆靜靜地待在媽媽身旁,三個人就這樣安靜地守在自家準備的料理前面,一語不發。

「老師!這些都是我們昨天一起包的,真的很好吃唷!」瞧見我緩緩靠近,心心雀躍地朝我招招手,示意趕緊品嚐媽媽的好手藝。

聽見心心的讚美,媽媽漲紅了臉,露出羞赧的笑容,用不流利的國語低聲地說不知道好不好吃、希望大家會喜歡。

媽媽準備的是Banh Goi,Banh Goi是指越南風味的巨大炸餃子。麵皮通常是用米粉鞣製而成,內餡包著豬肉、粉絲、豆芽和木耳等食材,經由高溫油炸起鍋後,蘸醬食用。

圖:援引自網路商用圖片
圖:援引自網路商用圖片

「彼款水餃勁厚呷!」隔壁顧攤的阿嬤一邊吃著熱騰騰的炸餃子,一邊熱情地向其他家長推薦。

「來唷!來唷!這真的很好吃唷!來吃吃看吧!」

當其他孩子正大快朵頤一番時,只有心心賣力地招呼客人,彷彿忘卻飢餓般,溫柔且堅定地守在媽媽身旁。

因為餐點真材實料,再加上心心的大力推薦,炸餃子很快就一掃而空,母女倆相視而笑。

在料理中重新認識母親

在活動的尾聲,心心牽著媽媽來到我面前,神彩奕奕地說到:「老師,這是我媽媽唷,她真的很棒對不對?」

媽媽低下頭來,輕柔地撫摸著她的頭髮,那瞬間所迸發的愛意,也讓我為之悸動。

愛要怎麼單單用言語去捕捉、描繪呢?

協力揉製麵糰的過程、包餡料的時刻、奮力叫賣的瞬間……這些全然都是愛的展現。
在心心眼中閃閃發亮的母親,仍是我至今看過最耀眼的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