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麻雀,攝影/林大利。

常見的小鳥不見了

麻雀雖然不喜歡森林,但是除了草生地,牠們在都市裡也能夠活得很好,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鳥。這樣四處可見的小鳥,數量正在減少,那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讓環境惡化到連最常見的小鳥也活不下去?

[dropcap]雖[/dropcap]然還是初夏時節,不過,即便只是早上八點,就已經悶熱到令人有點難以忍受。潮濕溫熱的空氣還不斷地將汗水逼出來。我不時低頭滑著手機,又不時左顧右盼注意周遭的狀況,也隨時豎起耳朵聆聽周圍的聲音。幸好,這裡的高大樹木還可以遮擋住不少陽光,中間由步道所圍繞的生態池也帶來了不少涼意。

這裡是集集鎮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的生態園區,我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記錄在園區內出現的各種小鳥。雖然乍看之下很像在抓寶可夢,但我使用的是一個稱為 eBird 的 APP,能夠讓全球的使用者隨時記錄觀察到的鳥類種類和數量。

森林裡稀有的麻雀

「嘿,竟然有兩隻麻雀,在這裡可以說是稀有動物了。」我不禁喃喃自語。在生態園區裡面,為了保留一些台灣的重要樹種,同時營造出一座小型森林,這裡的樹木長得密集高大。雖然時常可以看到繡眼畫眉、樹鵲和紅嘴黑鵯這些小鳥,但是,對於眾所周知的麻雀來說,牠們不是很喜歡這裡。

大家都看過也都知道麻雀,這種小鳥有個厚實粗短的嘴喙,特別適合用來吃各種禾本科植物的種子。因此,牠們對森林環境興趣缺缺,這裡沒有牠愛吃的美食,還不如在荒煙漫草的草生地大快朵頤一番。

古早古早的時候,中亞有另外一種麻雀叫做「家麻雀」,從一萬年前中亞農業起源時就與人類一起生活。有研究測量了五群不同的家麻雀的顱骨和鳥喙,其中有一群,仍舊維持著古老的生活習慣,棲息於原生草地及溼地,只吃野生禾草的種子。有趣的是,與人類共存的那群家麻雀,鳥喙和顱骨確實明顯的比其他家麻雀來的強壯堅固。隨著農業發展,稻穀越來越飽滿,家麻雀的鳥喙和顱骨也變得更大更強壯,才咬得動人類種出來的穀粒。看來,人類的農業發展,確實牽引了鳥類的演化。

生意盎然的荒地

我繼續往南穿過鐵軌下方的地下道,走到野生動物急救站所在的另外一區。那裏靠進樹林的邊緣,有著一塊不起眼的草生地,中間是一座隆起約兩層樓高的小土丘,上頭有許多自然生長而來的草本植物、樹木小苗,以及叢生的高大芒草。除了許多麻雀,我還在這裡見過斑文鳥、白腰文鳥、粉紅鸚嘴、褐頭鷦鶯和灰頭鷦鶯,還遇過台灣竹雞在草叢裡大聲鳴叫。這些小鳥都是喜歡草生地的鳥類。不僅如此,山丘下方的土坡,有許多動物挖掘過的痕跡,其中一個洞口比我們手臂還粗,整隻手伸進去也探不到底。對,這是穿山甲的傑作。在這裡長期記錄之前,我完全料想不到,小一塊草生地,有這麼多的生物棲息。

消失中的麻雀

雖然,這群生活在草生地的麻雀看起來還不錯,或是都市中各大校園裡被學生戲稱為「球雀」的麻雀,日子似乎也過得爽爽的。但是,從全台灣的角度來看,麻雀的數量正在減少。第一個由數百名志工在全台灣各地記錄鳥類的鄉民科學計畫「台灣繁殖鳥類大調查」的調查結果顯示,新竹以北的麻雀減少了46%,全台灣則減少了10%。

這是個嚴重的警訊。麻雀雖然不喜歡森林,但是除了草生地,牠們在都市裡也能夠活得很好,因而成為家喻戶曉的小鳥。這樣四處可見的小鳥,數量正在減少,那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讓環境惡化到連最常見的小鳥也活不下去?

不僅台灣如此,英國的家麻雀從1980年代至今已大幅下降,還被列入當地瀕臨滅絕的鳥類名錄中。而印度的民間組織自然永續協會(Natural Forever Society)也意識到家麻雀的數量正在快速下降,因而提倡將3月20日訂為「世界麻雀日(World Sparrow Day)」,提醒大家要關注生活周遭常見的小鳥。

更令人感到擔憂的是,麻雀這種常見小鳥的數量剛開始減少的時候,我們往往不容易察覺。等我們覺得「好像怪怪的」的時候,麻雀的數量可能已經減少了非常多,我們才會感到不對勁。但是,那恐怕是更惡劣的狀況,才會連麻雀也活不下去。因此,世界麻雀日所提倡的概念是:「常見的鳥,要讓牠常見」,那至少表示我們的生活環境還沒惡化太多。可見,不僅僅是瀕臨滅絕的生物需要關心,生活周遭常見的小鳥,也是反應環境品質的重要指標生物。

所有的小鳥都是金絲雀

二十世紀初期,金絲雀的活動狀況能用來反映礦坑內有害氣體的濃度。「礦坑裡的金絲雀」(canary in coal mine) 成為比喻「能提早警覺危機來臨」的諺語。雖然,礦坑的警示器已經由儀器取代,但是鳥類的指標功能並未結束,而是發展到整個地球。透過鳥類數量的變化,我們至少能知道環境現況讓鳥兒們活得好不好。這樣的警訊雖然沒辦法告訴我們,麻雀的數量到底為什麼減少了。但是這個訊息,提醒我們應該要來仔細地探究一番。

「咻 – 」一隻麻雀從我腳邊的草叢中竄出,又快速躲進另一側的灌叢裡。可惜的是,這樣的荒煙漫草地,或許對很多人來說是「荒地」、「不利農耕」或是「廢耕地」,而急著對這些看似無用的土地動歪腦筋。但是,這裡卻是麻雀和許多生物賴以為生的棲所,而且也還有生態系功能在運作。

土地再有限,我們也該多留點自然的土地,讓大自然自然的運作。連最常見的小鳥都活不下去的環境,我們能有把握活下去嗎?