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劉振祥

飛禽走獸煮成一鍋

[dropcap]上[/dropcap]星期剛吃完一鍋「花生煲雞腳」,今天上菜市場,我又忍不住買了料、打算再煮一鍋。

現在這種濕濕冷冷的天氣,正適合這一味。膠質豐富、口感黏稠的湯頭,不銳利燙口,暖胃溫肺的感覺,悠遠綿長。

山珍加海味,食材合成一體

「花生煲雞腳」其實是簡稱。完整的說法,應該是:香菇、章魚乾、花生煲雞腳,加一塊切大丁的板油,一共五種料。

別小看簡單五種料,這簡直絶配。

香菇有一種特殊成分(編註:鳥苷酸二鈉 ),化學名稱我忘了,是一種天然味精。章魚乾豐含麩胺酸,味精就是麩胺酸鈉,兩樣東西,效果一樣。

攝影 / 王弼正

妙的是香菇與八爪魚,新鮮的時候,沒什麼「鮮」味,反倒是曬乾之後,味道鮮美。香菇為什麼會這樣?我不了解,但八爪魚為什麼曬乾之後、更鮮,我略知一二,簡單說,是因為沒有味道的蛋白質被分解成味道鮮、甜的若干種胺基酸。同樣的道理,鮑魚、魷魚…也是新鮮時不鮮、乾貨反而更鮮。

在香菇、章魚乾兩大鮮味加持下,原本十分尋常的花生、雞腳,味道立馬提升到鮑參肚翅檔次。

香菇是「山珍」,章魚是「海味」。我總結煲湯要好喝的秘訣,就在「山珍海味」四字;沙參玉竹煲排骨要放日月魚,蘿蔔排骨湯要下干貝,青木瓜豬腳要放蠔乾,魚翅要用全雞豬五花熬的上湯襯托…都是這道理。

再仔細想:
香菇是素的,章魚是葷的。
雞腳、花生這兩種膠質豐富的材料,也一葷一素,兩膠互相輝映。
至於那塊豬板油,起著用油潤把香菇、章魚乾、花生、雞腳四種,還有鹽的鹹味調和成一體的功能。
這當中有一美食關鍵,任何一種美食佳餚,如果不能把材料統合為一體,一個味道向東、一個味道向西,甚至發生矛盾,在我的評價中,就是失敗。食材的矛盾統一,我們一般稱之「合味」。

花生雞腳,加上香菇、章魚乾、板油老吃不膩

加上一塊豬板油,還隱含著「飛禽走獸」的奧義。

雞是天上飛的,豬是地上爬的。我迷信飛禽走獸煮成一鍋,味道一定好。

攝影 / 劉振祥

山珍海味、飛禽走獸、有葷有素,全部味道被緊密鎖在花生雞腳熬出來的湯頭?,這簡單五樣,要不美味也很難。

不信?煲一鍋,擱涼之後,就會變成果凍一般,各種食材不會沉底,而是平均分佈飄浮在果凍中,彷彿時光凝固。

花生煲雞腳這道菜,我一般不煮太稀,覺得稠一點好。

通常,我用足一斤花生、一斤雞腳,香菇用小小的埔里鈕扣菇四兩。章魚乾,台灣只有澎湖出產,頗貴,我用的,都是自己從香港澳門或曼谷、吉隆坡帶回來的,所以省著用;有時缺貨,就用魷魚乾代替,味道略遜半籌,但也還可以。至於板油,正統做法,是只用兩根手指頭大小的小小一塊,但我喜歡板油燉爛後入口即化的口感,又是豬油鐵粉,所以我都故意下兩個巴掌大的一大塊。

其實我煮菜很隨興,並不講究食譜。

我只抓住一個配伍的大原則,剩下就看市場、隨心情加減。

有時加減乘除的結果,會碰撞出新美味,當然也偶爾會出鎚,但機率不高。

花生雞腳,其實尋常之物,加上香菇、章魚乾、板油煮一鍋,我卻可以吃上一星期不膩,一星期後再上菜市場又再煮一鍋。到底為何如此?到底它有什麼特殊魅力?我也說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