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曾詩琴

文化大融合的吉蘭丹野菜飯

吉蘭丹野菜飯混入了數十甚至上百種野菜,把田野風光與海洋景緻融合起來,山海均美,是人與土地轉化成餐桌上的一片好山好水。

過去以農耕為主的大馬(馬來西亞)吉蘭丹鄉下,農夫雙腳長時間浸泡在泥濘裡,濕氣侵身。於是,農夫靈機一動,採集周遭的野菜,數十種甚至上百種可食野菜,將之搗成汁,與白米熬煮成深綠色的野菜飯(Kao Yam)。再把鄰近的可食野菜、洋蔥、長豆、黃瓜、紅薑花等搓洗乾淨切絲作為生食的沙拉拌菜,香煎數條竹莢魚或薑黃炸雞,部分魚肉則在鍋子裡乾炒成魚鬆,新鮮椰絲亦翻炒至焦黃香脆,成為野菜飯的拌料。

攝影 / 曾詩琴

最後,還要調配一碗醃魚辣醬(budu),拌上紅蔥絲、小辣椒、酸柑汁(一種當地栽種的小萊姆)以及些許棕櫚糖,淋些許到野菜飯或是煎魚的沾醬,即可香噴噴上桌。

此野菜飯為吉蘭丹泰裔華人的道地菜餚,深具吉蘭丹當地的特殊飲食文化,各種材料亦象徵各種文化的融合。拌菜熱鬧繽紛,即健康又美味,是召喚遊子返鄉的味覺鄉愁。

野菜因季節有所不同

吉蘭丹馬來同胞也有自己版本的拌飯:藍花飯(nasi kerabu),其飯主要是以蝶豆花染色而成,同樣也以各種生菜拌飯,再配上炸雞、烤魚或甚至是烤羊肉。泰國人亦有自己版本的拌飯,飯主要是用蝦醬與魚醬拌炒而成,同樣也以各種生菜拌飯,另外亦搭配甜醬豬肉與蝦米,再滴上檸檬汁與辣椒,令人食指打開。各個種族均以米食為主,惟米飯以不同辛香料或香草染製而成,具體呈現吉蘭丹魚米之鄉的飲食文化。

在吉蘭丹哥打峇魯市區經營野菜飯餐廳的老闆娘阿健說,野菜因季節有所不同,若是雨季,他們會選用熱性去濕的野菜烹煮飯。而到了炎熱天候的時候,則會選用較為涼性的野菜入飯。

野菜飯混入了數十甚至上百種野菜,Kaoyam其實是叫做Kaoya,kao在泰文裡的意思為飯,ya為藥,意即藥膳飯。阿健說,曾經有練氣功的臺灣客人來吃野菜飯,表示吃完之後氣通全身,感覺非常順暢。

飯成掀蓋,噴香的是天地間綠葉花卉的精華

然而,隨著鄉村都市化,野菜的蹤跡越來越少。

阿健最初是在自家賣野菜飯。人客絡繹不絕,後來遷到現址,除了野菜飯,還兼賣椰漿米條、檳城叻沙等。女兒、兒子甚至孫女都前來幫忙,兒子負責炸魚、炸雞,孫女負責外場包飯結帳,女兒與阿健則負責主要的拌料與烹煮香料飯。另外亦有一位馬來婦女負責外場與茶水泡製,另一馬來員工則負責外帶包飯。看似簡單的餐廳需要多人分工。

深綠色的野菜飯散發著大地綠草的香氣,所用的材料到底用了哪些材料,熱情的女兒從冰箱拿出一袋又又一袋的綠色葉子。有像豆科的葉子,叫辣木葉,可摘下葉子煎蛋食用,據說也是印度人常用的食用葉子。

還有叫「昆地」的闊葉、越南香菜、香茅、老姜、沙姜(細長如手指,是泰國咖喱常用、香氣特殊的生薑)、檸檬葉、香蘭、野黃瓜葉,會長細小如小黃瓜的果實,是小鳥愛吃的果實;還有一種俗稱放屁草的爬藤植物、蝶豆花、水芹菜等,阿健女兒如數家珍,不厭其煩一一解釋各種葉子。這些葉子全都混合攪拌榨汁,取其青汁,與白米烹煮。飯成掀蓋,噴香的是天地間綠葉花卉的精華。

她微笑的說,鄉下鄰居知道她們經營餐廳,常會摘一袋袋野菜給她們,而她們則會回報一餐療癒人心的野菜飯,體現了互助友愛的鄉親精神。過去野菜飯是在節慶的時候才會吃到,是村裡村民總動員,共同烹煮的傳統美食。

拌上魚鬆,再淋上香辣醃魚露,更顯鮮味

魚鬆在野菜拌飯中扮演著融合所有材料的角色,因此特別重視其食材的新鮮。當天採買煎香,剃其肉之後炒香。拌上魚鬆之後,再淋上香辣醃魚露,更顯鮮味,叫人欲罷不能,連吃三大盤,仍然意猶未盡。

吉蘭丹野菜飯把田野風光與海洋景緻融合起來,山海均美,是人與土地轉化成餐桌上的一片好山好水。每次回到家鄉,均因節慶返家,必吃野菜飯,五色繽紛,餐盤躍動的是歡樂熱鬧的氣氛。父親辭世之後,過年返家邊吃百感交集、悵然若失,餐盤拌料精彩熱鬧,卻獨欠父親慈愛的目光。

行遍千山萬水,我仍鍾情於家鄉這一道拌飯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