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蔬菜野湯

人類不斷改變飲食習慣,蔬菜品種改良愈來愈可口,相對營養價值愈來愈低,人從飲食吸收的養分愈來愈受限,如果能善用野菜和根莖梗皮捨棄不吃的部位呢?突然想起阿美族擅長採集野菜的生活文化,吃起來苦澀回甘的野菜應該有很多人類欠缺的養分。

[dropcap]朋[/dropcap]友說:「蔬菜湯不要甜菜根和蘋果,我剛動完手術,醫生交代少糖怕發炎,我喜歡牛蒡!可以加嗎?」

重新調整蔬菜湯配方,跑遍台東鯉魚山市集和中央市場,買茴香、紅白蘿蔔、莧菜、大頭菜、豆薯、牛蒡、龍逵、魚腥草、山苦瓜、地瓜葉、高麗菜、西洋芹等等。

為何熬湯的蕃茄洋蔥西洋芹紅蘿蔔要烤過呢?

蕃茄、洋蔥、紅蘿蔔、西洋芹放進烤箱低溫烤三十分鐘,蕃茄對半切烤出金黃色澤出現蔬菜油澤光亮,洋蔥帶皮整顆烤到萎縮變軟,紅蘿蔔切塊烤成微焦黃,放進湯鍋淹沒到蔬菜高出五公分,小火燉煮三小時。豆薯、大頭菜洗淨連皮烤過帶皮切塊小火燉煮,一個半小時撈出豆薯大頭菜渣,放進去籽山苦瓜燉煮撈出菜渣,牛蒡洗淨切段帶皮小火燉煮兩小時出味,這是第二鍋高湯。

攝影/江冠明

第三鍋是高麗菜先下鍋熬煮一小時後撈出菜渣,分別放進切段的魚腥草、地瓜葉、茴香每一種熬出味撈起菜渣,再放進下一種繼續熬煮,避免一次全下鍋子放不進去,擔心沉底葉菜熬糊造成蔬菜湯雜味。

第一次熬蔬菜野湯沒注意把蔬菜野菜類分開燉煮,葉菜類沉底壓在下面煮糊導致湯汁層次不佳,第二次修正分成兩鍋調整燉煮方式,分批下鍋燉煮撈起菜渣再下鍋燉煮再撈起,必須注意葉菜類容易沉底湯糊,每次菜根梗葉輪番下鍋燉煮半小時,一鍋湯耗費五六小時不等。烤蕃茄洋蔥紅蘿蔔每一盤烤三十四十分鐘不等,三四五盤就得耗費二三小時,蕃茄數量多得烤兩盤,加上分批下料熬煮時間更長。

為何熬湯的蕃茄洋蔥西洋芹紅蘿蔔要烤過呢?烤過可以讓蕃茄洋蔥焦糖化,燜烤提煉蔬菜裡面的糖分養分,燉煮時更容易釋放出裡面的養分!平常煮蔬菜湯可將蕃茄對切烤過再煮,讓蔬菜湯層次更豐富的作法,不信可以試試看!

身體只要三個月,就會替換成吃進去的東西

上次回新竹探視童年老友,車禍康復後身體愈來愈消瘦說:「現在我沒辦法吞嚥,胃腸吸收也差,必須靠流質食物,而且食慾愈來愈差吃不下。」聽她有氣無力的聲音和皮包骨模樣真的很難過,想起辰巳芳子的書《生命與味覺》裡提起熬煮香菇湯、糙米湯、昆布湯給重病的父親喝,後來醫院主治大夫和院長邀請她去教授熬湯課程,讓病患家屬學習如何在病重時無法吞嚥,讓患者喝下湯汁維繫生命力。

糙米香菇湯汁熬煮容易,材料取得容易,書裡知識方法容易學,也許另外尋找另類蔬菜野湯,裝瓶冷凍後宅配給朋友,使用前解凍再融合糙米香菇湯裡,或加入糙米湯汁一起燉煮。辰巳芳子寫到:「人類的身體只要三個月,就會替換成吃進去的東西。」那麼讓不同蔬菜、野菜、根莖果實熬煮出特殊滋養的湯汁呢?

近五十年來人類不斷改變飲食習慣,蔬菜品種改良愈來愈可口,相對營養價值愈來愈低,人從飲食吸收的養分愈來愈受限,如果能善用野菜和根莖梗皮捨棄不吃的部位呢?突然想起阿美族擅長採集野菜的生活文化,吃起來苦澀回甘的野菜應該有很多人類欠缺的養分。

三月計畫北上洽談新書出版,決定帶蔬菜湯去找她,開始研發蔬菜野湯,第一次用大湯鍋煮邊做邊思考邊觀察,第二次修正分成兩鍋燉煮,第三次分成三鍋,第四次分成四鍋。為何一鍋煮拆解成三鍋四鍋呢?牛蒡、洋蔥、蕃茄、紅蘿蔔需要二三小時燉煮才萃取裡面的養分,小火燉煮比大火滾的滋味比較好。

葉菜類可能十幾、二十、三十分鐘,有些蔬菜一旦煮出味道必需盡快撈出,再煮湯汁就糊掉滋味變差,不斷觀察熬燉煮觀察火候變化,不斷研發修正作法,注意野菜湯和蕃茄蘋果等不要混在一起熬煮,不要混雜亂放一鍋隨便煮,野菜和蔬菜分開煮好立即撈出,菜梗先煮再下菜葉,菜根鬚不浪費洗乾淨跟梗一起熬,直覺根鬚皮層裡面有神秘養分。

一鍋蔬菜湯熬煮變成四鍋湯 滋味層次愈來愈細膩

蔬菜果實根梗葉分類分鍋燉煮,找出不同部位食材,尋找熬煮出味恰到好處的時間點。如果先熬煮野菜後,撈出菜渣再燉煮洋蔥西洋芹,先前野菜湯底會熬煮過頭越糟,雖然取出菜渣但是湯底會熬到變質,如同火鍋湯底熬到最後濃稠後湯味道會變樣。

從一鍋湯變成四鍋的原因,是不斷分類把短時間和長時間分開煮,適合一起燉煮或不適合分開,可以先後燙煮撈起再下的不斷拆解組合,湯煮好離火靜置熟成,換鍋換食材煮好擱置一旁。像朋友不喜歡甜菜根,另外單獨煮牛蒡湯,等到冷卻一夜隔天混合裝瓶時,再另外調配出「甜菜根風味」與「牛蒡風味」,有些共同湯底是將關鍵食材區隔分開燉煮再綜合。

水煮開後倒入一比三倍蔬菜湯加熱後,新竹朋友九十歲父親喝一口眼神亮起來說:「真才實料,好喝!早上喝一口精神就好起來。」繼續北上送給三十年老友,她拿回去說:「真得很好喝,我都拿來煮糙米粥!」

一位好友剛剛化療康復中說:「你的蔬菜湯加什麼煮都好吃,我喜歡喝湯。謝謝你,聽你說熬湯很費時,你可以拿出來賣,不要送!我跟你訂寄給我,真的不要送,這樣我不敢要!」只是煮給童年好友的一鍋蔬菜湯熬煮變成四鍋湯,不斷進化不斷改變我的思維,也許適度融入阿美族常吃野菜到蔬果菜湯裡,那種愉悅不斷閃現在喝湯人的眼神裡。

有次從上午十點開始燉煮忙到收工已經晚上十點,整整十二小時顧火看熬煮蔬菜何時撈出,不斷撈出再放再撈出再放重複著,彷彿電影小說裡巫婆在燉神秘的巫術湯一天一天又一天。

打工換宿幫手問:「大哥,600cc瓶裝一瓶要賣多少呢?」

反問:「上午買菜快4000元,洋蔥紅蘿蔔蕃茄整袋買,堆滿餐桌蔬菜和熬煮完菜渣都是一箱一箱,洗菜備料熬湯烤箱烤瓦斯爐火熬七八小時,採購買菜來回車程二小時還有你的工時呢?你自己算算看賣多少才合理?」

朋友不解問我:「為何老是把一道料理搞得很複雜?」他們不知道,如果用心把一鍋湯煮好,會獲得很多烹飪啟示,從一鍋燉煮變成四鍋的工序愈來愈複雜,湯的滋味層次愈來愈細膩。

喜歡拆解食譜沉思食材烹飪滋味的變化,這一切彷彿當年寫書出版《漫滋慢味 PASA廚房》的過程,只想用心把菜做好請朋友吃讓他們驚喜,卻意外創立PASA廚房料理和寫食譜。今年八月即將出版《帶著菜刀去流浪》寫完十萬字書稿後,想想該整理過去八、九年的食譜,又寫一萬六千字,這道「另類蔬菜野湯」還沒有放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